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85057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援队培训资料2011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紫药水、酒精(75%)、双氧水、碘酊/酒 (2%)(需要脱碘、再次使用酒精涂抹伤口、留疤)、碘伏(1%)、白药(喷雾剂白色+保险剂红色)A碰到小面积烧伤的患者、先用酒精/双氧水 清理伤口、从往外、发散式的清洗、再涂抹红紫药水、若使用碘酊、要注意脱碘、避免留疤、碰到大面积摔伤或者伤口较深的伤口、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酒精/双氧水消毒、然后再次用生理盐水清洗、最后涂抹红紫药水、C碰到带有利器(带有铁锈)刺伤的伤口、重复B、在24h打破伤风杆菌疫苗D碰到被狗咬伤的患者、先用利器放血、然后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碱性物擦洗伤口、再使用大量清水清洗、在使用消毒水、最后上医院打疫苗(狂犬疫苗)E碰到扭

2、伤的患者、可采用冷敷(冰块/水)10min、若是轻微的扭伤、可用喷雾剂均匀的喷洒、不可用手涂抹、若是稍微严重的扭伤、就采用保险剂、24h之后、可用热敷、然后涂抹红花油、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1、小伤口止血法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2、静脉出血止血法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还需压迫伤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使血管压扁,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可奏效。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

3、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静脉出血的止血。 3、(三) 动脉出血止血法 分指压法和止血带法两种。 1指压法 方便及时,但需位置准确。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压住血管,阻止血流。经过指压2030分钟出血不停止,就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 头部、颞动脉 面部、面动脉、颈动脉、枕部、枕动脉、上肢、锁骨动脉、前臂、肱动脉、手部、两肌腱旁(外尺桡)手指、位于中指、下肢、股动脉、小腿、腘窝侧、腘动脉、脚部、腘关节拐处(足背动脉)2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方法是,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在出血部位

4、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代做止血带。上好止血带,在上面做明显的标记,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25分钟,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造成肢体坏死。支脉出血经初步止血后必须尽快送医院手术治疗。(血未流出、并且摸动脉无搏动说明止血成功) 在各种突发意外事故中,因失血过多造成的

5、死亡事例非常多,学习一些止血的急救方法对自己和他人都很有必要,及时止血对挽救伤者生命至关重要。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成年人出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止血是抢救出血伤员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六种有效止血方法:1、一般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2、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1)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2)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

6、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3)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侧压迫肱动脉。(4)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挠动脉。(5)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股动脉。(6)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踝与跟腱之间的颈后动脉。3、屈肢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4、橡皮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是三尺左右长的橡皮

7、管。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带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紧,绕肢体2圈,中、食两指将止血带的末端夹住,顺着肢体用力拉下,压住“余头”,以免滑脱。注意使用止血带要加垫,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每隔45分钟放松止血带23分钟,松时慢慢用指压法代替。5、绞紧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带形,打一个活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带子外侧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固定。6、填塞止血法:将消毒的纱布、棉垫、急救包填塞、压迫在创口,外用绷带、三角巾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1、环境评估。 安全性。确认现场无威胁和损害健康和生命的危险因素存在。 适宜性。确认现场适合抢救。 表明身份。 从正面接近病人。 大声表明身份 判断意识。

8、 方法:抢救者轻拍病人的肩部;同时贴近其双耳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认识病人,则直呼其,也可用手指掐压人中、合谷穴(虎口处)。如无反应,提示意识丧失。在5秒钟完成。 专家提示:病人一旦出现眼球活动或四肢活动及疼痛反应,立即停止掐压。严禁摇动病人头部,以免损伤颈椎。呼救及求助。放置复体位。 置病人仰平卧位于坚实平面上,头、颈、躯干无扭曲。 方法:翻动身体时务使头、颈、躯干同时整体转动,注意保护颈部,抢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 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畅通呼吸道。 凡意识丧失者,可因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使空气难以或无法进

9、入肺部,这时应立即通畅呼吸道。 方法。松解衣领、裤带,检查口腔并用指挖法清除异物(泥土、呕吐物、痰液等)后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颌)法:抢救者跪于病人肩侧,一手的小鱼际肌置于病人前额,用力下压,使头后仰,另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注意:手指不要压迫颏下软组织以免使呼吸道受压;也不要压迫下颏使口腔闭合;有假牙者不必取出,因举颏可使牙托复位,有利于人工呼吸。 双手抬(托)颌法:抢救者跪于病人头侧,双肘支撑,将颈部固定于正常位置,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使下颌上移,用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 仰头抬(托)颈法:抢救者跪于病人肩侧,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放

10、在颈后,托起颈部。 注意:不要过度伸展颈椎。有假牙须取出,以防松动的牙托堵塞呼吸道。判断呼吸。 开放呼吸道后,抢救者侧头将耳贴近病人口鼻,目视其胸腹部,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看:病人胸、腹部是否有呼吸的起伏运动。 听:病人口鼻有无呼吸声响。 感觉:面颊有无气体吹拂感。 注意:判断呼吸要求在10秒钟完成。正常速率下计数4位数为1秒钟。通过计数来计时:“1001”、“1002”、“1003”、“1004” 如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置病人于复原体位;若无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正常大气中含氧量21%。人平常呼气中含氧量16%,人工呼吸时可增至18%,而含二氧化碳量仅2%。因比呼气中的

11、氧浓度足以维持病人生命所需。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气道通畅体位,抢救者用按前额的手的拇、示指捏紧鼻翼,封闭鼻孔。吸气,口,双唇包封病人的口外缘,向口吹气。 吹气时间1秒钟。速率不要过快,不要按压胸部,避免气体进入胃造成胃扩及肺部损伤。 吹气量不要过大,以使病人胸廓上抬为度。 吹气后口脱离,放开鼻孔待其呼气。 连续吹气两次。 注意:吹气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有者人工呼吸有效;无者人工呼吸无效。原因是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阻塞,应重新开放气道或清除口腔异物。 口对鼻人工呼吸。当病人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部外伤时应用此法。抢救者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后仰,另手

12、提起下颌并闭合口腔。吸气后用口与病人鼻孔密封吹气,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吹气毕离开鼻孔,分开双唇开启口腔使气体呼出。此法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时不能使用。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适用于婴幼儿。先将其头后仰,下颌轻轻上抬,使患儿的口、鼻孔充分开放。抢救者吸气后用口包封病儿口鼻,吹气时注意胸部有无抬起。判断脉搏。 颈动脉为中心动脉,在周围动脉搏动消失时仍可触及脉搏,且可在不脱衣时检查,十分可靠和方便。对婴幼儿可检查肱动脉、股动脉。应在10秒钟完成。计时方法同前。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抢救者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手的示指、中指并拢轻置于喉结处,然后向抢救者同侧垂直滑动3厘米,触摸动脉搏动。 注

13、意点:触摸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免造成头部供血中断;不要压迫气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计时至第6秒时观察躯体整体情况。检查肱动脉搏动方法:抢救者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手将近侧病儿上臂外展、肘关节直角屈曲向上,将示、中指轻置于肱骨中部肱二头肌缘处,垂直压向肱骨,触摸脉搏。检查股动脉搏动方法:将病人近侧下肢外展,在腹股沟侧按压,触摸脉搏。胸部心脏按压。 A、成人(包括9岁以上者)按压法。定位:抢救者近病人下肢的手为定位手。示、中指并拢,指尖沿其肋弓向上滑动,中指端置于肋弓与胸骨剑突交界即切迹处,示指在其上方与中指并排平置。另手掌根紧贴于定位手示指

14、上方固定不动(固定手),掌根长轴与胸骨一致;再将定位手掌根重叠于固定手背上,两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姿势:抢救者双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在病人胸骨正上方,使肩、臂、手的连线与胸骨(或地面)垂直,以髋关节为轴,用躯干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着力点为固定手掌根。按压与放松要有充分时间,即下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放松时固定手掌根始终不能脱离胸壁。 频率:100次/分。节律要均匀。深度:45厘米。按压次数:连续按压30次(用时18秒)。进行计数:1-1、1-2、1-3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按压30次后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以约2分钟时间完成5个循环。单、双人心肺复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均为30:2,即30次按压后予2次人工呼吸。5个循环后以少于10秒钟时间检查脉搏及循环征象。之后每5个循环后再检查一次。 注意点: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两手掌应保持重叠放置按压,否则易造成肋骨骨折。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剑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按压时施力不垂直,易致压力分解,摇摆按压易造成按压无效或严重并发症。冲击式按压、抬手离胸、猛压等,易引起骨折。B、婴儿(不满1岁者)胸部心脏按压法。 脉搏消失或脉率少于60次/分,亦需施行按压。与成人相比有以下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