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824362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5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同步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2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 : _ , _ 。 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 _ , _ ”。 孟子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中“ _ , _ ”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 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答案】【小题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小题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小题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故答案为: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 (重点字:伏)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重点字:沃)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重点字:拂)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 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 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 ,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 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离骚中的名句辑录: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 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3、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 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 第 2 页,共 22 页 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 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二、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0 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

4、体的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 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_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 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曦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 术化、 _, 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 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 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 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_了。晋代、唐代、 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 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 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

5、骨力和 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 的典范。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博大精深典范化浑然天成宛转 B千姿百态典范化浑然天成含蓄 C千姿百态规范化应运而生含蓄 D博大精深规范化应运而生宛转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第 3 页,共 22 页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如果说颜真

6、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 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 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 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 者。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D 【小题 3】C 【解析】(1)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文段是在说“书法” ,更强调姿态。故选“千姿百态”。“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 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

7、面的表 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第二空处意在强调约定俗成为标准,故选“规范 化”。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 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 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含蓄”是指表达得 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容声音 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导味,故用“含蓄”。 故选 C。 (2)根据“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的”,可知本句表达的 主语应为“汉字”,这就排除 A、B;根据先“最小

8、单元”后“最高代表”的逻辑,形 成递进关系。可以排除 C故选 D。 (3)“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 B、D; 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 后唐代,排除 A故选 C。 故答案为: (1)C。 (2)D。 第 4 页,共 22 页 (3)C。 (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 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 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 缺、搭配不当等毛病

9、,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 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 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情色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3.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答案】这是一幅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构思框架图,包含以下内容:前期准备;目 的地是杭州,要参观高校、博物馆、风景区;

10、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明确 了这些内容,要先说目的,再说前期准备,最后说到杭州的各项活动,用简洁的语言表 述出来即可。 第 5 页,共 22 页 答案: 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 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 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 的关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高考图(表)文转换题特点如下: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 图文、表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

11、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 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 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 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亲情、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 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 势较为明显。 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 特色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 ,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 段、准确、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 型又包括多种考查形

12、式。 表文转换 : 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 结构图表文字转换。 图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漫画文字转换。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 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 家的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 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 : 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 ; 信息推断题, 即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 4. 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

13、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 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适当增减。 第 6 页,共 22 页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 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案】仿写的内容是我和祖国的密切的关系,我对祖国的深爱。仿写的句式是:(我 的祖国和我),像(喻体 1)和(喻体 2)一+量词,(喻体 2)是(喻体 1)的,(喻体 1)是(喻体 2)的,每当喻体 1 在,我就是 的(比喻)。注意本题的两个喻体必须是关系密切的两个喻体,注意借助比喻写出 我和祖国的深情。 故答案为: 我的祖国和我,像蓝天和白云一片,白云是蓝天的孩子,蓝天是白云的依靠,每当

14、天空 在欢笑,我就是笑的眼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 E 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 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 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 题要求按照画线句的句式和修辞仿写句式,注意情感一致。 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 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 的使用。 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 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 冒号表示要总括。 (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

15、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 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 快等,仿句要一致。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这首诗大 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 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_ A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但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本诗正

16、体现了这一风格。 第 7 页,共 22 页 B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 然的美丽画面,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神态。 C诗末两句,“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 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但“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全诗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 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著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 【解析】(1)C“但欲辨已忘言 ,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