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A卷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81190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5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A卷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A卷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A卷教师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1 学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 语语文文(A)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

2、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 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 两者或离或合, 大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 最初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 迈进初级国家的门槛时, 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 于是, 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舜典 )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 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

3、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 即十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 成王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 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 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 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 渐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 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 、引诗 以“言志”的文化活动

4、,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 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 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 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 七雄争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 述诗句完全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 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 商君书去强 ) 。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 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 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 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

5、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 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 私学, 形成了诗教彬彬之盛的局面, 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 当时的学者翼奉说, 诗和易 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 ( 汉书吴奉传 ) 。足见诗和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 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 的基本类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 律,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 ,原

6、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 一般先浏览选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 辨析。 解答理解和

7、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 C 项,“从全社会彻底消失”错误。原文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 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 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 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并没有 说彻底消失。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 情况。 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 变。 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

8、和当代 价值。 D文中引述尚书 诗 春秋 商君书 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 者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 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 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 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文中引述尚 书 诗 春秋 商君书 汉书等古典文献”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 未引述诗 春秋 。原文语句“当时的学者翼奉说, 诗和易 春秋一样, 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可能会干扰选择,需要注

9、意。 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 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 章的内容较难,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 然后仔

10、细分析。 B 项,“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错误。结合“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 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 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分析, “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错误。 C 项, “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错误。结合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 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析,于文无据。D 项,“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 王朝灭亡”错误。结合文本倒数第二段内容分析,推断错误,于文无据。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2 分) 材料一: 朱光潜说:“诗教就是美育。”这说法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 替

11、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 现代性的洗礼之后,其样态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巨变,仅有百年历史 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 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 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 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 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 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3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也与现代诗教曾强烈表达过的“无功 利”的诉求一样。现代

12、诗教提倡“纯诗”,极度强调形式、技艺的自足性,以抵制 长期附加于诗歌之上的种种“外在”要求。其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诗性”“诗 意”,都不是诗歌“无功利”的浅表的代名词,也不是用于粉饰生活的缀物。实际 上, “诗性”显示了一种独特的创造能力, 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 “诗 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也不应被当作遁入 “世外桃源”的托词,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正如朱光潜所言:“善与美不但 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 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 现代美育塑造“完人”的最终目标,也与现代诗教

13、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在中 国古代,诗歌之于“修身”绝非一般意义的怡情养性,而是全方位完善自我的绝佳 途径。而现代诗教对人的诲示就不限于心智上,而更在于一种将其置于“社会关 系”之中所产生的创造力。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 诗歌之美育是立体的, 不只提供赏鉴、 实现“净 化”、弥合“人心”,更具有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 运和位置。 (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 材料二: 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 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经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 美的赞叹, 是人类灵魂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

14、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宽阔。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 的熔炉。”音乐还能“体现更高的理想、视角和意志,能够提升我们低劣的本能和 欲望,启悟我们回归更高贵的自己”。音乐是高贵的,这高贵来自音乐本身的内涵 与张力,它能给人增加自然散发的光辉。 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美育精神深远流长,热爱音乐也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 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说的就是孔子在齐国听到 了舜帝时代的韶乐 ,三个月的时间不知道肉味的诱惑,没想到演奏和欣赏音乐 能达到这个程度。

15、音乐不仅仅是用来让自己快乐的,它还可以让别人一起快乐。它 不仅仅是让一个人自己品行端正,也能起到正人的作用。 礼记乐记中有“礼 者,序也”“乐者,和也”。音乐和精神应该是和谐平衡。弹奏或者欣赏音乐,可 以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 世俗的欲望, 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 而求与自然合一, 求得心灵的平和。所以音乐是我们精神的食粮,是我们生活的必需,是美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国是崇美、尚美的国家,中华文化始终呈现出美的创造,彰显出美的品格。 我们应当从孩子们音乐抓起,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摘编自刘力扬经典音乐,为孩子绘就生命底色 ) 材料三: 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来说, 王国维最大的学术贡献就是“完全

16、之人物”思想的 构建,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王国维 从人的身体及精神两部分协调发展的视角, 明确提出教育虽然要注重道德教育的重 要性,“然他部分亦人之所以为人之一成分,故不可不加之于目的中也”。因此, 教育要以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为目的。“故教育者即体育、智育、情育、意育也。” 同时,他把知、情、意三者的理想境界理解为真善美的体现,提出了教育必须 注重德、智、体、美的有机结合,实现知、情、意的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培养“完 全之人物”。 王国维还旗帜鲜明地对德、智、体、美“四育”进行了功能定位。他认为“德 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智育”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教育,“体育”是一切教育的 基础。关于“美育”,他认为美育是人高尚之快乐。 王国维堪称中国美育第一人。在他看来,美育与智育同样重要,且具有独立的 功能,其价值在于培养人们的“美情”。人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愉快之感,对于丑恶 者有一种不快之感,“而此快不快之感情,非以供何等之利用,而对美丑自身而起 者也。如此对美丑之快不快之感,名之曰美情。”美情是培养个人高尚情操的必然 4 要求,其实质是“与人一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