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0199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要求走上历史舞台的。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又经过60多年奋斗,党领导人民着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异是中国发展强大的根本保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 领导核心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

2、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社会发 展进程中的地位。旧中国是一个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在人民头上,压得广大人民透不过气来。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占领并分割中国领土,损害中国主权,以最残酷的方式掠夺中国。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利用政权和最原始的方式集聚财富,剥削劳动者。整个社会四分五裂,战乱频发,广大劳动者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反抗旧制度的斗争有了领路人,中国开始变化了。19211949年,党领 导全国人民

3、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党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60多年奋斗,实现了社会发展历史性飞跃:劳动者通过掌握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主要生产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与生产资料分离状态变为与生 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了,生产力发展速度 和水平也变了。6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按可比价格计算目前一年的经济总量约比 1950年高30倍,比1820年高40倍,比1700年高100倍。也就是说,目前一年的产量要超过建国前500年经济总量的总和。人们看到,一

4、个贫穷落后、备受欺凌的旧中国已经成为过去,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这一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要求走上历史舞台的。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不把广大人民组织起来,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纲领、战略和策略,就不可能消灭强大的敌人,改变买办的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腐朽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事实表明,领导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 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

5、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推翻旧制度后,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建设新社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自封的,而是人民赋予和历史形成的,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选择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目标明确,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能够带领 团结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2.1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6、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 上。党在自己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人的人民群众取得 最密切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不仅自建党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而且一直是这么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始终把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7、脚点,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群众。为了群众,有多少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以身作则,不怕任何艰难困苦,投身各项建设事业,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作为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根本。党的根本宗旨不仅贏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信任、爱戴和拥护,而且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赞誉,甚至连一向反对共产党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客们也看到了这一点。2.2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革命和执政兴国的根本思想理论武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 克思主义中国

8、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实际相结合,形成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新的目标踏步前进。2.3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9、纲领、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和总体政策。中国共产党是以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来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人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明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指明前进的方向。2.4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执政兴国能力。我们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密切联系实际,总结执政经验,寻找不足,进行整顿,从理论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善党的机体,加强党的建设。2

10、.5有强大、优秀、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一个党、一个国家,有没有一个出色的领导班子和优秀的干部队伍,决定着党、国家的兴衰存亡。毛泽东曾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人民族中领导伟 人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我们党有几千万先进的共产党员和上千万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全国各地和各条战线,受到群众信任,发挥着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巨人战斗力和生命力 的基础、保证和源泉。他们担负党、国家和地方的领导工作,成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组织保证。2.6形成一套科学的政治制度和方法,坚

11、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党和国家政权职能分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体国体和执政兴国体系。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从中国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和咨询机构的作用,集中群众的智慧,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针路线、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和步骤组织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党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全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推动社会发展。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成熟、先进的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久经考验的、坚强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改变了中国,发展了中国, 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强大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一定会繁荣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169170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208页。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