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4433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导论(简单了解,考试不做要求)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的内涵 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2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它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三

2、、商品经济的特征和历史进步性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商品经济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克服了自然经济的诸多弊端,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第二节 商 品一、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是商品缺一不可的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无论是生产者还

4、是消费者,同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不可兼得。二、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就是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2)抽象劳动就是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一,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它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它还为其它一系列理论提供

5、了理论基础。三、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规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至关重要。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或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

6、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2)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方式、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这样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私人决定。而社

7、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生产劳动。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这就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对矛盾的根源。 (2)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节 货 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

8、单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2)扩大的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的一系列商品上。(3)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4)货币形式是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现。2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态。(2)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职能1

9、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是货币用于衡量和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2)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它与商品价值成正比,而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此外,商品的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2)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

10、手段(1)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2)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 (3)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4支付手段(1)支付手段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3)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5世界货币(1)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2)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三是作

11、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三、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2)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 素:一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前两项的乘积是商品的价格总额。2金属货币流通规律(1)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2)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3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需要量为限。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2、1通货膨胀(1)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显著上涨的现象。(2)按照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温和通货膨胀、奔腾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3)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2通货紧缩(1)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持续普遍下跌的现象。(2)良性通货紧缩是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 (3)恶性通货紧缩的表现和危害第四节 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价值规律

13、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格和价值却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价格虽然要以价值为基础,但它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会下跌,低于价值;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涨,高于价值。(2)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因为: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可以相互抵消,因而长期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价格的变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即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格的变动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4、,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第二、激励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表现在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上。(1)两种流通的形式不同:买和卖的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媒介不同。(2)两种流通的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目的不同、限度不同。(

15、3)两种流通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发生价值增殖。 2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1)G-W- G这个公式,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和根本特点,因此称为资本的总公式。(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价值增殖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要求之间的矛盾。(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3货币向资本的转化通过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货币所有者必须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二、劳动力的买卖关系1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总和。2动力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