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82177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8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6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 1.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 让”。 B. 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养不教,父之过”。 C. 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 老师鼓励他, 小杜回答说 :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D. 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 老师们感叹道 : “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答案】A 【解析】A诗句的意思是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致乐的事就让给别人。

2、语境 是小彭刚进入新单位,父亲圈他勤劳工作,处事谦逊。 B诗句的意思是养了孩子犯错误不去教导,是父亲的过错,语境是孩子做作业,并没 做错事,使用不恰当。 C诗句的意思是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语境是小杜不喜 欢发言,并没有说明小杜是明智的人,使用不恰当。 D诗句的意思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语境是小林组织班 级活动尽心尽力,并没有提到音乐。 故选:A。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 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 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

3、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 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 要注意禁忌语。 讲话要讲究分寸, 巧妙用语, 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 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 第 2 页,共 26 页 的语言要求 : 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 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 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 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2. 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

4、确的一项() 表 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 年份 机构或会议承诺文件承诺内容 1992 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 21 世纪议程 (第 36 章) 确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 2002 联合国世界 可持续发展 首脑会议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 划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质上是高质量教育,是 为所有人的教育,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2005 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 年国际实施计划 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具体实践 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 2014 全球全民教 育会议 马斯喀特协议 到 2030 年,所有学习者都要通过包括全 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掌 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

5、社会所必须 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014 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 可持续发展 教育大会 塑造我们希望的未 来-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教育十年(2005 -2014)监测与评估终 期报告 重申可持续发展教育是 21 世纪优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 20 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 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第 3 页,共 26 页 【答案】B 【解析】A“20 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错,表格谈的是教育发展,不是世界发 展

6、; B表格信息概括正确; C“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错,表格提到“到 2030 年,所有学习者都要 通过包括全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 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 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表格中有年代限制,表明了途径。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错,表格中提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 21 世纪优质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是独立的。 故选:B。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 图表, 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 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 本题要求分析表格, 了解年份、 文件和会议内容,注意结合选项联系表格内容分析。 提炼语

7、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 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 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 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组合关键句或短语;用自己的话提 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 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

8、容的“词眼” ,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 通过压缩来完成。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3. 按要求填空。 _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_ 郴州旅舍)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_ 。(韩愈师说) 姜夔在扬州慢中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是 _ , _ 。 【答案】【小题 1】可堪孤馆闭春寒,踏莎行 【小题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第 4 页,共 26 页 【小题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解析】故答案为: (1)可堪孤馆闭春寒 踏莎行(重点字:莎)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重点字:惑)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重点

9、字:荠)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 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 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师说名句积累: 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于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4.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南宋)张元干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10、绿 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 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本词的词牌名是 _ 。 A扬州慢 B满江红 C水龙吟 D念奴娇 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 A化用前人词句 B写景由远及近 第 5 页,共 26 页 C兼用借代对比 D善用直抒胸臆 请对作品中的画线句加以赏析。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C 【小题 3】 【解析】(1)满江红的字数为 93 个汉字,这首词共 93 个汉字,故选 B。 (2)C没有使用借代的手法。 (3)“想小楼、终

11、日望归舟,人如削”说想来那小楼中的佳人定然是终日守望着归来 的远舟,经年日久,相思成灾,致使形容日渐消瘦。此处词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佳人, 而是反写佳人因为思念自己而形容消瘦,使得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将词人思 念佳人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 (1)B (2)C (3)对面落笔,展现出的是一种消瘦的容颜,呈现出一种内心的苦闷,突出思想之感。 译文: 正是桃花水涨时,又几番风险浪急。阴云乍起,将远山层层遮蔽。入黄昏,风吼不 息。生满杜若的沙洲,翻卷着绿色和香气。几片风帆,落下在迷蒙烟雨里。行船依靠着 突入江中的沙嘴停泊,一股飘泊的忧伤在心中升起。夜间春寒未退,偏又被薄人无寐。 悲肠欲摧

12、, 沉甸甸的忧愁担不起。 一个人靠着蓬窗, 拿来酒杯独酌, 将不眠的愁思浇灌。 寒食清明都过了,轻易错过了从前约定的日期,料想闺中佳人,整天登楼凝望盼船回, 人瘦如削凭栏立。 赏析这: 首词写的是思归之情。词人通过对自己行舟时所遇险恶的描写,表现了羁旅游子的 孤独愁苦,抒发了自己对佳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词的上片写景。起首的“春水迷天,桃 花浪、几番风恶”二句,词人写初春江水猛涨,风急浪险,描绘出一种江水风浪连天的 险恶景象。接下来的“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二句,词人写浓云骤起,将远处 第 6 页,共 26 页 的群山一一遮蔽, 天色向晚时大风依然刮个不停。 “乍” 字点明了天气的突然变化,

13、 “远 山遮尽”极言云起的气势宏大,“还”字点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上的险恶之势仍在 持续的情景。此三句延续上文,将词人江上行舟所遇到的险阻一一吐露。后面的“绿卷 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远及 近,写江中的小洲之上,绿草遍地,香草丛生,江面上细雨如丝,烟波弥漫,屈指可数 的船帆纷纷落下,傍晚时分行船纷纷来到沙洲旁停泊,词人面对这种烟雨凄迷、远帆纷 落的情景,不禁触景生情,哀叹自己的独自漂泊、浪迹天涯。 词的下片抒怀。起首的“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四句,词人直抒胸臆, 说自己寒夜停舟,夜宿江边,觉得被子偏薄,寒气难抵,心中不禁百味丛生,愁

14、肠寸断 之感翻涌而出,愁苦难耐。接下来的“倚蓬窗无寐,引杯孤酌”两句,词人写自己孤夜 难眠,倚着蓬窗对影自酌。此二句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一个孤寂愁苦的游子形象跃然 纸上。后面的“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两句,词人宕开一笔,说想起寒食、 清明都已过去了,自己已误归期,辜负了与佳人约定的誓言,心中不免黯然神伤。 (1)此题考核文学常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词牌,词牌每句都有规定的字数。 (2)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 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

15、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3)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手法、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 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 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1.0 分)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过秦论 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 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

16、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 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 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 第 7 页,共 26 页 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 社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 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 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 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