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82459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0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4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名篇名句默写 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 _ , _ ”。 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_ , _ ”。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 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_ ”和“ _ ”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小题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小题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小题 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故答案为: (1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砌)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重点字:峡)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重点字:霓)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自“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启动以来,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等环 节,日前公布正式名单。勇攀高峰的科研巨

3、匠、为国捐躯的英雄先烈、植根基层的 第 2 页,共 24 页 党员干部、舍己为人的道德模范、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_的文学大家他 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奋斗!人民共和国七十载壮丽征程,是一部 _、披 荆斩棘的奋斗史;()打出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的王进喜,带领亏损小厂 成为跨国集团的张瑞敏,在家乡悬崖上硬 _出一条“麻怀出路”的邓迎香 他们用奋斗书写下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_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有梦想, 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从文盲遍地到教育强国,从 缺医少药到健康中国,从短缺型经济到高质量发展,奋斗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金钥匙。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4、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孜孜不倦栉风沐雨闯汇聚 B笔耕不辍栉风沐雨凿会聚 C笔耕不辍筚路蓝缕凿汇聚 D孜孜不倦筚路蓝缕闯会聚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而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就是先进模范 B而对这部不朽史诗来说,先进模范就是精神坐标 C而先进模范,是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 D而对先进模范来说,这部不朽史诗就是精神坐标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自 6 月启动以来,经遴选推荐、网上投票、集中审议 等环节,日前正式公布名单。 B自“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 6 月启动以来,经遴选推荐、网上投票、集中审议 等

5、环节,日前公布正式名单。 C自“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 6 月启动以来,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 等环节,日前正式公布名单。 D“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自 6 月启动以来,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 等环节,日前公布正式名单。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C 【小题 3】A 第 3 页,共 24 页 【解析】(1)笔耕不辍:指从未停止写作。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不知疲倦。此处 指从未停止写作的文学大家,故:笔耕不辍,排除 AD。 荜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栉风沐雨: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凿:打孔;挖掘。闯:猛冲;勇猛向前。第三空从语境“麻怀出路”判断,在悬崖上 应该用“

6、凿”更合适,排除 D。 汇聚: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会聚:成群地聚集。“汇聚”与“会聚”都有聚 集之意,但是后者主要指人。 (2)根据下文的语境可知这句话的主语应是”先进模范”,故排除 A、D根据语意 重心判断,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在下面的语段,而 C 相对而言更合语境。 (3)B主语缺失,”自”应放到“学习宣传活动之后” ,语序不当,应为“正式公布 名单”;C主语缺失并且语序不当,从逻辑关系来看,应该先“遴选推荐”再“网上 投票”。D“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等环节”语序不当。 答案:(1)C (2)C (3)A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7、题干的 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语意的提示。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 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 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 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查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 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

8、合使用。 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 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 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 顺序等是否合理。 第 4 页,共 24 页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却说贾政出门去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 光阴虚度, 岁月空添。 这日正无聊之际, 只见翠墨进来, 手里拿着一副花笺送与他。 宝玉因道:“可是我忘了,才说要瞧瞧三蛛妹去的,可好些了,你偏走来。”翠墨 道:“姑娘好了,今儿也不吃药了,不过是凉着一

9、点儿。”宝玉听说,便展开花笺 看时上面写道: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 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后面。 古人书信往来,其中颇多讲究。文中图片加横线的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_ A谨奉 B不才 C巾帼 D蒙 依据这一封信,下列评述探春特点的词语,不当的一项是 _ A文采斑斓 B儿女情长 C风雅有礼 D志高自信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B 【解析】(1)“孰谓雄才莲社,独许巾帼;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巾帼” 一词用错,“巾帼”,指代女子,此处应为“须眉”,指代男人;探春这句话的大概意 思是:谁说那些雄才大略结社作诗的雅事,都是你们男人的呢,

10、不让历史上东山那样的 文人集会,给我们女子一些呢?探春意在用“须眉男儿”与后面“脂粉”相对;故选 C。 (2)解答本题要依据人物性格,以及文段中词语,来解读文段的大概内容。探春,作 为红楼梦中比较干练泼辣的形象,在给宝玉的信中不应该有儿女情长,从娣探谨 奉的内容看,内容大致如下:不久之前的某天,下雨后天气晴朗,月光似乎也被清洗 第 5 页,共 24 页 得十分干净。我珍惜这宁静的风景,所以舍不得去睡觉。天色很晚,我还在凤凰树旁的 栏杆下徘徊。 没有想到夜里风露重感冒了。 因蒙你亲自来看我, 又多次派遣侍女来看我, 还拿来鲜荔枝和你的书信,你对我太好了。今天我伏在案头沉思之时,想到历来古人处 在

11、名利场时,尚且安置一些山水,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其中开词坛、诗社,虽然这只是 一时兴起,但这却能成为千古佳谈。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我生活的地方风景优美, 并且欣赏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歌技巧。风庭月榭,可惜没有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许 可以醉飞吟盏。 谁说作诗的一定要男子。 如果你来, 我一定热烈欢迎。 理解了这些之后, 我们看到探春文采斑斓,说话风雅有礼,性格上志高自信,唯独没有儿女情长;故选 B。 故选: (1)C (2)B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学生应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结合作品相 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对作品价值、意

12、义的感悟和评价。本题着重考查小说红楼梦。题型是语言得体和人 物形象评点。 语言得体应结合语境分析身份得体, 人物性格应结合花笺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读名著了解作品的内容, 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要能够理解作品内涵和赏析评价。 赏析评点类题型一般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 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复习备考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评价人物 还是主要内容、思想意义或语言特点等;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内容角度、人物角度还 是艺术手法角度等。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悼室人(其六) 南朝江淹 窗尘

13、岁时阻,闺芜日夜深。 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 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注】流黄:特指绢。蜻:水生昆虫名。 第 6 页,共 24 页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首诗以妻子去世后室内尘芜日积的环境开篇,奠定了本诗清寂、凄凉的情感基调。 B诗歌选取“流黄”“琴”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意象,表现妻子的勤劳之德、娴淑之 性。 C凉霭飘飘,天色幽阴,“蜻引”“蛾飞”,读之场景如在眼前,加重了诗人悼念之 悲。 D诗人抚今追昔,结尾以离别之心喻悼亡之情,无理而妙,哀婉动人,悲情色彩浓重。 悼亡之作多通过个体意愿和严酷现实的冲突来寄托哀思,

14、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 点的。 【答案】【小题 1】D 【小题 2】 【解析】(1)D“结尾以离别之心喻悼亡之情”有误。最后两句不是以离别之心喻 自己的悼亡之情,而是在最后才交代妻子与自己已是阴阳两隔,再无相见可能,不同于 一般的离别之情。 (2)此题答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诗人在诗中的个体意愿,分析残酷的现实,两相对比。 该诗写尽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眼前之景破败凄凉:妻子死后,室内已经积了许 多尘土,再也听不到房屋中的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在以前也许会觉得吵闹,但现在再也 听不到了。座上无人,再也听不到抚琴之声。诗人是通过抚今而追昔,表现了对妻子的 深切怀念。 诗人是想着能再见到妻子, 但

15、残酷的现实却是屋中布满灰尘, 只有虚座空琴, 弹琴之人早已逝去。想要听织布声,但再也没有人织绢了。想的是妻子能陪伴自己,但 现实是只能与孤寂痛苦相伴。 答案: (1)D (2)作者取眼前之景,想心中之人,抚今追昔,尽是物是人非之悲。诗人渴望再见 妻子一面,但室内所余,唯有虚座空琴而已;诗人犹望一闻梭抒之音,然已无人为织 流黄;诗人希望妻子陪伴自己,却只能独催凄寂之苦。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

16、要求 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 第 7 页,共 24 页 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 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涵以及所使用的的手法的把握能力。仔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 个体意愿和严酷现实的冲突的方面进行分析。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 ,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