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84825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 ,平均亩增收3800元左右,进一步探索了桑园套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发挥了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 5、完成桑套蚕豆样板1000亩。主要在后所村委会实施,主要采取集中连片,选用良种精耕细作,抢抓节令等措施,目前蚕豆长势良好。 六、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七、立足本职,兼顾大局,强化服务 针对今年遭遇严重的夏旱,农科站积极开展抗旱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搞好技术咨询配套服务,根据各个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194次,12692人次,其中专题培训20次,4120人次,以会代训127次,7842人次,现场会8次,730人次,出黑板报43期,

2、广播宣传215次,印发资料8期5800份。并在关键时期召开了春备耕生产会议、旱育秧会、大春品种鉴品会、农业生产会等,同时为市县提供现场会各一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做好调研,做好大春中耕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种田水平,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根据镇上的安排,农科站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与护林防火、蚕茧收购、烤烟移栽、土地清理等各项工作,为维护全镇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八、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财政所做好xx年良种补贴、农资直补、地膜包谷的面积核实及资

3、金发放工作,及时把各项惠农补贴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做好中央、省、市、县各项有关农业农村工作政策的 _。 九、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对农科站全体人员和各村委会农科员设岗定责定项目到人,根据年初计划,实行量化评估考核,制定了考核管理办法,实行考勤(考会议,考技术项目完成,考样板效果,考报表资料,考咨询服务,考办事效率等),实行责任效果奖惩,从而调动了全体农科人员的积极性。 根据实际,将农科站分为经作组和粮作组,每周星期一集中学习安排工作,每月定期召开农科员会议,进行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为今年的农业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存在的问题 1、今年夏季干旱,一些科技措施推广

4、成效难以显现。 2、个别村委会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不够,流于形式,科技工作难以开展。 3、由于村委会换届选举,绝大多数农科员是新当选的,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影响着农业科技的推广,今后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 4、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给农业科技的推广与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土地分散,难以集中连片,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及科技措施推广。 十一、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小春种植的扫尾工作,抓好稻后菜种植和四月洋芋种植工作,并做好技术指导。 2、切实抓好小春生产的中耕管理,指导农户做好科学管水、科学施肥

5、、中耕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 3、做好小春的试验示范、样板的观察记载及实收测产工作。 4、及早谋划明年的大春生产。 5、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农业发展。 6、协助做好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施工、监工及相关工作。 &nbs xx年乡镇农科站年终工作总结 *镇农科站xx年的农科工作,面对今年严重的夏旱,农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农科站围绕县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本镇工作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广大农户、干部的生产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以计划产量为目标,以节令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样板为龙头,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品种布局

6、,全力抓好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农业科技人员扎实工作,农户辛勤耕种,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任务。 一、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产量目标 二、加大力度,推广实用科技 1 、水稻育秧。今年共完成水稻育秧2983亩,其中旱育秧150亩,打孔薄膜育秧2843亩,秧田除草2740亩,小秧防虫3460亩,防苗瘟2170亩。 2、水稻规范化栽培。全镇共完成水稻移栽30039亩,其中推广双行条栽29300亩,推广单行条栽1739亩。 3、包谷种植。全镇共完成包谷种植11060亩,其中推广地面覆盖9000亩,湿直播9700亩,三干下种1360亩。 4、实

7、施测土配方施肥。全镇今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100亩,其中推广水稻配方肥30000亩,洋芋配方肥9000亩,包谷配方肥11000亩,其它配方肥15100亩。 5、积极推广各种间作套种25300亩。开展了果园套种,桑园套种,烟套菜等多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 6、推广优良品种。今年全镇推广优良品种48600亩,其中水稻30039亩,包谷11060亩,洋芋19000亩。 三、搞好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推广 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应我镇的新技术、新品种,为今后的推广工作打下基础,提供依据,我站积极开展了一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 1、水稻密度对比栽培试验 针对我镇水稻栽培普遍密度过稀,多

8、数平均每亩只在1.61.8万丛左右,靠大量施用氮肥促分蘖,造成水稻病虫害过重,米质下降,产量过低的实际情况,农科站安排了一组水稻密度对比试验。该试验在*居委会唐世乔家实施,试验设计为每亩栽2.4万丛和2.6万丛2个处理,4个小区品种都为楚粳29号。通过平时观察记载,实收测产,试验分析,亩栽2.4万丛,平均单产为766.9公斤,亩栽2.6万丛平均单产为752.7公斤,亩栽2.4万丛的水稻产量最高,比亩栽2.6万丛水稻亩增14.2公斤,增1.89%。从试验情况看,结合我镇历年的栽培密度,我镇多数田块的水稻栽培密度应该为2.32.5万丛适宜,当然还要根据田块肥力,品种等情况选择合理密度。 2、水稻生

9、物菌肥对比试验 该实验在*居委会一组唐世乔家实施。设计为施生物菌肥与不施生物菌肥两个处理,4个小区。通过平时观察记载,实收测产,试验分析,得出亩施20公斤生物菌肥平均单产764.3公斤,未施生物菌肥平均单产745.4公斤,亩增18.9公斤,增25.4%。从平时观察看,分蘖盛期施生物菌肥的颜色黑绿,分蘖通过调查10丛,施生物菌肥平均丛分蘖比未施生物菌肥丛分蘖增0.4个分蘖。有效穗也有所增加,米质有待品尝,田块肥力有待取土化验,通过分析水稻生物菌肥可以适量推广。 p;总之,今年我镇的粮食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努力工作,农户精耕细

10、作,现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今后,我站全体人员将一如既往,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扎实工作,及时做好明年农科工作计划,抓好突破性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争取我镇的农业科技再创佳绩。 3、新农药对比试验 该试验在洪武村委会响水坝村汤万云家实施,该试验设计为亩施阿米妙收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爱苗20毫升、三环唑50克、拿敌稳20毫升、对照7个处理,7个小区,面积共1333.4平方米。分水稻分蘖末期及孕穗期两次施药。通过施药,平时观察记载,测产及试验分析,由于今年夏季干旱,雨水较少,今年穗瘟病整体发生轻微。阿米妙收三种剂量处理,防治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阿米妙收亩施30毫升、4

11、0毫升、50毫升三种剂量的实收亩产为606.9公斤、606.9公斤619.9公斤,亩施50毫升产量高,此药对提高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对延长剑叶持绿时间,抗倒伏,促生长的指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施三环唑亩产615.6公斤,爱苗641.6公斤,拿敌稳624.3公斤,对照585.3公斤,亩施20毫升爱苗,产量最高,641.6公斤,比对照585.3公斤亩增56.3公斤,增9.62%,增产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的。 4、水稻湿直播试验 该试验是县科技局安排项目,在旧州村委会2组孙建刚家田块实施,面积6.3亩。试验设计为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后机器直播,该试验在田块放水耙平时于4月23日用播种机播种,由于该技术不成熟

12、,田块不宜,播种后大部分没有出苗,造成重新返工,试验失败。通过这次试验,结合我县其它乡镇的试验情况看,这项技术不适宜我镇试验和推广。 四、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xx年通过积极争取,共争取到科技局、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两片,科技局的高产创建落实在南盘江以东的洪武片区,农业局的高产创建落实在南盘江以西的长湖片区。通过宣传培训、统一供种、育秧、拉线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的实施,两片水稻高产创建增产的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升了*镇的生产水平。 1、长湖片区的水稻高产创建。该片区涉及长湖、大桥、马军堡三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412

13、8户,14705人。百亩核心区177.8亩,在长湖村委会2、3、5村民小组实施,千亩示范区1200亩落实在长湖村委会,万亩辐射区10020亩,在长湖、大桥、马军堡三个村委会实施。共组织了三次技术培训,12次广播宣传,2期黑板报,受训人数达397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10余份。做到了统一品种,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统一品种为云粳30号、云粳29号,统一规格,确保拉线定量移栽,每亩确保2.6万丛,每丛2苗,做到精确定量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片高产创建成效显著,9个测产点实收测产,最高亩产805.3公斤,平均亩产723.1公斤,为市、县提供现场2次,效果显著。 2、洪武片区水稻

14、高产创建。该片区涉及洪武、后所、鱼塘、马军营4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6539户,23922人。百亩核心区120亩,千亩示范区1000亩,万亩辐射区10061亩。百亩核心区在洪武村委会的万家圩实施,千亩示范区在洪武村委会实施,万亩辐射区在后所、鱼塘、马军营实施。共举办了4次1200人次的培训。统一供种楚粳28号、楚粳29号18吨,通过选用良种,抢抓节令,适时拉线定向移栽、精确定量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的实施,增产效果显著。经市、县专家对9个测产点实收测产,平均单产百亩核心区806.7公斤,千亩示范区754.2公斤,万亩辐射区696.9公斤,达到了预期指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抓典型,办好样板 1、完成水稻丰产样板3000亩。长湖1000亩,洪武1000亩,后所1000亩。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规范化栽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单产,实收测产点6个,平均亩产728.6公斤,比对照676.9公斤亩增51.7公斤,增7.6%。 2、完成包谷样板2000亩。石坝1000亩,鱼塘1000亩。通过推广地膜覆盖,集中连片,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收测产点4个,平均亩产625.4公斤,比对照542公斤亩增83.4公斤,增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