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00150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65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 设计 公司治理 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 设计 *县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县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 初初 步步 设设 计计 *省*县水利水电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省*县水利水电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二 00 六年八月二 00 六年八月 小流域规划小流域规划 第一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一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必须要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的指示精神,策应西部 大开发战略,加快小流域生态工程建设步伐,促进小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县大力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防治体系、

2、提高土地 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和现有治理基础、当地群众的 积极性,以及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进行现场勘测、调研和 内业计算,编写了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 。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 流域概况 索卜沟小流域位于北纬 364701”365140” ,东经 1015545”10209 25” ,行政区划隶属哈拉直沟乡。流域面积 15.122。流域内山峦起伏,沟壑 纵横,最高海拔 3052m,最低海拔 2555m,相对高差 497m。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浅山丘陵沟壑区。 第二节 自然条件 一、 地形地貌 (一) 沟道情况 索卜沟小流域主沟为

3、索卜沟、拉不龙沟,支沟 22 条,毛沟 76 条。平均沟 壑密度 0.68/2,主沟长 4.7,平均比降 2.86%。上、中、下游沟底宽度分 别为 50m、80m、160m,沟谷坡度分别为 11、22、36。2 条主沟沟宽度和沟谷 坡度上下游分划値详见表 11。 表 11 索卜沟小流域 4 条支沟沟底宽度和沟谷坡度表 沟底宽度(m)沟谷坡度() 名称 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中游下游 索卜沟152070374015 后沙沟56080403525 (二)地面坡度组成 流域内地形复杂,沟坡相间,25的 3.492,占 23.1%。 二、 土壤类型 流域内土壤主要有栗钙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棕褐土等。

4、山 地草甸土和山地棕褐土分布在海拔 26002800m 地区。栗钙土和灰钙土分 布在海拔 2800m 以下的浅山丘陵区和川台地区,土性绵散,垂直节理发育,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三、植物资源 流域内水保林面积 96.73 公顷, 其中乔木林 29.1 公顷, 灌木林 67.6 公顷, 草地 24.2 公顷,林草覆盖度 5.58%。乔木主要有青杨、山杨、小叶杨、榆树等 ; 灌木主要有沙棘、柠条、枸杞、柽柳等;经济树种有花椒、山杏等;草种主要 有苜蓿、红豆草、芨芨草、冰草等。 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性差异显著。浅山丘陵区为矮草型,属于干旱草原植 被;人工灌木林及小片次生林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呈明显的

5、坡向性,大 多呈块状,零星分布;乔木多分布于沟底和沟道两旁较为湿润的滩地;灌木多 分布于阴坡、半阴坡;河谷川台区以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为主。 四、 水文、气象 (一)降雨 流域属干旱半干旱丘陵区,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493.1,年最大降水 量 696,最小降水量 330,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水量 40.5,最小降水 量 25.7,36 小时最大降水量 48.1,最小 13。强降雨多集中于 78 月, 占年降水量的 55%;秋季降水量约占 20%25%;春季不足 20%;冬季最少,仅占 年降水量的 2%左右。 (二)光热资源 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西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数月份空气干

6、燥,透 明度好,云量少,因此光热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时数 2420.1 小时,年日照率为 57%,年辐射 134147 千卡/2,在作物生长期(48 月)辐射量为 77 千卡/2, 占年辐射量的 52.9%;年平均气温 3.8,10积温 1148;无霜期平均 120 天,早霜、低温、寒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流域自然条件与水土流 失现状见附表 1。 (三)水文、水资源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0.02 亿 m3,输沙量 1.48 万 t,由于流量小,在农田 灌溉用水高峰时有断流现象出现。在保证率为 50%的平水年,径流量 222.3 万 m3,其中 36 月径流量 66.46 万 m3,79

7、月径流量 121.23 万 m3,102 月径流量 28.71m3,保证率为 75%的偏枯水年,径流量为 121.64 万 m3,其中 36 月径流量 37.58 万 m3,79 月径流量 69.52 万 m3,102 月径流量 14.54m3。地下水径流量 116.13 万 m3,由于开发利用程度低,虽然通过以利用“天上水”为主的雨水集 流工程解决了一部分人畜饮水,但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第三节土地利用及其评价 一、 土地利用现状 (一)农业用地 流域内土地总面积 15.12km2,其中农地 465.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30.8%。 农业用地中,25的 44.23 公顷,占 6.9%,

8、属勉强宜农地,光照条件虽好,但保水保土能力弱,土 地利用程度较低,宜退耕还林(草) ,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林业用地 流域内林业面积 110.0hm2,占总面积的 7.2%。由于受水分、温度条件的影 响,主要栽植灌木和耐寒乔木,植物生长期在 125-170 天左右。 (三)草地 流域内草地 54.4hm2, 占总面积的 3.6%, 林草覆盖度 10.57%。 由于受海拔、 气温、水分多种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草的种类单一,且亩产干草仅 118, 需加强牧草改良。 (四)荒地、水域及其它用地 流域内荒地面积 1316.12hm2,占总面积的 43.7%,适宜水保造林和种草; 水域 1.9 公顷

9、,占 0.09%;建设用地 71.4 公顷,占 3.25%,利用率很低,部分 适宜于种草。索卜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详见附表 3。 二、土地生产力现状 本流域由于受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农业复种指数低, 肥力减退,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及产出率低,坡 耕地粮食亩产仅 150,油料亩产仅 124。林业用地基本形成以柠条、沙棘为 主的水土保持薪炭林小区,造林保存率仅为 45%,林地生产力为 140 元/亩。由 于生态恶化,牧业用地生产力较低,仅为 40 元/亩,牧畜超载,加之缺乏有效 的管护,牧草资源和建设设施破坏严重。 三、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 流域内土地利

10、用结构似乎较合理,既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又解决了部分 群众的“三料”困难。但从长远利益及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可能引起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以及对河流下游产生不利影响。 四、水资源 本流域人畜饮水的水源主要是深层地下水,但碱性极大,水量少,大部分 地区严重缺水,灌溉水主要以三个水库供给为主,但用水紧张,供需矛盾十分 突出。 第四节社会经济情况 一、 行政区划 索卜沟小流域行政区划隶属丹麻镇,流域内有索卜沟、桦林 2 个村,分布 于流域主沟道两侧。 二、人口与劳动力 流域内现有人口 1007 人,人口密度 67 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 12。农 村劳动力 620 个,且农闲时间年均达 45 个月

11、,完全能保证流域治理所需劳力 及时间。社经情况见附表 2。 三、农村各业生产情况 流域内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条件较差,加上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农业生 产发展较缓慢,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据 2003 年资料统计,流域内农村各业产值 (现 价)为 1699.64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882.84 万元,占总产值的 51.9%,牧业产 值 258.35 万元,占 15.2%,林果业产值 156.36 万元,占 9.1%,副业收入为 402.09 万元,占 23.7%。人均年收入为 2809 元。 四、粮食产量、收入及“三料”情况 流域内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 发展后劲不足, 耕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2.2

12、%, 加之复种指数低, 人均耕地少, 耕地中旱地面积占100(其中低产田约占56) , 更因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旱灾和涝灾连年发生,粮油损失严 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流域近几年平均粮食总产 339.24 万,人 均占有粮食 560.7农业总收入 339.24 万元。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供应 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见附表 4。 第五节水土流失与治理现状 一、水土流失状况 本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 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中度、 强度两种, 水土流失面积 13.91km2,占流域面积的 92%,水土流失侵蚀的方式以水蚀为主, 其他重力侵蚀、

13、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相伴发生,年侵蚀模数为 5000t/km2.a。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强烈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表层受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大量流失,对农业 生产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也是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 困的根源。治理水土流失是当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 要措施之一。 三、水土保持现状 流域内现有水保措施保存面积753.3hm2, 其中梯田200hm2, 水保林253.3hm2, 人工种草 300hm2,现有治理程度 38.63%。详见附表 5。 第二章建设任务与技术设计 第一节建设任务与目标 一、建设任务 根据哈拉直沟索卜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从土地资源

14、、地形、地貌等自 然生态条件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治理、保护、开发和有效利 用水土资源的原则,合理布局各项治理措施。索卜沟家流域 2004 年治理面积 8.6km2。其中梯田 20hm2,造林 300hm2,经济林 40hm2,人工种草 500hm2,淤 地坝 10 座,石谷坊 30 座,沟头防护 0.5km,田间道路 5.75km/2 条。详见附表 6、7。 二、治理目标 治理程度由 38.63%达到 82.6%, 防护体系的建设使流域生产、 生活稳定发展, 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慢慢得到好转。尽可能地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的发生频率。 三、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林草面积达宜林草

15、面积 26%以上,减少人为水土流失面积,水保工程渡汛安 全,土壤含水量提高,地面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循环。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 流域内农、林、牧、水域、荒地、其他用地(包括村镇、工矿、道路等) 、 荒地面积由治理前的 513.4hm2、253.3hm2、300hm2、1.9hm2、1060hm2、71.4hm2 调整为 513.4hm2、553.3hm2、800hm2、2.14hm2、259.76hm2、71.4hm2 土地利 用结构由 23.34%、11.51%、13.64%、0.09%、48.18%、3.25%、调整为 23.34%、 25.15%、36.36%、0.097

16、%、11.81%、3.25%。基本农田由 200hm2 调整为 220hm2, 人均 0.036hm2。 五、其他指标 项目的实施,自然灾害的减轻,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粮、油作 物实现自给,小型水保工程的实施,将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困难,缓解交通难的 问题,同时能起到防洪保安全,发展兴水利的宏观效益,从而也为流域内群众 脱贫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水利、农业、牧业等科技的推广,培育一些新 品种,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油菜、豆类、洋芋、饲料、饲草和反季节蔬菜。 形成合理的作物结构布局,使粮食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转向粮食经 济饲料饲草并举的“三元结构” 。 第二节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设计 根据预防保护与治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因害设防和节约保护,综合 治理,以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要求,依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 和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 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相结合,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泄, 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工程建设中心, 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