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580149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任课教师:闫冠彬 必考重点了解 复习重点:七至十单元测试卷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1. 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或_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P3 例;P8 2题;P9 7题;P35 2(2);P35 3题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4. 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

2、,垂足5. 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A C B6. 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7. 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8. 垂线段最短;9.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10.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P7 例、练习111.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1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P17 4题13. 平行线的判定。P15 例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P15 练习;P17 7题;P36 8题。14. 平行线的性质。P21 练习1,2;P23 6题15. 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P22练习116. 真、假命题P24 11题;P37 12题17. 平移的性质P28归纳三角形和多边形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重点题目】P76 3例: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2:3:4,则他们的度数分别为_2. 构成三角形满足的条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

4、于第三边。判断方法:在ABC中,a、b为两短边,c为长边,如果a+bc则能构成三角形,否则(a+bc)不能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边)【重点题目】P64例;P69 2,6;P70 73. 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三角形的任一边:小于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的绝对值)【重点题目】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7,则三角形的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_4. 等面积法:三角形面积底高,三角形有三条高,也就对应有三条底边,任取其中一组底和高,三角形同一个面积公式就有三个表示方法,任取其中两个写成连等(可两边同时2消去)底高底高,知道其中三条线段就可求出第四条。例如:如图1,在直角ABC中,ACB=,C

5、D是斜边ABADC B图1上的高,则有【重点题目】P70 8题例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斜边上的高为_5. 等高法:高相等,底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如成比例或相等)【例】AD是ABC的中线,AE是ABD的中线, ,则=_6.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_【重点题目】P69 5题7. 外角:【基础知识】什么是外角?外角定理及其推论【重点题目】P75 例2 P76 5、6、8题8. n边形的内角和_外角和_对角线条数为_【基础知识】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相等;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_【重点题目】P83、P84 练习1,2,3 ;P84 3,4,5,6;P90 4、5题9. 镶嵌:围绕

6、一个拼接点,各图形组成一个周角(不重叠,无空隙)。单一正多边形的镶嵌:镶嵌图形的每个内角能被整除:只有6个等边三角形(),4个正方形(),3个正六边形()三种(两种正多边形的)混合镶嵌:混合镶嵌公式:表示个内角度数为的正多边形与个内角度数为的正多边形围绕一个拼接点组成一个周角,即混合镶嵌。【例】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铺满地面,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m个正三角形、n个正方形,则m,n的值分别为多少?平面直角坐标系基本要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 给出一点,能够写出该点坐标2. 给出坐标,能够找到该点建系原则:原点、正方向、横纵轴名称(即x、y)语言描述:以(哪一点)为原点,以(哪一条直线)为x轴,以(哪

7、一条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基本概念: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称为(有序数对)【三大规律】1. 平移规律点的平移规律(P51归纳)例 将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Q,则Q点的坐标为_图形的平移规律(P52归纳)重点题目:P53 练习; P54 3、4题; P55 7题。2. 对称规律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取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取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同时取相反数例:P点的坐标为,则P点(1.)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_ (2.) 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_(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_3.位置规律假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一点P(a,b)1. 如果P点在第一象限,有a0,b0 (

8、横、纵坐标都大于0) 2. 如果P点在第二象限,有a0 (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3. 如果P点在第三象限,有a0,b0,b0 (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 5. 如果P点在x轴上,有b=0 (横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6. 如果P点在y轴上,有a=0 (纵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7. 如果点P位于原点,有a=b=0 (原点上点的横、纵坐标都为0)Oy 第二象限 第一象限 X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重点题目:P44 2题填表;P45 4题求A、B、C、D、E各点坐标; P59 1题;P46 10题;P46 8题归纳为(了解)1 平行于横轴(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同2 平行于纵轴(y轴)的直线上

9、的点横坐标相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1. 统计调查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采取的方式(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P177“一、本章知识结构图”2.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3. 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理解各自的适用范围及画法 P160 7题;P179 5题;P180 9题【例】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7:3如果来自甲地区的人数为180人,求这个学校的学生总数;若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求出扇形各圆心角的度数。4.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P158归纳 P159 3题5.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6.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层,然后再在各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获得的样本与样本

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这种抽样能更好的反映总体。P158 练习1;P160 87. 抽样调查的几个概念及其应用: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重点题目】P159 4题【直方图】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即做直方图的步骤)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 决定组距与组数原则: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组距: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3. 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4.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5.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纵轴为。等距分组时,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即纵轴为“频数”6. 频数

11、分布折线图根据频数分布图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取每个小长方形的上边的中点,以及x轴上与最左、最右直方相距半个组距的点。连线【重点题目】P169 3、4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不等式组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的思想是 ; 2.二元一次方程(组):含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起来,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具体题目见本单元测试卷填空部分)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常用的方法有 和 。P96、P100归纳4.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关键: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类型有:分配问题P118 5题;P108 4、5题;P

12、102 练习3;P104 8题;P1034题;追及问题P103 7题、P118 6题 ;顺流逆流 P102 练习2;P108 2题;药物配制 P108 7题;行程问题 P 99 练习4; P108 3,6题 顺流逆流公式: 5.不等式的性质(重点是性质三) P128 5、7题6.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课本上的练例、习题)P134 2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其中去分母与系数化为一要特别小心,因为要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或除以某一个数,要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7. 用不等式表示,P128 2题,P127 练习2;P123练习28. 利用数轴或口诀解不等式组(课本上的例、习题)数轴:P140归纳口诀(简单不等式):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于)小小(于)大取中间,大(于)大小(于)小,解不见了。9.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P129 10;P128 9题;P133 例2;P135 5、6、7、8、9,P139 例2;P140 练习2,P141 3、4题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方法(ab):自己将表格补充完整: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的解集解 集口 诀xaxbbaxa大大取大;xbxa小小取小;xbxa小大大小中间找;xaxb空集大大小小不见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