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83514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牛顿物

2、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3、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5、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的观点。 二、说学情 高

4、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习惯性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因此制定以下教法。 三、说教法 针对学情及重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说学法 科学探究法。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 (1)原来静止的黑板擦,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黑板擦会如何呢?(现场演示) 误导学生:物理

5、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 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用多媒体演示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分别在毛巾、棉布及玻璃表面滑行。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为什么滑行距离不一样(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鼓励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介绍物理学史:谈伽利略之前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及猜想。 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怎样运动? 学生跟着猜想:一直运动下去。(科学探究过程二:猜想与假设) 理想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

6、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理想实验,学生很想了解伽利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问题一: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的小球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问题二:第二个斜面上的小球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问题三:为了达到原来的高度,小球在水平位置如何变化? 问题四:小球在水平面上如何运动?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课文内容“牛顿第一定律”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和对本节

7、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本节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讲诉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本节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知识和有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但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是第一次正式涉及到。由于日常生活得经验,学生不容易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整个力学大厦的基础。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推理、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探究实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本节课

8、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前人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1.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提出了教学目标,具体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初步认识动力学,了解运动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性质。能独立分析运动物体的惯性状态。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参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体

9、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体验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在科学探讨过程的重要作用。 1.4教学重点: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提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及惯性。 2)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2.教法学法 2.1教法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我采用探究法教学为主,结合讲授、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和讨论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2.2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并在我的引导下主动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类比、抽象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发现摩擦力为我们直观认知带来的误导,

10、重新建立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知。 4.教学过程 4.1组织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 4.2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我的问题是:“举在半空的粉笔,在我们松开手指后会做什么运动呢?”请同学们回答,巩固上一章学习到得知识。然后接着提问:“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会回答,粉笔受到了重力作用,所以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而,从只受重力影响,初速度为零的物体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这时,我会引入动力学的概念,并提到牛顿的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开始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4.3进行新课 写

11、完标题,我开始介绍在力与运动关系的探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观点。 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分析几张图片,并在生活中举例,探讨:“运运动的物体在牵引力消失后,为什么会停止呢?”然后进行对比实验,在不同的平面上,小车从相同的高度顺着斜面滚下后,在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也不一样。而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的长短和平面的摩擦因素大小有关,从而总结出,接触面越光滑,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接着让同学们分析,“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有多远?”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证明运动物体停止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而最早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的人是伽利略,由此介绍伽

12、利略的观点,并说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然后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提出笛卡尔的补充观点。 接着,我开始为同学们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并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分析,说明牛顿第一定律要比前面的观点更完善,进一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惯性的概念。然后,在生活中举例说明惯性的影响。比如在汽车启动和停止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向后仰或向前倾的趋势。而在地球自转的同时,我们跳起来后仍能落回原地,也是因为惯性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而惯性是物体的固定性质,跟物体运动状态和外界因素无关。 4.4小结练习 接下来,我准备了

13、几个关于惯性的习题,和同学们一起巩固一下相关的知识。然后总结今天学习到得几种观点,并分析导入部分里提出的问题:“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说明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原来速度的同时,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时,物体就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4.5布置作业 在分析粉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后,我会让同学们思考,物体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那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让同学们在课后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并结合本节的知识,完成课后的第2,4小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

14、谢谢。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3 一、对教材的分析 1、作用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物理必修1第6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力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有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加深对惯性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惯性是所有物体的特性。 2、过程与方

15、法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能力; (2)通过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5章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结合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来归纳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中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总结规律并得出结论,

16、最后,教师总结并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其只是根据实验推理的、合乎逻辑的定律。 五、教学程序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思考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出动力学,说明动力学的奠基人是牛顿,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整个力学知识的关键,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古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论断,通过“迷你实验室图6-5书本的运动”的实验来说明,当推力撤去后,书本并不会立刻停止运动,而是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导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2、演示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面一步一步说明当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假想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当另一倾角逐渐减小为零时,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持续运动下去。 3、演示“迷你实验室气垫导轨实验”。这里提出“如何实现完全理想的情况”而介绍气垫导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如课本图6-7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滑块的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