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4241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古籍数字化发展趋势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状,存在的问题,“我”需要什么:四库全文检索案例分析,趋势,对古籍数 字化发展趋势进行讲述,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文件格式,便捷灵活的传播途径,网络传播,专用电子 书阅读器,北京大学刘俊文先生主持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default.htmTARGET=_blank- /default.htm),汉文化联盟的“汉文化资料库”(/TARGET=_blank/),内容涵盖历代重要古籍,按照 经、史、子、集进行分类,精选底本勘校而成,与单纯的全文检索不同,中国中医药文献数字化,“中 国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ChinaEducatio

2、nandResearchDigitalLibrary,简称CERDLIB)工程,“国际敦 煌学项目”(TheInternationalDunhuangProject,简称IDP)(idp.bl.ukTARGET=_blankidp.bl.uk), 选题内容重复,分散了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力量,文件格式繁多,造成了阅读和资料提取的麻烦,队伍组 织、项目规划单调,导致了产品开发缺乏连续性,信息容量,显示模式,检索模式,进行讲述,等。具 体材料请详见: 题记:这是我2002年9月参加“汉文化联盟”第二届汉文化资料库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近因人索 要,网上未见下载,故刊于此。 原文写作之时,正值goo

3、gle被封,随后又逢“七一”,搜罗资料颇为不便,故文章最后一部分没有最后完成 。特别抬出罗先生一文,实行文需要,非谓笔者对此无有所思也。事过境迁,目今焦头烂额,已无心再 去“遐想”当年了。载文网上,聊示纪念而已 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大型电子文献资料库的开发和建设,近年来业已成为学术界 和相关技术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话题中,古籍的数字化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伴随着一些 重要产品的发行,数字化的古籍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而古籍数字化的价值,也正是在 这样的使用中一点一点体现出来。 然而,仅就笔者个人的专业应用来看,古籍数字化在技术处理和用户的使用需求之间仍然有

4、一些距离。 即拟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有兴趣者参考。因笔者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相关产品了解很少,取例 有所偏重,尚祈读者谅之。 一、现状一瞥 目前古籍的数字化可谓“繁花似锦”,除专门的制作公司外,一些单位和个人也投放了不少注意力,并且 也确实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兹据笔者涉猎所及,将相关情况略述如下: (一)丰富多样的文件格式 从文件格式上来看,目前的数字化古籍除常见的txt、doc、html格式外,还有exe、pdf、wdl、pdg、eb k、edb等。 1exe格式。所见有秦昌荣(秦堤居士)的“家庭百宝箱”系列(含诸子百家、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三种 )(中华文史软件网/TAR

5、GET=_blank/)。另外,北京天安亿友公司(/html/index.htmTARGET=_b lank/html/index.htm)出品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也包含了这种格式,详见2688阿里巴巴网 站(/product/zmkmdefault.aspTARGET=_blank/product/zmkmdefault.asp)的“芝麻开门”图书系列。 2pdf格式。所见有红旗出版社(5051.peoplespace./TARGET=_blank5051.peoplespace./)的“家 庭藏书集锦”所包含的部分古籍。博库(/default.aspTARGET=_blank/defaul

6、t.asp)图书也采用了这 种格式。需要pdf格式文件专用浏览器,如Adobe公司的AdobeReader、北大方正的ApabiReader。 3wdl格式。北京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ARGET=_blank)开发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所见有博 库图书采用了这种格式。它保留了原来的版面设计,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将下载到本地机阅读。需要 该公司的专用阅读器DynaDocFreeReader。 4ebk格式。所见有深圳市百博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百博书城”(www.bbook./gb/default.asp TARGET=_blankwww.bbook./gb/default.asp)图书使

7、用。书籍可在线阅读,也可下载到本地。需要 百博专用的图书阅读器。 5edb格式。北京天安亿友公司开发的图书格式(EyousoftDigitalBook)。 6oeb格式(OpeneBook)。所见有辽宁省出版集团开发的掌上书房(/bottom/aboutus.htmTARGET =_blank/bottom/aboutus.htm)使用,有专用阅读器,也可使用北大方正的ApabiReader阅读器阅读。 7sep、ifr格式。由书生之家( htsw.asp)开发的电子图书格式,需要其专用阅读器来阅读。 8xeb格式。以oeb(OpeneBook)为基础,以xml(eXtensibleMarku

8、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 为核心的中文电子图书格式。北大方正的ApabiReader等浏览器支持阅读。 9pdg格式。超星公司(/TARGET=_blank/)开发的图书格式。需通过超星专用的图书浏览器阅读 。 10nlc格式。中国数字图书馆(www.d-/index.phpTARGET=_blankwww.d- /index.php)采用的图书格式,需要其专用浏览器NLCReader阅读。 11基于unicode(通用多于8位编码字符集)、仓颉码、Big5码或其他字符集,以html、xml、sgml等 为核心的全方位电子文献全文检索格式。这是目前势头最盛、也显然是更有发展前途

9、、更具实用价值的 一种古籍数字化形式。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www.sinica.edu.tw/ftms- bin/ftmsw3TARGET=_blankwww.sinica.edu.tw/ftms- bin/ftmsw3)、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合作开发的四库全书标题检索版和全文 检索版(/TARGET=_blank/、TARGET=_blank)、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html/index. htmTARGET=_blank/html/index.htm)开发的四部丛刊等全文检索版均属于这种形式。汉文化联 盟开发的汉文化资料库和目前北京大学正在开发的

10、中国古籍基本库也应属于这种形式。 此外,笔者还见到有位图形式和多媒体格式的数字化古籍。前者如济南开发区汇文科技开发中心研制、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后者如方圆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精 品书库(见2688阿里巴巴网站/product/zmkmdefault.aspTARGET=_blank/product/zmkmdefault.as p的“芝麻开门”图书系列),包含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后案惊奇、儒林外史、醒世名言、喻世通言及警世恒言10部古典名著全文,还 包含由北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配音的唐诗三百首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带联机字典及语

11、音。另 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TARGET=_blank)的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也利用了多 媒体形式,该产品除收录百衲本二十四史和关外二次本清史稿的全部内容外,还配置了简繁字异体 字对照表、古代年表等,附录了历代舆地图近2000幅大比例历史地图和张元济校辑百衲本二十四 史时所撰校史随笔以及左传、战国策等多部史学名著、清至当代学者的部分辑佚与校勘成 果。 显而易见,如此众多的图书格式,显示出中国古籍数字化的途径非常多样。而且,也正是通过这些途径 ,数字化了的古籍才快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为广大爱好者和专业学术研究人员所注意。 (二)便捷灵活的传播途径 从传播方式上看,除通过磁盘或光

12、盘等介质进行传播外,最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方式和正在引起人们关注 的专用电子书阅读器。 1网络传播 数字化的古籍大范围进入研究者的视域,应该归功于网络。网上书库、网络全文检索、网上图书馆和相 对专业的个人网站相得益彰,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古籍电子文献的不同的使用路径。 网上书库多数属于个人网站。从内容不限于古籍的黄金书屋(现地址/TARGET=_blank/)、新语丝网 上书库(/library.htmlTARGET=_blank/library.html)、陈清书斋(/TARGET=_blank/)、亦凡公益 图书馆(sousuo.shuku./TARGET=_blanksousuo.shuku.

13、/)、中华古籍(/TARGET=_blank/)等等 到相对专门的国学网站(/TARGET=_blank/),一大批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将一些常用古籍搬上了网络 ,对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和使用需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专业研究者、学人集体和研究 机构也利用网页提供了一些专门的书籍。比如简帛研究(/index.htmTARGET=_blank/index.htm)上 提供的部分简帛资料、孔子2000(/TARGET=_blank/)上所提供的部分儒学原著、象牙塔(ww w.xiangyata./historyTARGET=_blankwww.xiangyata./history)提供的几种史

14、籍资料、中华佛典宝库 (ccbs.ntu.edu.tw/DBLM/cindex.htmTARGET=_blankccbs.ntu.edu.tw/DBLM/cindex.htm)提供的 大藏经的免费阅读和下载,等等。这些资料因多数为研究者个人积累或专门机构特别提供,所以常常 起到补现有一些大型数字化图书之不足的作用。 与网上书库、个人网站的单纯网页浏览不同,网络全文检索提供了古籍资源利用的更为便捷的手段。除 近年来陆续开发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大型数字化产品均在单机板之外开发有网络版外,网 上目前已有的让读者免费或有条件检索的相关资源大体集中在台湾。这方面,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 电子文献系列(w

15、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TARGET=_blankwww.sinica.edu.tw/ftms- bin/ftmsw3)、台湾故宫寒泉检索系统(libnt.npm.gov.tw/s25/index.htmTARGET=_blanklibnt.npm.go v.tw/s25/index.htm)、台湾元智大学工学院的“网络展书读”(cls.admin.yzu.edu.twTARGET=_blank cls.admin.yzu.edu.tw)、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线上藏经阁”(/result/index.htmTARGET=_blank/re sult/i

16、ndex.htm)大正新修大藏经全文检索等可为代表。相反,在中国大陆,目前可提供网上全文 检索的古籍资料寥寥无几,所见仅有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全唐诗线上全文检索系统(注册后使用,/c gi-bin/tanglibrary.exeTARGET=_blank/cgi- bin/tanglibrary.exe)。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发的中药方剂数据库(收录公元960年至今的24种古籍 中的全部方剂)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偿检索(/webdkrh1/TARGET=_blank/webdkrh1/)。 在中国大陆,目前利用率最高的当属一些网上图书馆。这方面,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特别 值得提起。尤其是超星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图书馆。它在2000年1月由北京时代超星 公司与广东中山图书馆合作开通,现已成为一个由全国各大图书馆支持的庞大数字图书展示推广平台, 并已将其数字化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央档案馆、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温州图书 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等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其“馆藏”的古籍,集中于“专题图书馆”中 的“北大图书馆古籍”,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