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84217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解析几何的主要容为直线与圆,圆锥曲线,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必修2解析几何初步中,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容为直线与直线方程,圆与圆的方程,并初步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概念。这一容是对全体学生设计的,大部分学生在选修中还将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等有关容。因此,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解析几何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学习最基本的直线,圆的方程,并通过方程研究他们的图形性质。这样的安排,一方面降低了解析几何的难度,多次反复又逐步提高学生对解析几何的认识,另一方面对部分在解析几何学习上有较高要求的学生,可以在选修部分拓广

2、加强。因此教学中,要体会必修2的4个特点是学习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初级阶段仅仅是初步是螺旋式上升的开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二) 课程容标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主要变化点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实习作业。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

3、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7)结合教学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约18课时)(1)直线与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

4、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5、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4)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平面解析几何分层为三块:初步(必修)、圆锥曲线(必选)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自选)。2线性规划问题移到数学5“不等式”部分;原立几B教材“空间直角坐标系”移至解几初步。3注重过程教学,加大了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力度。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根

6、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4删除了直线到直线的角、两直线夹角的概念及相应公式。5圆的参数方程移至选修4-5“坐标系及参数方程”中。6“曲线与方程”移至选修2-1(文科不学)。7、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求轨迹)部分的容要求降低,不讲“纯粹性和完备性”,只是在选修容部分讲解“充分必要条件”。说明: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

7、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遵循的原则上的差异旧教材 遵循的是连续性、一步到位的原则新教材 遵循了阶段性、螺旋式上行的原则(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有了初步认识和应用,体会了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优点。但对这种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系统和全面,同时对整章涉及的知识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有必要通过章节复习,把基本知识和方法总结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在对整章知识网络的梳理构建的基础上,通过配套题目,巩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坐标法的理解和应用,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和

8、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在本章的特殊地位。(四)本章容的基本定位第一,本部分容是在初中学习直线基础上,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解决几何问题。第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且初步研究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是借助几何图形来直观认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从数到形。直线和圆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两种图形,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从“形”的角度刻画它们的性质。“解析

9、几何初步”则主要是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和圆,研究它们的性质,即从形到数;再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用数来研究形。这部分容也是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学生应熟知直线与圆的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时,首先应强调确定直线与圆的几何要素,根据几何要素,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与圆,推导出直线与圆的方程。对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也要突出几何要素。第三,坐标系是数形结合的载体之一。在坐标系中,平面上的点与数对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可以用方程来表示几何图形,通过方程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五)教材特色1.突出解析法基本思想 代数方法解

10、决几何问题坐标系 代数方法 几何问题 代数问题 解 解* 返回 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以形助数、依数识形2.过程彰现新理念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处理上,以学生熟悉的问题(生活实例、数学问题等)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感受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方程等知识来刻划点、直线、圆等图形的一般方法,逐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3. 将“圆与方程”与“直线与方程”进行类比,感受同构(方法)的特点,体验解析几何的研究程序。(六)三维目标1.通过总结和归纳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圆与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

11、知识,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梳理,突出知识间的在联系,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2能根据给定的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高一步。3.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形成。教学难点:整理形成本章知识系统和网络。教学过程一 知识回顾本章容知识结构(幻灯片)对比知识结构,阅读课本(北师大版P100本章小结),学生讨论以下问题:直线的倾斜

12、角和斜率,需要注意什么?直线的方程有几种形式,各自适用的围是什么?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圆的方程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分别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设计目的: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在章节复习中作一个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归纳总计各章知识方法易错点的一个习惯。二 应用示例:直线方程 直线的位置关系例1 求经过点A(-5,2),且在x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的方程。活动:学生阅读题目,思考解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两种情形讨论。解:(1)当横截距、纵截距都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将点A (-5,2)代入方程,得k=-,此时,直线的方

13、程为y=-x,即2x+5y=0。(2)当横截距、纵截距都不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1,将点A(-5,2)代入方程,得a=-,此时,直线的方程为x+2y+1=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2x+5y=0或x+2y+1=0。基础自测:1、已知两直线a1x+b1y+1=0和a2x+b2y+1=0都通过点P(2,3),求经过两点Q1(a1,b1),Q2(a2,b2),的直线方程。2、.直线经过点P(3,2)且与x、 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OAB的面积为12,求直线的方程。3、求经过点P(2,3),且被两平行直线3x+4y-7=0和 3x+4y+8=0截得的线段为3的直线方程。答案:1.2x

14、+3y+1=0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体会定义解题,充分考虑直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的涵。2+=1即2x+3y-12=0设计目的:OAB的面积与截距有关,自然联想导直线方程的截距式。3x-7y+19=0或7x+y-17=0设计目的: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与线段长之间的数字特征,设出斜率,巧妙构造方程。例2正方形的中心为点C(-1,0),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3y-5=0,求其它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活动:学生分析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讨论由性质引发的直线方程特征,结合直线位置关系中的平行与垂直,引导学生思考待定系数法。解:设与直线x+3y-5=0平行的正方形的另一边所在直线方程为x+3y+c1=0,C到直线

15、x+3y-5=0的距离d=利用平行直线系及对称性,=,得c1=7或c1=-5(即是已知条件中的直线)正方形的一条边是x+3y+7=0设与直线x+3y-5=0垂直的正方形的另一边所在直线方程为3x-y+ c2 =0=,得c2=9或c2=-3正方形的另两条边所在直线方程为3x-y+ 9=0或3x-y-3 =0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问题例3求圆心在直线2x-y-3=0上,且过点A(5,2),B(3,-2)的圆的方程。活动: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相互交流或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解题的方法,注意总结,因为条件与圆心有关系,因此可设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圆心在直线2x-y-3=0上,同时也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的交点得出圆心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圆的半径,从而得到方程.解:方法一:设圆的方程为(xa)2(yb)2=r2,由已知条件得解得所以圆的方程为(x2)2(y1)2=10.方法二:因为圆过点A(5,2)和点B(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