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79690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2、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3、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二、孔子及其主要贡献1、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家:“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孔子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地方上

2、,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经济上:a、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b、统一度量衡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结果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进步。军事上:北御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统越族开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联系。四、张骞出使西域1、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汉朝把甘肃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a、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五、隋朝大运河1、贯

3、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六、科举制1、 时间: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2、 目的:巩固专制统治3、 形式: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命名状元,武则天开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考诗赋作用:改善了用

4、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七、经济重心的南移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八、郑和下西洋1、1405年1433年,明政府(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条件: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使用)政治条件:政局稳定,政府支持经济条件:明朝初期国力强盛。3、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50多年)。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九、洋务运动(19

5、世纪6090年代)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内容:(1)60年代口号:“自强”发展军事工业(2)70年代口号:“求富”发展民用工业;海军和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4、洋务运动破产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5、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只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导致洋务运动失败十、国共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1时间:1927、8、1;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2、革命摇篮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3遵义会议(1935,1)。意

6、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土地改革1、背景: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政策:1950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后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4、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十二、三大改造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方式:对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

7、义工商业公私合营3、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外交成就50年代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历史意义: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2、万隆会议: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万隆方针:“求同存异”70年代的外交1.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2中美关系1、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8、,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发展阶段。十四、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北京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内容:“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9、3、特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4、意义: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十六、对外开放1、从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2、开放格局的特点: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3、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十七、新航路的开辟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新大陆;达

10、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3、影响:世界开始练成一个整体 十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开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1688年,英国社会上层发动政变(光荣革命)3、法令文献:1689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4、影响: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十九、美国独立战争1、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已经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革命3、法令文献:1

11、776.,7,4独立宣言4、独立战争的意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国家,从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保证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十、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政治条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技术条件:拥有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必要性: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2、重要发明创造: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史蒂芬孙);轮船(富尔顿)3、工业革命影响: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二十一、美国南

12、北战争1、原因: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3、重要的法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4、影响: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P89-P97)19世纪下半期(70年代)20世纪初1、标志: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二十三、启蒙运动(P113-P11

13、5)1、时间:17-18世纪,2、核心:自由平等3、代表人物:卢梭主、孟德斯鸠、伏尔泰4、性质: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5、影响: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十四、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1、背景:A、国内战争结束,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2、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特征评价:促进了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十五、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4、影响:“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

14、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二十六、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1、性质: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和重新划分殖民地的会议2、影响:重新构建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但这一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来祸根。“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处理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二十七、罗斯福新政1、措施:(1)整顿金融业(2)恢复工业,颁布工业复兴法(新政的中心)(3)调整农业(4)兴办公共工程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15、指导4、影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1、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3、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4、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1941.12.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942年,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6、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7、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英美盟军),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8、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在雅尔塔举行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9、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