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84412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毕业论文是求学以来所撰写的结构最复杂、篇幅最长的文章,论文写作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SCI论文写作经验 要写好文章,思路创新性和数据可靠性是两个基本条件。思路创新有两种方法:(1) 如果你个人在某领域进行了多年,你觉得某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应该在于某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如果很少有人注意此方面研究而你首先开始,那你的文章就创新。这种方法创新的前提是,你在该领域有多年研究;否则很有可能失败。因为你认为创新的

2、东西可能是人家已经做过的(只是研究失败,所以没有报道),或者你的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2) 二次创新。例如最近三年有不同作者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报道因素A对提高玉米抗逆性有很大影响,第二篇报道因素B对小麦抗逆性有很大影响。那么你就可以参考以上两法,研究因素A和因素B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文章一般也能发在和以上两篇文章档次差不多的杂志。要保证数据的可靠,首先你要选用你的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找几篇和你的研究类似的SCI文章,参考他们的研究方法。 试验结束后,立即进行总结数据,写文章,主要步骤可参考: A.Result部分。将所有的试验结果成图和表,尽力挖掘图和表中的信息,越多越好。在

3、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和不同的研究人员探讨你的试验结果,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表和图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会给你写文章提供很好的思路。 B.分析完图表后,寻找你这个试验结果的Key point,一定要保证这个Key point具有较大的新意,或者说一个到这个Key point 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然后从所有图表中找出能够论证你这个Key point 的图和表。合理安排你的图和表,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用图。 C.Result以后是Discussion(一篇文章的精华),可以将discussion分为若干段落,可以是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但要保证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即每一段讨论一个主要话题。而且每一段中要说明

4、以下几点:(1)你的研究结果说明什么?有什么意义?(2)你的研究结果和别人的类似研究有什么异同?如果不同,可以讨论一些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3)如果你在研究结果中出现非常新的东西,用以前别人的理论很难解释,那么你可以提出你的假设理论来解释试验中非常新的东西,一定要做到能自圆其说。在Discussion的最后要总结一下,告诉别人你这个研究的几个主要结果。 D.Materials & Methods:你在试验中得到的数据,都要写出相应方法。写试验方法要尽可能详细,保证别人看了Materials and Methods 后能够参考你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看一下你可能要投的刊物中的Materials a

5、nd Methods是怎么写的,你可以参考。 E.Introduction:简介你这个研究领域的意义;介绍该研究领域的一些人所做的工作,指出它们存在的问题;说明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可在introduction 中提出你的hypothesis。 F.Reference:最好引用原始文献,不要二次引用;注意文献编排格式,与你要投的刊物要一致;不要漏和多 _。Acknowledge:帮助过你做试验,写文章的人;提供资金项目。Title要说明你的研究内容,要有一定吸引力;Abstract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G.写好以后,最好找个搞相关研究的美国或者英国的科学家看一下,改

6、一下英文,就可投出了。 优秀论文的要素:1、正确选题;2、合适的切入点;3、简洁明了;4、说清自己的贡献; 5、可靠的/可重现的结果;6、可重复的过程;7、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 8、精选的 _ 优秀论文的误区: 1、Idea越多越好;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 3、数学、理论和公式越复杂越好显示自己的聪明; 4、追求最好,史无前例;5、显示权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论文。 写文章的条件: 1、与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 2、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 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 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人分享 写论文的要点: 1、写出34层的

7、纲要反复修改多次。 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 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 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 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 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Reviewer Check List: 1、论文是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给出了已有问题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论文的主要结果是什么?3、实验结果是否充分?4、论文技术含量如何? 5、论文是否对所提出的技术/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6、论文写作是否清晰,从而令本行业内多数研究人员

8、可读? 7、论文是否适当地引用和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 8、论文是否应该给予嘉奖?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本期刊读者的兴趣? 2、论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评价?3、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 4、主要结果是否正确?5、论述是否清晰? 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论述/结果)? 7、引文是否充足? 8、Reviewer _:(Aept / A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 / Reject / Reject but resubmit after a major revision / Submit to a

9、nother journal)。 我国生活研究述评 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xx年胡颖群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上发表的新传媒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及对策是国内较早的关于网络对大学生生活产生影响的研究论文。自xx年起,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量分布很不均匀,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xx年后为甚。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研究基本分为理论思辨的定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种取向,两种取向中以实证研究居多。从已有的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研究的文献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xx年起,中国学者们

10、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的调查有:胡颖群(xx)、王莉等(xx)、张维峰等(xx)、梁祝平(xx)、万晓玲(xx)、赵丽央等(xx)、唐艳香(xx)、宋志英(xx)、童麦(xx)、冯晓明(xx)、范松仁(xx)、翁妮尔(xx)、周洪亮(xx)等。调查对象从最初的师范类、高职院校扩展到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国内较早启动的是xx年胡颖群组织的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以江苏苏南地区某所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师范类学校的大学生为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学生对网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没有上网人数过半,随着年级增高上网人数的比例在增加。x

11、x年王莉等对沈阳师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学生的网络行为相当普遍,学生使用网络信息的目的多元化且有一定的辨认能力,但也存在问题,其中网恋、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xx年宋志英着重从上网的动机和意向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上网是有节制的,把上网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的学生比例为65.4%,网上交友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宋志英明确提出: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休闲、交友、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人生观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新途径。基于同样的研究目的,赵丽央等对温州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

12、析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探索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利用网络促进学业的能力还有待加强,90%以上的学生喜欢在网上交友,网络游戏是大学生最容易沉迷的网络行为。 xx年1月上海大学宣布,该校有多名学生因沉溺网络游戏,多门学科成绩不及格被退学,进一步引起学者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和网络负面影响的关注。xx年5月万晓玲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网频率、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在上海大学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了性别和年级差异性描述和分析。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学者梁祝平对高校大学生有关网络心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后认为:如何有效地把心理健康

13、与网络问题结合起来,维护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一个焦点。 张维峰等以河北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问卷1547份,首次以较大的样本对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唐艳香、范松仁等进一步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点和成因,认为网络虚拟性为大学生道德秩序失范提供条件从而凸显问题。高校周边“网吧聚集”现象引发了学者的重视与思考,xx年冯晓明以河北某高校为例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校外网络生活特点和成因。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高校开始大力发展自身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中心的建设和社会宿舍网络的铺

14、设,网络与大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xx年周洪亮等对重庆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上网的学生占31.3%,上网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交友聊天、查找资料、娱乐消遣等。翁妮尔对浙江海洋学院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经统计分析: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使用的控制、“网络情结”严重和盲目利用网络资源是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突出的问题。 比较xx年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结果,我们可得出结论:学校对网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并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高校应寻求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素质,使他们对网络的理性认识由认识层面向更为深入的行为层面转化。 1.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袁晓艳通过对广东某民办院校部分新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了网络使用对大学新生生活习惯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很少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经常晚睡等。经莉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