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48090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演示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的染色和涂片观察,1,第一节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所谓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是将细菌标本不经染色直接镜检,从而观察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形态及运动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法虽可看到细菌的大致轮廓,但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2,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的具体方法,1 、压滴法 2、悬滴法 3、毛细管法,3,第二节 染色标本检查法,所谓染色标本检查法是用特殊的手段对细菌进行染色,而后再检查其形态、大小、排列方式、染色反应以及特殊结构的一种检查方法,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或诊断。,4,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是: 涂片 固定 (媒染) 染色 (脱色)(复染),5,1、 涂片制备:,随标本的种类

2、而略有不同。一般临床标本大多可直接涂抹于洁净载玻片上;培养的细菌,若为液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若为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磨均匀,使呈轻度乳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份硬币大小的涂面,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干。,6,2、 固定:,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的时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高汞、重金属盐或

3、氧化剂等进行固定。,7,3、 媒染:,媒染的目的是增加染料和被染物的亲和力。凡使染料固定于被染物;或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物质统称为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明矾、苦味酸、金属盐、碘等。也可用加热法媒染。媒染剂可用于固定之后,亦可含于固定液或染液中,也可在初染之后复染之前进行。,8,4、 染色:,随目的而选用适宜的染液。染色时,滴加染液以覆盖涂面为度,染色时间随方法而定。单染法只用一种染料如吕氏美兰、稀释石炭酸复红等;而多数染色法需用第二种染液进行复染。,9,5、 脱色:,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鉴别染色之用。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

4、脱色剂。脱色剂或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10,6、 复染:,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以便于观察。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明对比,所以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复染液不宜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比作用。,11,常用染色法,细菌的常用染色法有:单染色法、复染色法、特殊结构染色法、负染色法以及荧光染色法等。,12,(一)、单染色法:,单染色法是指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如用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等,使各种细菌均染成同一种单一的颜色。故此法只能

5、显示细菌的形态及大小,对细菌的鉴别价值不大。,13,(二)、复染色法:,复染色法是用二种以上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此法除显示细菌的形态、大小外,还有鉴别细菌种类的价值,因此也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及抗酸染色法。,14,1、 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之一。此染色法是由丹麦细菌学家 Christian Gram氏于18821884年发明的,至今已逾百年,仍在广泛使用,是细菌学中最为经典的染色方法。,15,(1)、革兰氏染色的方法:,16,固定初染媒染脱色 (结晶紫或龙胆紫) ( 卢戈氏碘液) (95%酒精) 复 染 (稀释复红),17,固定

6、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兰氏阳性菌,用符号“G+”或“GP” (Grams Positive)表示。 革兰氏阴性菌,用符号“G”或“GN”(Grams Negative)表示。,18,19,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例子 (金黄色葡萄球菌 x 1000),20,革兰氏阳性链球菌例子,21,革兰氏阴性杆菌例子 (大肠杆菌 x 1000),22,革兰氏阴性弧菌例子,23,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例子,24,革兰氏阳性短杆菌例子 (李斯特菌 x 1000),25,革兰氏阴性弯曲菌例子,26,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例子,27,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与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操作技术及菌龄等有密切的关系。 培养基成分:在缺乏

7、镁盐的培养基中,革兰氏阳性菌可变为革兰氏阴性菌。 培养条件:在酸性环境中细菌带正电荷。 操作技术:如涂片太厚影响酒精脱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可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倘酒精作用时间太长,革兰氏阳性菌又会染成革兰氏阴性菌。 菌龄:菌龄也能影响染色的结果,这和细菌生长过程中核酸含量的改变有关。例如本是革兰氏阳性的老龄菌,因核酸减少则常有许多菌细胞变为革兰氏阴性。,28,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多,脂类较少,与95%酒精接触后可迅速导致细胞壁脱水,通透性降低,使在细菌细胞内着色的染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透出,所以保留了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含肽聚糖较少、脂类较多,与95%酒精接触后肽聚糖脱

8、水不明显,而脂类被酒精溶解后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加,酒精易透入菌体内溶解染料碘复合物并使其透出,因而使紫色被洗脱后又被染成红色。,29,3)、革兰氏染色法的临床意义,、鉴别细菌:该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GP菌与GN菌两大类,这样可以初步识别细菌、缩小范围,便于进一步鉴定。 、了解细菌与致病性的关系:大多数GP菌的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而大多数GN菌的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了解细菌的致病物质,从而做出相应的治疗对策。,30,、选择抗菌药物:GP菌和GN菌在细胞壁等结构上有很大差别,因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如大多数GP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而大多数GN菌对这几种抗生素不

9、敏感,但对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故临床上可根据病原菌的革兰氏染色性,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31,2、 抗酸染色法,有些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分枝杆菌,用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必须使用强染色剂(如石炭酸复红)并采用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的方法才能使其着色。且一旦染上颜色后又不易被酸性酒精脱色。这种能够抵抗酸性酒精脱色的细菌,称为抗酸杆菌。应用这种原理进行染色的方法叫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常用的有萋纳二氏染色法和潘本汉氏染色法。,32,染色的步骤: 直接涂片法,33,夹层杯液基集菌法:,34,固定初染脱色复 染 石炭酸复红加热 3%盐酸酒精 吕氏美兰,35,染色过程中的细菌颜

10、色变化:,抗酸杆菌,非抗酸杆菌,36,37,镜检与报告:,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目镜10,油镜100)染色痰片。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呈蓝色。所见结果按下列标准报告: 1)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2)抗酸杆菌(1+): 19条抗酸杆菌100视野。 3)抗酸杆菌(2+): l一9条抗酸杆菌10视野。 4)抗酸杆菌(3+): 19条抗酸杆菌每个视野。 5)抗酸杆菌(4+): 10条抗酸杆菌每个视野。,38, 抗酸染色的意义: 用以鉴别抗酸菌(如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和非抗酸菌。,39,(三)、特殊结构染色法,细菌的某些基本结构如细胞壁、核质、胞浆

11、颗粒和特殊结构如荚膜、芽孢、鞭毛等,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须用一些特殊染色法才能染上颜色。特殊染色法主要有荚膜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异染颗粒染色法等。这些染色法不仅能使特殊结构着色,还可使特殊结构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有利于观察和区别。,40,41,42,在细菌检验工作中,除异染颗粒染色法较常用外,由于其它特殊结构染色法操作费时,费用较高、染色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而普通染色法虽不能使特殊结构本身着色,但菌体着色后,荚膜和芽孢部分由于不着色也能显示出来,再加上特殊染色法比较复杂,故日常工作中较少使用这些特殊结构染色法,43,44,45,(四)、负染色法,所谓负染色法是指使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常用的有墨汁染色法。也可用酸性染料如刚果红或水溶性苯胺黑等进行染色。因酸性染料带负电荷,而细菌本身在近乎中性的环境中也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故染色时菌体不着色,而只能使背景着色。实践中常用墨汁负染色法配合单染色法(如美兰染色法)检查细菌的荚膜,使背景成黑色;菌体呈蓝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包绕在菌体周围成为一层透明的空圈。,46,酸性染料染色,墨汁染色,47,(五)、荧光染色法,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检查的技术称为荧光染色法。,48,谢 谢!,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