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1028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医学)炎性肌病的诊治(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 IIM),1,概 念,一类疾病的总称,含有多种亚型: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 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结缔组织病) 常累及多种脏器,亦可伴发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横纹肌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自身免疫病),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遗传因素 感染因素 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异常PM 体液免疫异常DM,3,历 史,1863年Wagner首次报道多发性肌炎(PM) 1887年Unverrecht

2、首次描述皮肌炎(DM) 1916年最早报道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 1971年Yunis首次提出包涵体肌炎(IBM),4,流行病学,(国外报道)发病率210/百万人 发病年龄 DM/PM呈双峰型,1015岁,4560岁 IBM或伴发恶性肿瘤多50岁 合并其他CTD时平均35岁 男女发病率之比 成人DM/PM为1:2 IBM为2:1 儿童或DM/PM伴恶性肿瘤时接近1:1 与CTD相伴时可高达1:10,5,分 类,原发性特发性多发性肌炎(PM) 原发性特发性皮肌炎(DM) 合并恶性肿瘤的DM(或PM) 与血管炎有关的儿童型DM(或PM) 合并其他胶原病的DM和PM(重叠综合征) 包涵体肌炎(IBM),

3、6,临床表现,合并恶性肿瘤 重叠综合征 儿童皮肌炎 包涵体肌炎,皮肤损害 肌肉表现 肺部表现,心脏表现 肾脏表现 其他,7,皮肤损害(1),向阳性紫红斑(Heliotrope rash):上眼睑或眶周紫罗兰样红色斑疹 Gottrons疹(Gottrons papules): 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伸面紫罗兰样斑疹 Gottrons征(Gottrons sign): 肘、膝关节伸面及内踝 皮损可伴鳞屑过度角化、色素改变和毛细血管扩张,8,皮肤损害(2),紫罗兰样红斑 头皮或前额发际 面部(蝶形)或 前额或下颌 颈前或上胸部(V-sign) 颈后(项)或背上部(shawl sign) 手背伸肌腱表面线

4、状分布 甲周 大腿外侧或臀部(holster sign) 内踝,9,皮肤损害(3),甲根皱襞毛细血管扩张或表皮出血梗死 异色病样皮损:同时出现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 技工手:双手外侧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皮肤粗糙脱屑 皮肤钙化 皮肤溃疡 瘙痒症,10,Heliotrope rash,11,Gottrons pacules,12,Gottrons sign,13,Macular violaceous erythema,14,Mechanics hand lesions,15,Cutaneous calcinosis,16,肌肉表现,临床表现:对称性肢体近端肌群无力 肌力分级

5、和肌肉功能评分 肌酶谱 肌电图 肌肉病理改变,17,肌无力,肩胛带肌及上肢近端肌:上肢不能平举、上举、不能梳头和穿衣 骨盆带肌及大腿肌:抬腿不能或困难,不能上车、上楼、坐下或下蹲后起立困难 颈屈肌:平卧抬头困难,头常呈后仰 呼吸肌(膈肌和肋间肌) :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咽喉、食管上端横纹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和发音困难 食管下端、小肠和大肠蠕动减弱 面肌、眼轮匝肌和肢体远端肌群多无受累,18,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抗地心引力) 4级:能抗阻力 5级:正常肌力,19,肌肉功

6、能评分,评分标准(共10项,最高积分30分) 0分:不能做 1分:能做,但需要别人帮助 2分:虽不需要别人帮助,但做有困难,需使用辅助物 3分:能独立做,无困难,从卧位坐起 上楼梯 穿上衣 梳头、刷牙、洗脸 从事轻家务劳动,从坐位站起 下楼梯 穿裤子 行走 从事重家务劳动,20,血清肌酶,CK、AST、LDH、HBD,醛缩酶(ALD)和碳酸酐酶 CK同功酶:MM(骨骼肌)、MB(心肌)、BB(脑和平滑肌) CK对肌炎的诊断及其活动性判断最敏感且特异,21,肌电图,典型的改变:三联征 插入电位活动性增强、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自发奇异高频放电 低振幅、短时限,多相运动单位电位 提示肌源性损害,22,

7、肌肉病理改变,肌纤维间质、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浸润 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萎缩 肌束间有纤维化,肌细胞可以再生,再生肌纤维胞浆嗜碱,核大呈空泡,核仁明显 束周萎缩 血管内膜增生,23,24,肺部表现,呼吸肌无力通气不足、肺扩张不全 咽部肌无力吸入性肺炎 心脏受累肺淤血、肺水肿 继发肺部感染 肺间质性病变(肺泡炎及肺间质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右心衰 药物(MTX)过敏性肺泡炎,25,ILD,26,ILD,临床表现: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双下肺爆裂音/捻发音,紫绀 ABG:PO2 PO2及 PCO2 肺功能:弥散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HRCT:毛玻璃状、颗粒状、结节状阴

8、影 网状、线状阴影 蜂窝状或轮状阴影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肺组织活检,27,ILD,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 脱屑型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DIP/RBILD)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28,心脏表现,心肌受累心悸、心力衰竭 心电图:STT改变、心律失常 UCG:心腔大小、左心室收缩功能,心包积液 心肌酶:CK、CK-MB、cTnI/cTnT 心肌病理改变 抗SRP阳性,预后差,29,肾脏病变,肾脏病变很少见 暴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 肌红蛋白尿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数有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

9、0,其 他,发热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关节痛/非侵蚀性关节炎 雷诺现象,31,恶性肿瘤,并发率(760),多为(1030) DM多于PM DM/PM与恶性肿瘤相隔2年 实体瘤: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 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肿瘤切除后肌炎可改善,32,并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050岁 有皮疹,DMPM 自身抗体阴性 不伴另一CTD,33,重叠综合征,20 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符合DM/PM分类标准者,同时又存在另一肯定的CTD 肌炎可以是多种CTDs的多系统损害之一 SLE、SD、10SS、RA等 PM较DM更易合并其他CTD 合并

10、SD的患者心肌炎较多见,34,儿童DM/PM,16岁以下的患者,59岁发病率最高 DM多于PM,约为10 20倍 起病急,肌肉水肿、疼痛明显,软组织钙化多见 病情重,有广泛的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胃肠道的坏死性血管炎,35,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 IBM),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以累及近端肌群为主,也可累及远端肌群 肌电图:肌源性和/或神经源性损害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 病理: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光镜下见嗜酸性包涵体,电镜见小管状的丝状体,36,自身抗体,ANA:斑点型、核仁型、胞浆型 肌炎特异性抗体(MSA) 抗合成酶抗体

11、:抗Jo-1(组)、抗PL-7(苏)、抗PL-12(丙)、抗OJ(甘)、抗EJ(异亮)、抗KS(门冬) 抗SRP(信号识别颗粒/蛋白)抗体 抗Mi-2抗体 肌炎相关抗体:抗Ku、抗PM-Scl、抗RNP、抗SSA/SSB抗体,37,抗合成酶综合征(抗Jo-1综合征),抗Jo-1抗体阳性率最高,PM(25%)、DM(7.1%) 亚急性起病,发热、间质性肺炎、多关节炎、雷诺现象、技工手,血WBC升高、干燥综合征 治疗反应中等,易复发 HLA-DRw52、DRB1*0501,38,抗SRP抗体,仅见于不到5的PM 起病急(爆发性),常见于秋季,男性多见 肌炎重,多有呼吸肌和心肌受累 治疗反应差,预后

12、差 HLA-DR5、DRw52,39,抗Mi-2抗体,主要见于DM或JDM 皮肌炎伴V型和披肩样皮疹,表皮生长过度 治疗反应良好 HLA-DR7、DRw53,40,Bohan & Peter(1975) 诊断标准,多发性肌炎 确诊:符合所有14项标准 拟诊(很可能):符合所有14项中的任何3项标准 可疑(可能):符合所有14项中的任何2项标准 皮肌炎 确诊:符合第5项及所有14项中的任何3项标准 拟诊(很可能):符合第5项及所有14项中的任何2项标准符合 可疑(可能):符合第5项及所有14项中的任何1项标准,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2.肌活检异常 3.血清肌酶升高,4.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 5.特

13、征性皮肤损害,41,包涵体肌炎的诊断标准,病理学标准:1.电镜:包涵体内有微管丝 2.光镜:(1).空泡变性(lined vacuole) (2).细胞核内和/或胞浆内包涵体 临床标准:1.近端肌无力(隐匿起病) 2.远端肌无力 3.肌电图:弥漫性肌病的表现(炎性肌病) 4.血清肌酶升高(CK和/或ALD) 5.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使肌无力得到改善 判定标准 确诊:病理电镜标准和临床标准第1条,再加另一条临床标准 拟诊:病理光镜标准第1条和临床标准第1条,再加3条其他临床标准 可疑:病理光镜标准第2条,再加任何3条临床标准,42,鉴别诊断(1),神经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重症肌

14、无力、Eaton-Lambert综合征 代谢性肌病:线粒体肌病、糖原累积病、脂质沉积性肌病 内分泌疾病和电解质紊乱,43,鉴别诊断(2),药物性肌病:乙醇、氯喹、青霉胺、糖皮质激素、调脂药、秋水仙碱、环孢素等 CTD:风湿性多肌痛、血管炎、纤维肌痛综合征 感染:病毒、细菌、原虫,44,治 疗,一般治疗:休息和锻炼,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避免感染 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45,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总原则 “首始量足,减量要慢,维持要长 ” 常用剂量:泼尼松12mg/(kg.d) ,晨起顿服,重者可分次口服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0.51.0g X 3天(严重吞咽困难、

15、呼吸肌/心肌受累、急性肺泡炎) 监测肌酶和肌力,大多数612周病情好转,激素开始缓慢减量,至510mg/d后维持治疗 常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注意副作用,46,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TX):1015mg/周 硫唑嘌呤(AZA):23mg/(kg.d) 环磷酰胺(CTX):口服50150mg/d 静脉冲击0.61.0g/34周 环孢素A:2.57.5mg/(kg.d),47,其 他,羟基氯喹: IVIG:0.4g/(kg.d) X 5天 合并恶性肿瘤者:切除肿瘤,48,预 后,5年生存率:60% 80 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多伴ILD),合并恶性肿瘤,心脏受累 预后不良因素:高龄、伴发恶性肿瘤、ILD、吞咽困难、心脏受累,49,谢 谢,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