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展战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六章科学研究

蜀歌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61.65KB
约40页
文档ID:145833912
发展战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六章科学研究_第1页
1/40

发展战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 展历程第六章科学研究 发展战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 展历程第六章科学研究 第六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研究第一节 科学研究 一、概况一、概况 近十年来, 在科学研究方面, 始终坚持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的科技原则和 “强 化特色,突出重点,以强带弱,鼓励竞争”的科技指导思想,瞄准“国际知名、 国内一流”的建校目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完 善激励机制,大大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已形成 优势,临床多个学科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三校合并后,为信息学、材料学、工程 学等其它学科向医学的渗透带来了可能和便利,更加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展 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年来,先后建成了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研究室(1994 年) 、卫生部肝胆肠 外科研究中心(1994 年) 、湖南省心血管重点实验室(1995 年) ,教育部癌变与 侵袭原理研究室(2000 年) 、卫生部纳米研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2 年) 、 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 年) 、湖南省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 年) 、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2003 年)8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 室(中心)和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4) 。

2002 年,遗传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 病学、胸心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7 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与临床内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心 血管病内科学、儿科学、神经外科学、肾病内科学 8 个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 科至三校合并时,学校建有肿瘤、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研究、精神卫生、代谢 内分泌、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药理学、传染病、器官移植、医学教育和预防医 学等 11 个研究所,分子生物、肝病、医学心理、医学现代技术和眼病 5 个研究 中心以及 34 个研究室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科技人员为实现科研水 平上新台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奖励政策在湖南医科大学科研工作奖励 条例(试行) 中规定:对获得资助的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科研基金课题,学校从各项目的批准经费中提取 1%,一 次性奖励给项目组或课题负责人;对认真组织本单位科技人员积极申报各类基金 或横向联合并获得可观科研经费的研究(教研)室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在科技 成果方面,对国家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学校分别奖励 10 万元、5 万元和 1 万元;对获部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 1 万元、0.5 万元和 0.3 万元;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 0.5 万元、0.3 万元和 0.2 万元。

该条例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实施了对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 进行奖励的政策,并根据发表论文刊物的影响因子给予不同奖励额度除了对以 上几个方面给予相应奖励外,还作为晋升、住房分配和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重 要条件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兴校”战略,学校对在科技成果 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了比较优惠的激励政策, 在利润分配上向 科技人员倾斜,采取学校得小头、个人得大头的办法如在 1995 年颁发的湖 南医科大学科技开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科技成果转让后的收入分配按照 4: 2:4 的原则进行分配,即 40%上缴学校,20%留给科技人员作发展基金,另 40% 作为科技人员的奖金 在充分利用科技奖励的正激励作用的同时,学校还大力强化了科研机构“劣 者淘汰”的负激励措施为了适应新时期两个“转变”的要求,加强科研机构的 督促机制,学校在科研机构的管理中实行了目标管理和定期评估的办法将科研 单位人员编制改为由“固定编制”和“任务编制”两部分组成固定编制为学校 核定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数;任务编制,由该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所获 科研经费数确定,其人员采用流动的方式,由课题负责人招聘或聘请临时人员, 并每三年进行一次调整。

对各研究机构制定的科研方向和确定的建设目标,定期 组织验收和评估对长期不能发挥作用,在规定的时间内,科研项目、科技成果 和论文等方面没有完成目标管理指标的科研单位,限期进行调整与整顿,直至撤 销 19942003 年, 获各项科研经费总额 5 亿多人民币 承担各级各类课题 2453 项,获经费 23636 万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4 项,其中重大 重点项目 18 项,经费 5127.5 万元人民币;国家 973 计划项目 11 项,经费 763.9 万元人民币;国家 863 计划项目 18 项,经费 2387 万元人民币;国家科技攻关项 目 15 项,经费 712.5 万元人民币;部级项目 232 项,经费 2579 万元人民币;省 级项目 836 项,经费 1794 万元人民币;厅局级项目 809 项,经费 791 万元人民 币 通过横向联合和与企业组建公司获得经费 17430 万元人民币、 美元 236 万元, 医院和学校自筹科研经费 7320 万元人民币 科研成果取得了可喜成绩,十年来共获各级科技成果 548 项/次,其中国家 科技奖 9 项,省部级科技奖 268 项,厅局级科技奖 272 项,实现了在国家科技奖 励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零的突破。

科技成果的取得,特别是国家、部委级 科研成果奖的取得,不断扩大了湘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地位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显微切割、PCR、微 克隆、探针池技术及其应用” ,继西德埃森大学 Ludecke 之后,在世界上第二家 成功地建立了该技术,并首创了利用人工合成的由 24 个核苷酸组成的寡核苷酸 为引物,加上用人工合成的由 10 个核苷酸组成的连接体构成一个能与被 Sau 3A 酶切后的人类特异 DNA 片段的粘性末端紧密结合, 对定向切割的染色体和染色体 区带中未知 DNA 顺序的人类 DNA 片段进行扩增的方法, 解决了 Ludecke 方法中显 微切割产物的不均一性问题,提高了探针池的完整性,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使染色 体水平的研究同基因水平的研究结合的道路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居世界领先水平 特别是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首创了“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 克隆”新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克隆了决定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致病基因,实现 了在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病疾病基因零的突破,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后,该刊编辑部在美国发表了 新闻公报。

这一成果被评为九八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 技进展” ,该课题组也因此获得了首届“成就奖”一等奖 鼻咽癌发病学的研究中,独创了建立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原代培养方法,在 国内外首先成功地用间接致癌物二亚硝基哌嗪诱发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 性转化,为人类鼻咽癌的化学病因提供了较直接的实验证据,并从中国人鼻咽癌 细胞株中克隆出恶性转化基因 心胸外科,在国际上率先将深低温体外循环应用于成人开心手术中,在实验 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创用人参皂甙及广枣酮预防开心手术心肌 缺血再灌损伤,建立了一系列完整有效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扩大了 手术适用范围 在肿瘤分子细胞遗传学中,首次在国际上创立了 Brdu 完全替代的人中期染 色体原位切口移位的B带技术,系统阐明了显带机理 ; 首次描述了人全套染色体B 带图谱和带型特征;比较了三种不同组织的 B 带分布差异,研究了伯基特淋巴瘤 重排染色体的 B 带特征, 提出了不同细胞基因组之间 B 带分布差异是由各自的基 因活动规律所决定的观点,提出和证实了癌变始动部位的假说 中西医结合研究,以中医肝郁脾虚、肝阳上亢及肝阳化风三类证候的传统理 论为基础,进行现代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和方证疗效指标变化关系的探 讨,建立了中医肝的三类证候辩证标准;病理生理方面,通过选择不同层次、多 系统、40 多项与三证相关的实验指标,经过单指标筛选多指标同步、动态检 测对照研究,查明了“三证”临床所发生的一系列实验室变化;同时,根据三 类证候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多种新药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成功地走 出了一条基础、应用和科技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医学心理研究成功攻克了中外文化背景和民族差异、 中国城乡经济文化差别 的影响以及不同年龄智力测验的衔接等技术难题, 采取以全国范围分层按比例取 样,有效控制对测验影响的诸多因素,历经 20 余年,修订国外测验 11 套,编制 新测验 10 套(分属智力 11 套、人格 3 套和神经心理测验 7 套) ,成功地解决了 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民族个体高级脑功能的测评问题,使我国编 制大型标准化智力、人格及神经心理测验的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经举办 70 余 届全国性学习班,该成果在全国各省市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 益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出现了可喜局面 由湘雅二院研制的促肝细胞生长 因子,是我省唯一获得国家一类生化制剂的新药,以纯度好、活性高、疗效显著 优于同类产品湘雅医院和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联合公司等共同研制的“重组人粒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在国内较早地克隆了人粒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成功地完成了基因工程的构建、表达及纯化,并在提高菌 种表达水平、优化发酵参数和纯化工艺路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9 年投 入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健胃愈疡片、健胃愈疡颗粒剂、琥梅冲剂、紫 黄止血散等一大批新中药制剂转让后,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学校在某些医学开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遗传学方面构建了一种全 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新载体人源基因载体,解决了当前基因 治疗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构建了用于多种疾病的基因治疗载体;干 细胞研究获得了多项突破,建立了一批关键性实验技术;骨组织工程用纳米生物 活性材料取得重要进展, “纳米骨”的研制获得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我 国临床试用;CS 无架心包二尖瓣经多例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效果此外,在大 肠早期癌症自体荧光内镜定位诊断系统、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盒、肾生长因子和 心细胞生长因子、 大肠癌单克隆抗体、 二联活菌洁阴泡腾片、 肌钙蛋白 T 试剂盒、 病原生物性疾病和地方病等体外快速诊断技术、中药“脑溢安” 、 “拮新康胶囊” 等的开发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个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有的已完成二期 临床研究,可望在近期内获得国家新药证书雄厚的科技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吸 引了众多优秀企业前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近年来,先后成立了多家以湘 雅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作为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和公司, 如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 专科医院、湖南瑞雅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湘雅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长沙惠霖干细 胞工程有限公司、湖南一泰中南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等。

由于企业的参与,使湘雅 的技术优势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由于科研条件 的改善,也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开展 二、院士简介二、院士简介 (一)姚开泰院士简介(一)姚开泰院士简介 姚开泰,男,1931 年出生于江苏昆山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1991) ,博士生导师(1989) ,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 ,湖 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1989) 1954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 1954 至 1956 年在山东大学医学院任病理科 助教;1956 至 1962 年在湖南医学院任病理生理教研室助教;1962 至 1978 年任 讲师;1978 至 1983 年肿瘤研究室任副教授;1983 至 1984 年,受 WHO 资助赴美 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作访问学者;1984 年至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