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83508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钠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

2、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

3、,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 5.由此说,实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果然是水

4、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实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实验。 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教师亲自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晰明显,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

5、。教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常规实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实验,学生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实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知识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改进实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实验细节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对钠的性质的感性认识,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探究性实验。利用型管作该实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用先讨论、后评价、再实验的模式。学生对特殊的实验仪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强,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培

6、养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维能力。学生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学生从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分析其错误原因。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进行会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进一步改进实验。Na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成功,对观察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这在一般常规实验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兴趣实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

7、对实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后,学生动手完成。 五个实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Na与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2.Na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简单清晰的呈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晰条理。 5.用途展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资料,学生作业展示过程,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过程,资料的

8、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伸。 (画面:高压钠灯,美丽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秦山核电站,核事业发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实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 钠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元素族,是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典型的代表元素钠的学习,初步学会元素族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结构、性质、存在、用途之间的联系。钠-本节知识教材包括三部份内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存在用途。 二、说重难点: 1、重点钠的化

9、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对钠的性质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了解钠的保存、用途3、初步从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本节教材为边讲边做实验模式,重视实验给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如何根据现象分析钠的相关的性质。 本节知识,课本讲解顺序是先讲解物理性质,后讲解化学性质。由于这节课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为

10、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知识作了一些处理,先讲解化学性质,在学生探究了钠的化学性质,并分析现象本质原因后,再讲解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学生根据知识原理自己推理得出的,而不是教材生硬的灌输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些。 五、说学生的学法: 本节知识,学生要重视实验分析,注重分析各种现象的原因。学生的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重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练习书写钠、钾的原子结构简图,并引导学生察看课本中的锂、钠、钾、铷、铯等原子结构简图,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电子的得失关系,得出碱金属元素名称的由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纵观高一化学教材有关章节内容。如: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

11、碳族元素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元素族知识的编排方法,每一族元素相关知识都是以某一元素为代表,然后按一定的原理递变,推理得出其它元素性质。在此,教师可简单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让学生建立化学思维模型,然后引出碱金属元素以钠为代表,进行相关学习。 (1)钠的保存:(演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提出悬念,等待后面实验验证。) (2)钠的化学性质: 钠与氧气反应 切开钠,引导学生观察切面颜色。思考:A、钠为什么可以轻易切开?B、切面颜色怎样?说明什么? 在石棉网上加热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A、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剧烈燃烧,火焰黄色

12、C、生成淡黄色粉末 思考;1)受热熔化的原因2)小球是银白色,说明什么3)剧烈燃烧说明什么 另外,教师讲解钠与氧气反应的两种产物Na2O、Na2O2的区别。如条件、稳定性、颜色。 钠与水反应 A、将一小块已吸干表面煤油的钠用铝箔包好,扎孔,放入水中,用倒立的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气体。(复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B、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如:浮、熔、游、红、声。学生经过讨论后逐一得出结论。 知识巩固复习:对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氧化还原分析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拓展:钠与盐溶液反应、钠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与分析举例钠与硫酸铜反应,钠与硫酸溶液反应,学生思考,得出

13、结论。 (3)物理性质: 经过钠相关的几个化学实验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得出钠的相关物理性质:颜色、金属光泽、密度、熔沸点、硬度、导电导热性等。 (4)存在:掌握钠的性质后,思考、复习巩固钠的保存,进而推理得出钠的存在(自然界的以化合态存在)。 用途;由性质推理书上相关用途的原理,对用途作些了解。 七、本节课小结: 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钠的.性质的学习的回顾,归纳钠的性质,归纳总结元素族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回应前面的学生思维模型的构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八、布置作业。 作业形式以围绕钠的性质出题:氧化还原分析或计算等内容。 钠的说课稿3 我说

14、课的题目是: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钠的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 2、教学目标 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1)通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组成相差不大,性质却千变万化的道理。 (2)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钠的化合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15、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 段。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学习方法: 本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

16、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四、教学程序设计 : 设计“滴水生火”“吹气生火”趣味实验 : 1.“滴水生火”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Na2O2的样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质。紧接着引导分析: 棉花为什么能够燃烧?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从而推测出反应的产物?并设计实验来检验。 为了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方程式的角度对反应进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价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是学生在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不会出现错误,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2.“吹气生火“实验探究 结合上述对Na2O2与H2O反应的探讨及燃烧的三要素,学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向Na2O2与H2O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褪色。同时引领学生联系人在呼吸时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实际及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总结Na2O2的用途(氧化剂、漂白剂、 供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