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84501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最新编写-修订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起源 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 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1天神生礼说 这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礼仪的真正起源时的一种信仰说教,是神崇拜的反 映, 代表了人类田腾崇拜时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 (左传)有言 : “礼以顺天, 天之道也。 ”意思说,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 “天 神生礼说”虽然不科学,但却反映了礼

2、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 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 这种观点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它认为,天地与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 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主宰性。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纯的 “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学的。 3礼起源于人性说 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 孔于以仁释礼, 一方面把 “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 另一方面把 “仁”当作 “礼” 的心理依据。克己以爱人,就是“仁”; 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 系,就是“礼”。 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盾。孔子“克

3、己复礼”的观点,就是 看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人的好恶欲望如不 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 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 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人们为了 正常生存和发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和道 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事物的礼落到实处,使之 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的说法。荀于说;“礼以顺民心为 本顺人心者皆札也。 ”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 根据上述种种说法,可以认为, “礼”先于“仪”,有了“礼”这个道德规范,才 用“仪”这种形式去表现

4、。 “礼”与“仪”常常密不可分。礼仪与部落群居的形成过 程同步产生,并随着社会组成形式和国家制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 活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 (二)礼仪的发展 我国礼仪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礼仪形成阶段(约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771 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从史料上看,夏代已开始制礼,商代礼仪已 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记载周代礼仪的书籍“三礼”的出现,标志着 (周礼)已经达到了系统完备阶段。 在这一时期, 礼仪的特征巳从单纯祭祀天地、 鬼神、祖先的形式,跨人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在这一阶段中,礼的内 容主要体现在(周礼)中的“王礼”部分。所

5、谓“王礼”,就是分别用于祭祀、冠婚、 宾客、军旅和丧葬的“吉礼”、 “嘉札”、 “宾礼”、 “军礼”和“凶礼”。这是对我国古代 礼仪的总结汇编。这些礼仪内容,对后世人们的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以及社会 公德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封建礼仪阶段(公元前 771 年至 1911 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从儒学的产生,到以儒学为基础的封建礼仪形成、强化和 衰落时期。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报逐步形成。这一时期,礼仪成为儒家学派 的核心“礼教”。在这时期,礼仪的明显特征,就是把人们的行为纳入封建 道德的轨道,把人们教化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精 神奴隶。礼教文化是这个时期“礼”的核

6、心和基本内容。 3近代礼仪阶段(1911 年至 1948 年)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新的礼仪礼 俗也就随之出现。这一时期的礼仪,体现丁近代自由、平等的原则,因此,资 产阶级的平等思想、文化习俗和审美观点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冲击了森严的封建意识和等级观念,对当今中国社交礼仪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当代礼仪阶段(1949 年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礼仪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 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 统礼仪中

7、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 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又吸取了世界上一些先进的文 明礼仪,融入我国当代礼仪部分。借鉴国际上一些通行的礼仪规则和惯例,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 文化也就更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知书达礼, 待人以礼,应当是人们的一个基本素养。良好的礼仪修养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 用,它可以让我们在各种社交场合充满自信! 以前,觉得自己的礼仪还算不错的,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礼仪文化。 可是通过学习,我发现了原来自己的知识储备是那么的

8、不足,可是真的让我了 解到了在社交中我们应注意的礼仪。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庭里,我们需要 与人交往,而人们进行社交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 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 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 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 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 而行,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 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

9、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2. 增进感情。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 在一起休闲娱乐。 3. 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 带。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 4. 充实自我。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通过以上的目的就可以看出社交的重要性,其实用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就可以概括出来。因为人们需要社交,所以才要求我们更加 重视礼仪文化。学习礼仪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还有助于更好的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下面就具体的说说学习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礼仪文化有利于人们与他人建立良

10、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 围,促进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 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 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 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等。这 些都是十分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 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 本知识和规范, 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 融洽的人际关

11、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 于我们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学习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 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 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 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 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 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 会中的人视为“惊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 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

12、以约束。我们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 人。 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 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 比如, 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 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 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 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 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 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 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

13、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 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学习礼仪文化,掌握符合社会要求 的各种行为规范, 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 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三、学习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社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虽然人们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 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 为,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 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 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

14、、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 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 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 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 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 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和实用性的学科。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人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 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 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 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 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

15、较 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学习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人们的内在品格 和修养,也就是塑造人们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 有明显的教化功能。 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 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 人生观、 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人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 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 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 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 五、学习礼仪文化有利于强化人们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

16、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 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人们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 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 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 育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礼仪修养,培养人们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 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庭遍地开放。如 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 标是要教育、 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 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 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 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德国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在关于人际沟通时曾提出乔哈里窗理论。该理论形象 的说明了人际沟通中人们的表现和应注意的问题。 我觉得学习礼仪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