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0157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 【摘 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形成并塑造的,凝练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一直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力推动了思想作风建设,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中起着教育预防作用,并为中共制定政规党纪、健全制度提供了政治标向和指导原则。 【关键词】艰苦奋斗;党的建设;反腐倡廉 中共领袖和普通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共同形塑了艰苦奋斗精神,使其成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一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和强化监督,探索出了一条教育、制度、监

2、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之路,并最终演化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新思路。 一、艰苦奋斗精神政治本色的历史形塑 中华民族素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传说中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务在救时”,“三过其门而不入”,展现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精卫填海,“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诠释了先民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愚公移山,凸显出不懈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等名言警句蕴涵了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中共自诞生之日起,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将中华民

3、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将艰苦奋斗精神发展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凝练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万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力胜千难万险的壮举、抗战峥嵘岁月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进取和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忍、西柏坡“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历史宣言等等无一不体现出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井冈山时期因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军的物质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与白区“几乎完全断绝贸易,食盐、布匹、药材等项日常必需品的缺乏和昂贵,木材、茶油等

4、农产品不能输出,农民断绝进款,影响及于一般人民”,“这种经济压迫,不但中等阶级忍不住,工人、贫农和红军亦恐将有耐不住之时。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 陈毅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及这一窘况:“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在隆冬之际,边界崇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履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未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在困难面前,中共靠坚定的革命意志,同心协力、团结群众、艰苦奋斗,打退了敌人频繁的进攻和“围剿”。长征途中,红军碰到数不清的困难,险象环生,几度陷入绝境,“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

5、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付出巨大牺牲,终于赢得战略大转移的胜利。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吃草根、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通过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演化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并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之源。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在1939年指出:“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 1941年解放区曾出现

6、极为严重的困难,“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但解放区军民靠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度过了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在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回国经停东北发现当地干部在接待上铺张浪费时,就提出严厉批评:“搞那么丰盛干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应作表率嘛!”此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逐渐视其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克服个人主义和不良作风的有力武器。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

7、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同年又再次强调:“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1957年毛泽东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针对有些干部“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情况,毛泽东再次强调:“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

8、好发扬起来。”“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毛泽东之所以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因为中共在革命岁月中形塑的艰苦奋斗精神,已凝练成为自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并逐渐成为党风建设和保持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屡次强调勤俭建国、反对奢侈浪费,将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并以此作为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思想资源,这对于激励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战胜各种险境艰难,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过巨大作用。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拒腐防变价值凸显 历史

9、经验表明,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共在革命斗争中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武器。在中共获得全国政权后,艰苦奋斗精神渐成为中共拒腐防变、保持自己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成为思想政治上的“防腐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此有清醒认识。邓小平认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他强调:“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奋斗。”针

10、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腐败问题,邓小平多次提及艰苦奋斗:“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拒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邓小平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优良传统在反腐败中的教育预防作用,把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融入到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之中去。 改革开放后,针对

11、有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私利所滋生的各种腐败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江泽民不断重提毛泽东、邓小平观点:“我们党和军队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 江泽民还把艰苦奋斗精神上升到理想信念的高度,实现思想建党和作风建党的结合:“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

12、进。” “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坚持艰苦奋斗,就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2002年胡锦涛在上任伊始的西柏坡之行就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

13、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006年胡锦涛又强调:“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 同年3月胡锦涛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007年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胡锦

14、涛作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讲话,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中共一方面对艰苦奋斗精神作了重新解读,充分肯定艰苦奋斗精神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教育预防作用,要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开始强调制度和监督的重要性,“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试图用健全制度和强化监督来弥补思想作风建设的局限性。早在1989年中共中央就制定了七条廉政规定,以期搞好社会风气和党风建议。在1997年5月出台中共中央、

15、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将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严格控制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或购买移动电话;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严格管理公费出国(境)等。 2003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2005年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反腐“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2009年中共中央第十

16、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 2010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艰苦奋斗政治本色体现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准则、利益观念、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融入到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的保证和标志,是思想建党的教育资源和重要途径,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