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的宗教文化-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83505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岳的宗教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岳的宗教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岳的宗教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岳的宗教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岳的宗教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岳的宗教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岳的宗教文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岳的宗教文化南岳衡山简介: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名山之一。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灿烂。大师辈出,享有“文明奥区”,“中华寿岳”,“宗教圣地”,“五岳独秀”之美誉。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宗教文化与旅游:是旅游资源,是最有内涵的,因为触动人类的内心世界、人类的灵魂,给人以强烈的向往与期待。故而全球“东方看庙宇,西方看教堂。”南岳朝圣 南岳朝圣朝什么?朝圣帝。圣帝是谁?一是:山神(衡山神、司天王、司天昭圣帝、南岳衡山之神。唐宋元明清的祭祀,祭文,可以证实这一点。)。二是:祝融神、火神、赤帝、又说是炎帝。南岳朝圣是南岳的主要宗

2、教活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祭祀、祭山、祭山神、祭祖先。南岳道教文化 1、道家:诸子百家之一,学派,春秋战国 老子。2、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吸收道家思想 张道陵 天师道。3、正一道与全真道 正一道:汉代张道陵,天师道 至今;全真道:很像佛教,出家、独身、素席、住庙、道服。这是景区内看到的道教。4、道教传入南岳:张道陵从天目山来南岳朝拜祝融 魏华存(传说),上清派黄庭经 黄庭观。5、南岳道教高峰:南岳九真,九仙观,道教集中区域(朱陵洞天) 司马承祯 被封敕的道真士。主要道场南岳佛教文化 1、佛教创立,创始人,基本理论。2、佛教传入:传入中国:白马驮经。传入湖南:岳麓山(衡山)西晋武帝秦始四年(

3、268)。传入南岳:(503年)南朝梁天监2年。惠海:方广寺(南岳四绝之一)“山深、水深、林深、文化渊源深”。3、南岳佛教:创立宗派:八大宗派(中国佛教)。南岳开山祖师慧思,天台宗三祖,磐若寺(今福严寺)。禅宗:一祖达摩,六祖慧能。禅宗七祖怀让(今福严寺),马祖道一(八祖)磨镜台,石头希迁(八祖),南台寺(肉身传说)。禅宗五叶流芳:南岳怀化,马祖道临济宗,沩仰宗;青原行思,南岳石头希迁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共五个宗派。净土宗:南岳祝圣寺承远大师首场。南岳律宗高僧辈出。南岳佛教:高僧辈出,理论恢弘,宗派林立,寺院古老,法事频繁,信徒众多,影响极大。4、禅宗:A.录山说法,拈花微笑的故事。B.达

4、摩从广州登陆,与梁武帝不契合,一苇渡江,在嵩山面壁九年,成为禅宗初祖(后人封)。5、南禅顿悟:明心见性,思维突出,质的飞跃。(灵感、直觉、火花。)北禅渐悟:经长时间参禅修炼而领悟。佛陀菩提树下开悟亦渐悟。升温、缘觉菩萨道。6、七祖怀让、八祖马道一。磨镜台公案:“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7、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南岳南台寺。8、“走江湖”与“五叶流芳”。“走江湖”:追随马祖、石头希迁。“五叶流芳”:五大宗派(禅宗下支)。禅宗走向盛世,走向高峰(宋代)。9、南岳净土宗祖庭:祝圣寺。10、南岳律宗高僧辈出。11、“佛道救难协会”1939年5月在南岳成立,宗教抗日团体。佛道共存特色:1、儒、释、道三教

5、合流的历史;2、南岳历史上佛道之争;3、南岳的主神南岳圣帝,代表国家,居大庙中央(中轴)。4、佛道两教共尊南岳主神(南岳圣帝):南岳主神起主导作用,占主导地位,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佛道两教尊重南岳主神,维护南岳主神,服从南岳主神,供奉南岳主神。形成:佛道共存一山,共居一庙,共值一殿,共奉一神。天下奇观!(当然,在其他各自的寺院、宫观里,他们都是以各教的创始人为主神来供奉。)祝融峰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是火神,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

6、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自然景观南岳诸多景观中,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历来被称为“四绝”。峰头花岗岩裸露地表,黑石嶙峋,峰背巨崖,壁立千仞;望月台侧,奇石堆叠,耸出十余丈,成为峰顶最高点。峰腰到峰麓,松杉环绕,郁郁葱葱,深绿无际。在峰麓通过喜阳峰的路侧,还有一片常绿阔叶林,学名“多脉青冈林”,绿叶成阴,碧涛满耳,经风扑衣,理引人兴起“五岳独秀”的一种感觉。登祝融峰顶,极目四望,峰高眼阔,胸怀无际。脚下群峰如浪,绿涛起伏,湘江如带,

7、弯曲成五条白练,遥向祝融,俗称“五龙捧圣”。 祝融殿祝融峰顶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为祠。因山高风大,所以建筑是用坚固的花岗岩砌墙,以铁瓦盖的顶,殿宇凌风傲雪,巍然屹立在绝顶巨石之上。现在的建筑是后来重新修建的,殿后岩石上装有石栏杆,北山风光尽收眼底。 现在山顶的祝融殿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诏重建的,石墙铁瓦。祝融君这位职掌南离的火正宫,经过历代帝王的神化和加官进爵,由隋、唐两代的“司天王”到宋朝的“司天昭圣帝”,制拟帝王,祀以国典。祝融殿自清朝乾隆重修后,因风霜蚀剥,民国二十一年,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又捐资重修。1982年南岳管理局重新翻修,始成为现

8、在的面貌。祝融殿高踞祝融峰顶,构筑在一个奇石重垒、风急云涌的百多平方米的顶隙里,可以想见当年建筑的艰辛。从祝融峰麓的上封寺到峰顶的祝融殿,有花岗石路层层梯接到峰顶底下,石路两旁,矮松成竹,山花烂漫,颇为洁致。从峰顶底脚通到祝融殿山门前石砌平台,有三十多级陡峻的花岗石台阶。山门是座牌坊式建筑,牌坊上有“祝融峰”三字石额,却未额为“祝融殿”。门两侧有对联:“寅宾出日,峻极于天。”前者指清晨五到六点时太阳升起,后者说祝融峰顶比天还高峻。这副对联的句子集自诗经,对仗工稳,浑然天成,又切合祝融峰顶景物,极具匠心。祝融殿右侧走廊有另一条小门通向望月台。望月台比祝融殿正殿基约高2-3米,是花岗岩风化后裸露而

9、成。整块岩面不到4.5平方米,靠边处围上石栏,既可临风小坐,也可凭石栏杆眺望。因为它是最高点,所以空景无际,山风袭人,潇湘帆影,远近山峦,尽奔眼底。望月台石上原有不少石刻,因为刻在台面石上,风雪侵蚀,游人摩挲、践踏,许多已渐磨灭。现存的有明朝嘉靖丁巳(1577年)九月宝庆知府书刻“望月坛”三个约50厘米见方的字,镌刻在岩的内壁上,楷书横排。其余在台石上与台内外峭壁上的石刻还清晰可辨的有“竣极”、“仰止处”、“果是高”、“青云在望”、“青云满袖”、“山不厌高”、“觉梦处”、“千维绿”、“天外幽赏”、“寿比南山”、“唯我是高,尊峙寰中”等等,大都不知是何年何代刻品。 望月台在祝融殿的西边,有望月台

10、,是一块高耸的巉岩,上有石刻,字迹清晰可辨,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 上封寺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下令改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 雷池祝融峰顶还有个特

11、殊景色雷池。在祝融峰腰上封寺侧有个很神秘的地方,俗称“雷池”。“雷池”只是石崖边一个面积不足4平方米,深不到1/3米的小石池。传说每当峰顶雷霆怒发时,这个青苔满壁的黑黝黝小石池上一定会金蛇乱闪,暴雷炸裂,而在池畔另有个,俗称“风穴”,这时,也就风烟缭绕,涛声阵阵。宋朝的陈从古曾有登祝融峰雷池诗:“上封峰头帝所宇,傍有雷池亘今古。去天五尺银河通,帝遣雷公宰云雨。我来正值秋雨时,再拜乞龙龙勿拒。快得此雨洗甲兵,免使中原困胡虏。”陈从古这首诗每字约25厘米见方,隶书竖刻,字在雷池附近通望日台路侧石壁上,从题刻可见“雷池”至少凿于陈从古之前,至今已逾千年,也算一特种文物。登衡山必登祝融。古人说:“不登

12、祝融,不足以知其高。”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两句诗形象的描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这里不仅可以眺望到连绵不绝的群山,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别有一番美景。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还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人间朗魂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 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景物各有千秋。南岳佛教的五大丛林,祝融峰下就占了两座。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场帝大业年间,下令改为上封寺。沿上封寺正前方走,可见傲然兀立的石牌坊,这就是南天门,其石柱上刻有对联:门可通天,仰现碧

13、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传神之笔,叫人真想踏上一块白云,随风飘去。 上封字后的山上有个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为了看日出,游人需要先一天住在上封寺的招待所里,次日黎明前,赶到观日台。如遇晴天,则可看到东方一片灰白的天空,渐渐地出现了微微的鲜红色,接着一道道光芒喷薄而出,五彩缤纷。刹那间,太阳似乎从地干线下向上一跃,浮出了部分弧形的红边,红边很快变成了半边红轮,继而成为一个火红的圆球。金轮涌出,上下荡漾。旭日冉冉升起,曙光洒向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青山绿树,遍披金色的

14、彩衣,秀丽万状。 由于每天天气变化不同,日出的情景也千姿百态,各呈异彩,使南岳壮观的日出,更加美不胜收。麻姑仙境 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绝好去处。 由半山亭西行约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为在农三月初三给西王母祝寿,她每年在衡山采灵芝酿酒,然后飞天去给王母祝寿。 西行过一拱桥和竹亭,可见一平桥,桥下有瀑落三叠,此即著名的绛珠瀑布。上行则见某种的绛珠池,据传说这里就是麻姑酿酒的地方。绛珠池立有塑像,立于石上的仙女就是麻姑,她捧桃提壶,身边靠着仙鹿,状若飞天。 麻姑仙境的自然景色极美,沿溪行入林中,芳馨的野花盛开,绿荫遍地,游人至此皆叹自然造化之功。此景点还有卧虎石、猴石等景物。 此外,有灵芝泉与麻姑仙境相毗邻,由灵芝喷泉和泳池组成。灵芝泉有巨型灵芝人工造型,泉水可由灵芝造型中喷涌。 值得一提的是,麻姑拜寿的传说还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句古老的贺辞的注解,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衡山,麻姑是由这里飞天去王母拜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