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4377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97编号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国民经济统计学思考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何界定? 2.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各学科的关系如何?其自身学科性质如何? 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统计分类的经济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5.SNA 与 MPS 的有何区别? 6.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优点是什么? 7.我国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情况如何。 8.熟悉以下概念:常住单位、经济流量、存量、市场价格。 第二章生产核算 1.什么是生产?国民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2.我国的生产概念与 SNA 中的有何区别? 3.什么是货物、服务?它们

2、各有什么特点? 4.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5.什么是总产出?其作用如何? 6.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总产出的具体核算方法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7.什么是中间消耗?计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8.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其作用如何?掌握其三种计算方法。 9.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现称 GNI)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0.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 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11.如果一个农场和一个工厂都增加了自用原材料的生产, 根据中国目前通用的计算方 法,对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会产生何种影响? 12.如何通过

3、国内生产总值体现总供应和总需求的对应关系? 练习题 2.1 某年某地区已知总产出与中间投入资料如下: 部门产出(亿元)中间消耗率() 农业2400 50 工业8750 72 建筑业1020 70 金融业 480 35 其他服务业3200 64 要求:(1)分别计算各产业的中间消耗;(2)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计 算各产业的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 2 2.2 已知某金融部门某年生产总产出 350 亿元, 中间投入 128 亿元, 劳动者报酬 120 亿 元,固定资产折旧 15 亿元,生产税 16 亿元,补贴 4 亿元。 要求:计算该部门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4、。 2.3 某汽车厂有报告期资料如下: (1) 自行采购钢材价值 25 万元 ; (2) 售出不符合生产所需规格的积压钢材 8 万元 ; (3)机加工车间生产汽车零部件 180 万元,其中 80 万元售出,其余用于本厂装配成品 ; (4)生产某型号小轿车 120 辆,验收合格入库,每辆价格 15 万元,其中售出 40 辆,其 余存入成品库;(5)为某农机厂生产零件 20 万元,其中来料价格 10 万元;(6)机修 车间为拖拉机维修站修理拖拉机 15 辆,每台修理费 2000 元,期末全部完成,对方验收 合格;(7)修理车间为本厂机械设备经常修理 2 万元;(8)处理废品收入 0.5 万元。 请

5、计算该汽车厂报告期工业总产值。 2.4 农村报告年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281676 元。当年各项支出如下: 种子费 7125.8 元,饲料饲草费 3541.5 元,化肥支出 26841.1 元,农药费 215.4 元, 小型农机购置费 5189.1 元, 支付农业生产用电 21853 元, 支付当年农业贷款利息 6000 元。 该村共有固定资产原值 250000 元,其中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145000 元,年综合折 旧率 10%提取折旧。另外,当年修路投资 28000 元。其他农业生产性物质消耗 26000 元, 农业生产对其他服务部门的劳务支出 3720 元。 试用生产法计算农业增

6、加值。 2.5 现有北京 2002 年国民经济核算有关资料 : 总产出 11143.49 亿元, 中间消耗 7930.68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 524.06 亿元,劳动者报酬 1427.73 亿元,生产税净额 420.60 亿元, 营业盈余 834.32 亿元,农村居民消费 147.71 亿元,城镇居民消费 901.80 亿元,政府消 费 650.60 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 1913.12 亿元, 货物增加 96.90 亿元,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497.12 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该地区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 2.6 某地区有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国内总产出 84000,中间

7、消耗 52800,最终消耗 24162,资本形成总额 7638,出口 6300,进口 6900,固定资产折旧 3930,劳动者报酬 18150,生产税额 3000,补贴 84,营 业盈余 6204。来自国外要素收入 200,对国外要素支出 65。 要求:分别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表。 2.7 已知某地区全年政府消费 3768 亿元, 居民消费 8406 亿元,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3015 亿元,库存减少 48 亿元,出口 3375 亿元,进口 3279 亿元,总产出 26562 亿元,生产税 净额 1806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

8、 1794 亿元。 要求: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表。 3 2.8 某地区工商银行吸纳储户存款 180 万元,利率 2.3,同期银行向用户贷款 240 万 元,利率 8.0。已知银行间拆借利率为 4。 要求:计算该工商银行本年度的总产出。 2.9 已知某地 1978 年至 1997 年工业增加值的相关资料如下: 1978 年1980 年1990 年1997 年 按 1970 年价格计算750780 按 1980 年价格计算840880 按 1990 年价格计算9202100 要求:分析 1997 年与 1978 年相比,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2.10 某国家 200

9、8 年制造业的产业贡献率为 25%,制造业总产出为 600 亿元本币,中间 投入我 520 亿元本币。试计算该国 2008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对象、主体、结果各是什么?初次分配项目有哪些?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临界点在何处? 3什么是经常转移?经常转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收入再分配的渠道有哪些?其结果形成哪一指标? 5.确定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基本含义。 6什么是财产收入?有哪些具体形式? 7.国民经济分配指标体系有哪些指标?熟悉指标间的关系。 8.收入使用的含义。 9.如何理解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之间的差异?居民部门的这两个

10、指标有什么 关系? 10.最终消费统计的内容有哪些?掌握其计算方法。 11.经济学中的储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储蓄存款能够等同吗?试从核算关系上阐明 储蓄在经济意义上的重要性。 练习题 3.1 已知企业增加值 180 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60 亿元,支付生产税 10 亿元,政府生产 补贴 0.2 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 30 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 亿元, 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5 亿元,支援灾区捐款 0.1 亿元,国库券兑现 收入 10 亿元,利息收入 1.3 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3.2 已知住户部门的收入获得资料为 : 营业盈余

11、和混合收入 420 亿元,劳动报酬 558 亿 元,储蓄利息收入 68 亿元,国库卷兑现收入 63 亿元,其中利息收入 7 亿元,其他债卷、 股票利息和红利收入 5 亿元,政府救济收入 3 亿元,从企业获得各种免费实物折价 1.5 4 亿元;住户部门相关支出资料为:上缴所得税 5 亿元,最终消费支出 760 亿元,支付社 会保险缴款 5 亿元,其他罚没支出 1 亿元。 要求计算住户部门的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和总储蓄。 3.3 某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3708,固定资本消耗 444,生产税 470,生产补贴 88,营业盈余 918。 要求:计算该地区的劳动者从生

12、产劳动中获取的劳动报酬。 3.4 某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营业盈余总额918, 劳动者个人报酬1532, 个体经营收入总额884, 固定资本消耗444, 生产税400, 生产补贴18; 应收财产收入832, 应付财产收入782; 应收经常转移收入2212, 应付经常转移支出 2270。 要求:计算该地区的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3.5 已知某地区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总产出 1150,中间消耗 650; 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 5,对国外的要素支出 4;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4,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2; GDP 的 10为固定

13、资产折旧,8为间接税,津贴 1; 要求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净 收入;国民要素收入。 3.6 某地区居民部门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购买消费品支出 2535,用于生活的各种服务性支出 865,水电、煤气消费 229,房租 消费 200,实物分配的作价消费 820,公费医疗的消费 160,购买住房支出 734,购买证 卷等支出 640,各种义务缴纳 75,购买保险支出 20,储蓄及手存现金增加 1880,购买古 董、珠宝支出 85。政府用于公共的消费支出 230,政府实际最终消费 300。 要求:计算该地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 3.7 某地区

14、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居民购买各种消费物品的支出额 5090;居民购买各种服务的支出额 1240; 居民实物分配的作价收入 3820;其他消费支出 1120;政府用于公共的消费支出 1500;政府用于个人的消费支出 880。 要求计算: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居民实际最终消费;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政府实际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实际最终消费总额。 3.8 某国2008年最终消费为6000亿元本币, 由政府向住户提供的实物转移支出为 200 亿元本币,已知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为 4200 亿元本币。 要求计算公共消费支出、居民个人实际消费、公共实际消费。 3.9 已知某国经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15、1854 亿元, 对国外支付雇员报酬 2 亿元, 支付财 5 产收入 38 亿元,支付经常性转移 39 亿元,来自国外的雇员报酬 6 亿元,财产收入 63 亿 元, 所得税 1 亿元, 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9 亿元, 又知该国该时期最终消费支出 1399 亿元。 要求计算该时期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率和储蓄率。 第四章资本形成核算 1.经济资产如何分类。 2.什么是投资?投资资金的筹集渠道有哪些? 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如何核算?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试述资本形成总额核算的基本内容。 5.资本形成核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练习题 4.1 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料

16、如下(单位:亿元) 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 96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 980;存货增加 370;总储蓄 960; 资本转移收入 45; 资本转移支出 9; 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 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 差) 要求: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 编制该部门的资本账户; 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 4.2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 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 价值460 万元,购入软件花费 320 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 4300 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 值 1400 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 450 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 630 万元;期末原材 料价值 670 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 840 万元。 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4.3 已知某国一时期的资本账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资产的变化负债和净值的变化 1.资本形成总额 ?总储蓄 810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