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4445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94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冶金行业管理和县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目录 第一章 回顾“十一五”:成就中有不足 1第一章 回顾“十一五”:成就中有不足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存在问题 7 第二章 放眼“十二五”:机遇中迎挑战 8第二章 放眼“十二五”:机遇中迎挑战 8 一、机遇与优势 8 二、挑战和压力 9 第三章 谋划加速崛起的战略新目标 10第三章 谋划加速崛起的战略新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

2、0 二、战略定位 10 三、发展目标 11 第四章 构筑科学明晰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14第四章 构筑科学明晰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14 一、总体开发格局 14 二、重点空间板块建设 17 第五章 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21第五章 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21 一、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1 二、重点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基地 22 三、加快形成以物流、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26 四、全面建成以蔬菜、粮油、畜禽、水产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基地 29 第六章 展现分工明确的城乡建设新面貌 32第六章 展现分工明确的城乡建设新面貌 32 一、加快和城建设,强化县城核心

3、功能 32 二、依托集中区建设,推进江北新城发展 33 三、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城镇 33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 34 第七章 谱写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新篇章 36第七章 谱写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新篇章 36 一、优先发展教育 36 二、提升医疗服务 37 三、繁荣文体事业 37 四、完善社会保障 38 五、加强社会管理 39 六、健全民主法制 39 第八章 开创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新局面 41第八章 开创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新局面 41 一、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1 二、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增强科学发展活力 42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区域合作升级 44

4、第九章 强化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新支撑 46第九章 强化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新支撑 46 一、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46 二、推进资源节约与生态文明建设 49 第十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52第十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52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52 二、加强组织领导 52 三、完善规划体系 52 四、加强跟踪监测 53 五、强化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 54 “十二五” 时期(2011 年至 2015 年) ,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推进示范区建设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的黄金期,是实现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有 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以下简称“十二 五”规划) ,将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跃入皖江现代 化开发的新阶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回顾“十一五”:成就中有不足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 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有效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战胜多重自然灾害,大力实施“东向发展、 工业强县和沿江开发”三大战略,强力推进“项目推进、城市建设和 环境优化”三个年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十一五”规划确 定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二五”及长远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就 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经济

6、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预计“十一五” 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5.2 亿元,年均增长 12%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2940 元,均比“十五”末翻一番。财 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7.3 亿元,年均增长 30%,连续跨越 5 个亿 元台阶,是“十五”末的 3 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5 亿元, 超“十一五”目标 6.5 亿元,年均增长 18%。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完成 275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 4 倍,年均增长 29.2%;盘景水 泥、三联泵业、佳和电线电缆、AVK 阀门、雍镇磁铁矿、华星 30 万吨 离子膜烧碱等一批具有牵动性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

7、。 跻身全省发展较快、 实力较强的县域经济一类县, 综合实力提升显著。 预计“十一五”末,三次产业比由 2005 年的 30.8:33.1:36.1 调 整为 22.6:46.5:30.9,二、三产比重提升了 8.2 个百分点,初步形成 了以二产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其中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1 家,年销售收入过亿 元企业 19 家,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 50 家和 14 家。预计“十一 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25.5 亿元,年均增长 36%, 占 GDP 近 1/3,是“十五”末的 5 倍多,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达

8、到 55.2%,形成了泵阀、化工、建材、造船以及农副产品深 加工五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预计“十一五”末第三 产业增加值 26.3 亿元, 年均增长 10.9%。 旅游业迅速发展, 芜湖泰华、 广东碧桂园、广东天沐、南京宏图、上海绿庭等知名企业落户扎根。 温泉养生生态休闲旅游形成热潮,一批旅游项目建成营业,霸王祠、 鸡笼山被评为国家 3A 级旅游风景区,白果山庄被评为全省五星级农 家乐。商贸流通、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 增长点。农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向现代农业、规 模农业、高效农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特 色水产为主体的无公

9、害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总产 值达 35 亿元,年均增长 11.1%。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省 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 全省唯一的省级蔬菜检测中心落户和县,成功举办了第三、第四届蔬 菜博览会,提升了和县知名度。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马鞍 山长江大桥顺利开工,郑蒲港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巢马高速、滁 马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巢宁路改建加快,孙高路、高夹路等县乡 道改造和驷马山船闸扩建的完成等,我县内外部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 改

10、善。同时,各类园区建设力度逐步加大,省直管江北产业集中区成 功落户和县,县经济开发区、省精细化工基地、乌江工业园以及沈巷 工业园都实现了“五通一平” ,台湾农民创业园完成总体规划,海峡 大道等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全县建成园区面积由“十五”末的 3 平方 公里增加到 20 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滁河除险应急加固、冯湾一站扩 建、十四连圩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隐驾尖站建设和戎桥、夹山关 2 座中型水库、23 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解决了农村 14.5 万 人饮水安全。建成了 1 座 220 千伏变电所和 2 座 110 千伏变电所等, 为

11、今后跨越式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3、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3、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县各项事业改革全面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 革稳步进行,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镇财县管镇用”的镇级财 政管理方式巩固发展,政府投融资、综合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行,金 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组建了城投公司、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 县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开始试行, 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县、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土 地流转、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不断推进。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预计 “十 一五”末,进出口总额达到 1.58 亿美元,是“十五

12、”末的 3 倍多。 累计引进项目 612 个,引进内资 261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2.66 亿美 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形成了华星、三联泵业、久工科 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有各类研发机构及企业技术中心 18 个, 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家、国家重点新产品 10 个,创建全国 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1 家。 4、县城面貌明显改变,城乡统筹步伐加快4、县城面貌明显改变,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和城建设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完成投入近 20 亿元,城区面积向北 扩展 10.8 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 12 万人。县行政中心、公安大 楼、劳动力实训基地建成使用,和谐广场、和州路、海峰

13、西路、滨河 大道一期建成完工,镇淮古街、陋室公园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两 区”安置房建设速度加快。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城市卫生整洁和 安全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全县新农村示范 点建设不断推进,开展了四批示范工程,194 个村庄整治示范点建设 任务基本完成,完成农村公路工程 686 公里,解决了 30 万人出行难 的问题。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质量显著改善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质量显著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继续保持全 省领先地位,建立并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县一中搬迁和四中组建工作,

14、学前教育、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得到了统筹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被评 为省首批教育强县。启动基层医药卫生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4.8%,完成 10 个镇中 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 个,新建标准 化村卫生室 72 个,县医院搬迁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县、 镇、村互为补充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沈巷、白桥、功桥、 香泉等 8 个综合文化站和 59 个农家书屋,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 复查,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庐剧获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建成桃花坞公园、历阳公园等多个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和 46 个

15、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进 一步增强。预计“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30300 元和 6500 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 4%以内,城镇单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的参保率都在 95%以 上,新农保参保达 19 万人,列入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城乡低保 进一步提标扩面, 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 300 元/月, 享受城市低保 6030 人,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提高到 1350 元/年,享受农村 低保 2.3 万人。改扩建敬老院 16 所,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率提高到 45%。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效显著,被评为

16、安徽省“双拥模范县” 。 档案工作被授予“全国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档案管理模式 先进县”光荣称号。残疾人、妇女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一直稳定在全省一类县水平,维稳、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6、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建设不断强化6、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建设不断强化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激励和补偿机制,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推 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用能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大力推行 节能产品。全县万元 GDP 综合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开展 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活动,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先后关停选矿、轮窑厂、造纸、化工企业 30 余 家,整治环境违法企业 35 家。“十一五”确定的化学需氧量(COD)和 二氧化硫(SO2)排放的污染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产 业结构逐步优化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较快的五年,是人民 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突出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