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

上传人:ny****4 文档编号:14583974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精品文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enjian一、化学发展史时代或年代技术、理论de发明和发现代表人物或发明国家历史作用古代商代炼铜中国进入铜器时代春秋冶铁炼钢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战国近代18世纪原子-分子论原子论: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分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化学作为独立学科,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18世纪空气中氮气和氧气de发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解释许多自然现象19世纪元素周期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分类、有序地研究物质现代20世纪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de有核模型英国科学家为现代原子理论打下基础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中国科学家侯德榜中国工业进步de象征1972年首次提取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挽救

2、了数百万人de生命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de新值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de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21世纪2011年准晶体de发现以色列科学家改变人们对固体物质结构de原有认识,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生物学等领域二、物质de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de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de变化举例水结冰(物质de状态发生了变化)铁生锈(物质de成分发生了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微观实质构成物质de微粒没有改变,改变de是微粒de运动速度或微粒间de间隔构成物质de微粒发生了变化。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常伴有d

3、e现象形状、状态、位置de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de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de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de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de爆炸。三、物质de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de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de性质实质物质de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de性质

4、物质de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de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四、物质de变化与性质区分性质与变化物质de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de具体体现;而物质de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de,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de基础上带有结论性de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学科%网性质、变化、用途de关系物质de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

5、唯一de。在考虑物质de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de影响等多种因素。考向一 化学发展史典例1 化学是从分子、原子de角度研究物质de,提出原子学说de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门捷列夫【答案】B1下列化学史实符合客观事实de是A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B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霉素C拉瓦锡研制成功了炸药 D侯德榜是著名制火碱专家考向二 物质de变化典例2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de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de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观雪糕慢慢熔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在晾干de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D洗净de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6、【答案】D2化学改变世界de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de是A冰块制成冰雕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泥土烧成瓷器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化学变化记忆口诀化学变化,颇有特征;其他物质,伴随而生;发光发热,沉淀生成;产生气体,颜色变更;现象各异,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考向三 物质de性质典例3 关于物质de用途,下列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de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 B纯碱用于玻璃生产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答案】A3(2016邵阳)下列物质de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de是A石墨用于铅笔芯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

7、制品表面除锈物质de性质与用途物质de性质决定了其用途,物质de用途反映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de物理性质。例如:液氮用作制冷剂;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浓硫酸用作干燥剂。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de化学性质。例如: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de保护气。1在我国制碱工业方面,作出杰出贡献de科学家是A莫言 B杨振宁 C侯德榜 D屠呦呦2最早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组成de科学家是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状态

8、 B导电性 C硬度 D可燃性4日常生活中发生de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e是A瓷器破碎 B牛奶变酸 C蜡烛熔化 D酒精挥发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de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de解释正确de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de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de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de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de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de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de物质不同de物质6下列为一些物质de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de是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7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de是A千里冰封,

9、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de是A灯泡发光 B洗涤剂洗碗C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D自制汽水9下列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de是A活性炭用于净水 B氧气用于急救病人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金属用于制造软具12017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e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胆矾研碎22017襄阳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de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de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e是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32016云南下列属于化学变化de是A晾干湿衣服 B橙子榨汁 C瓷碗破碎

10、 D纸张燃烧42017广州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de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52017德阳中华民族de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de是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醋D活字印刷62016哈尔滨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de是72016淮安下列物质de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de是A铝用于制造铝箔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锈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82016永州物质de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de是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变式拓展1【答案】A

11、【解析】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正确;B、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奖,错误;C、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de结论,错误;D、侯德榜是若名制纯碱专家,错误。故选A。学.科.网2【答案】B3【答案】A【解析】A、石墨用于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de质软、有深灰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反应de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de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

12、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是利用了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de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冲关1【答案】C【解析】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de先驱和奠基人,对世界纯碱工业做出杰出贡献,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提高了原料de利用率;莫言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de文学家,杨振宁是杰出de物理学家,屠呦呦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e科学家。故选C。2【答案】C【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出元素周期表;C、拉瓦锡最早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组成;D、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de概念。故选

13、C。3【答案】D【解析】物质de状态、导电性、硬度等方面de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de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点睛: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de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de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de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4【答案】B5【答案】D【解析】A、自然界中存在de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和氧气都是自然界中存在de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de新物质,故A错误;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氧气液化生成淡蓝色de液氧,故B错误;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de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de物质,故C错误;D、化学变化中生成de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