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79439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7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 发展建设规划 公司治理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 发展建设规划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交 通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二 九 年 六 月 目录目录 1 项目背景 1 2 沿线资源环境概况 1 3 规划概述与分析 11 4 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9 5 规划的资源影响分析 26 6 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28 7 规划对运河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53 8 环境风险分析 59 9 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61 10 规划的环境保护方案 64 11 公众参与 72 12 评价结论与建议 76 1 项目背景1 项目背景 京杭运河是我国南北向

2、运输最繁忙、最重要的水运大通道,通航 历史悠久。在跨地区能源运输、沿河产业布局、流域经济发展和水资 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 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内 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将京杭运河(东平杭州)列入“两横一纵 两网十八线”国家高等级航道之一。同年 4 月,温家宝总理又对于京 杭运河航运发展问题做出专门批示,要求“把京杭运河综合治理,特 别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议事议程,会同交通、水利、环 保等部门以及有关地方,充分论证,抓紧制定规划,并按程序报批, 以进一步发挥京杭运河的水运作用” 。根据总理批示精神,国家发改 委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会同沿河省市有关部门,编制京杭运河航 运

3、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对京杭运河航运发展做出统筹安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各级政府部门编制的 各种经济发展规划都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在京杭运河航 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编制过程中, 也同步开展了规划环评工作。 2 沿线资源环境概况2 沿线资源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2.1.1 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 苏、浙江四省,全长 1794 千米。 目前,京杭运河通航河段北端始于济宁市,向南经南四湖至微山 县二级坝后,分东西

4、两线继续南行,至徐州市大王庙会合,在扬州六 圩过长江,从镇江谏壁船闸继续南行,至杭州三堡船闸沟通钱塘江, 总通航里程 952.9 公里,流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有梯级 17 座。 2.1.2 沿河地势与水文条件2.1.2 沿河地势与水文条件 京杭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 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部分河段是原来天然的河流和 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它的水量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 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 线地势“三起三落” ,其中济宁北部的南旺地势最高,号称水脊。引 汶河之水在此分流,向北过黄河至临清入南运河(即卫

5、河) ,流向天 津;向南经徐州流向清江。临清与徐州之间高差最大,且水源不足, 水深较浅,航行困难,为此设置 38 个水闸,分段拦水,保持水量, 便于通航。 长江南岸的丹徒一带地势较高, 是大运河的第二个分流点, 向北经长江至清江,向南流至杭州。 2.2 社会经济概况2.2 社会经济概况 京杭运河通航段自北向南流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沿线土地 面积约 10 万平方公里,人口 6597 万人,分别占山东、江苏、浙江三 省总和的 27.7%和 30.7%。本次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规划的直接腹 地为沿线 13 个地市,即山东省的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的徐州市、 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

6、、无锡市、苏州市,浙江 省的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 京杭运河沿线腹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区域内资源 富集、工农业发达,工业建立了由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等重工业、 食品、纺织、造纸等传统轻工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生产体系,农业形成了粮、 棉、水产养殖和各种特色农业为主的生产体系。2000 年2006 年间, 京杭运河沿线13个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5897亿元增长到22109亿 元, 年均增速超过13%, 占三省GDP总量的37.3%;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 年的 11:54:35 调整为 2006 年的 6:58:36;人均 G

7、DP 达到 33516 元, 为三省平均水平的 122%;外贸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 2924 亿美元和 167 亿美元,分别占三省的 56.4%和 39.8%。 2.3 沿线资源开发利用概况2.3 沿线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3.1 土地资源2.3.1 土地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 京杭运河沿线原有的动植物的生长和 活动自然环境, 已多数被人工植被取代。 由于沿河地区人工活动频繁, 农耕历史久远,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类型。 (1)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1)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 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周边区域 5km 沿线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 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 67.7

8、7。林地主要分布于洪泽湖的南侧、 南四湖南侧和东平湖东北部。草地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阳坡、输水 河道周边及湖泊的河滩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池塘及小水库,主 要为京杭运河及与其交叉平行河流 ; 湖泊为高邮湖、骆马湖、南四湖、 东平湖等。居住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用地,城镇用地较少,农村居 民用地占绝大多数。区域土地利用率较高,未利用土地仅总面积的 0.05。 (2)苏南京杭运河段(2)苏南京杭运河段 苏南段京杭运河主要经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地处经 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 苏南运河沿线区域同样是农业用地所 占比例较大,占总面积的 62.76,主要类型为农田,主要耕种玉米、 水稻等农

9、作物。其次为建设用地,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 地。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小,仅占 0.42。 (3)浙江段(3)浙江段 京杭运河浙江段新规划航段所经地段绝大多数都是农业用地, 其 次为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 2.3.2 旅游资源2.3.2 旅游资源 京杭运河流经的 3 省 13 地市,是我国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最为 丰富的区域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均分布于这一区 域中。京杭运河联接五大水系,沟通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 湖、太湖等风景湖泊,形成水网纵横、湖河密布的自然风光;沿线许 多名城古镇均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数千年来,人文荟萃,商肆繁 荣,留下了极其深厚的历史遗存。运河

10、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 融一体,互为依补,构成了具有鲜明的水乡风貌以及历史久远、文化 积淀深厚的旅游资源特色。 沿线地区中, 由于京杭大运河而产生的旅游资源是沿线各地市旅 游资源的重要组成。运河沿线城市的崛起、兴衰枯荣无不与运河密切 相关,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演化之后,京杭运河及其沿河地带 形成了特有的地理景观,留下了众多史迹遗存、名胜佳景、人文风情 和社会风貌,成为沿线城市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 事业的重要载体。 2.4 主要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2.4 主要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 2.4.1 重要自然保护区2.4.1 重要自然保护区 运河沿线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

11、护区、 南四湖省 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平湖、骆马湖和高邮湖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 保护区的保护对象都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其中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并不在本次规划涉及范围之内,而另外四个湖泊都有所涉及。 2.4.2 重要文物古迹分布2.4.2 重要文物古迹分布 京杭运河于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 关于运河沿线的文物保护,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国 家文物局目前启动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工作,部分运河 文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正在陆续形成。截至 2006 年的调查资料 表明,京杭运河沿线(全线)已经公布和调查注册了文物保护单位共 有 654 处,其中

12、109 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 9 座城市 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天津、济宁、徐州、扬州、苏 州、淮安、镇江、杭州) 。此后,运河沿线各省均开始进行京杭运河 沿线文物的全面调查工作。 调查结果表明, 京杭运河沿线现存的文物古迹主要可分为航道建 筑、水源调节、漕运设施、交通工程、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 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等 9 大类别。 2.4.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2.4.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 京杭运河沿线最为重要的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 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 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 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

13、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 南四湖、东平湖,在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进入京 杭运河的卫运河、南运河到天津。输水主干线长 1150km,输水渠道 的 90可利用现有河道和湖泊。另外从东平湖建山东西水东调工程, 送水到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西水东调工程西段(240km)由东平 湖经济南至引黄济青干渠,中段(138km)利用现有引黄济青工程的 干渠,东段(318km)从引黄济青干渠的家庄建分水闸,需建 34 级 泵站扬水至烟台、威海。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等部分组成。输 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输水河道主 干线全长1150km, 其中黄河以南

14、651km, 穿黄河段9km, 黄河以北490km。 分干线总长 740km,其中黄河以南 665km。输水河道 90%利用现有河 道。京杭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部分输水河段增设分干线。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除调水北送外,还兼有航运、防洪、除涝及改 善水环境等综合效益。 国务院已于 2002 年批准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 ,有关部门 也于 2004 年,2005 年,2006 年先后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项目建议书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南水北 调东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6 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审查并 批复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5 运河沿线环

15、境质量概况2.5 运河沿线环境质量概况 2.5.1 水环境现状2.5.1 水环境现状 京杭运河目前通航河段流经 13 个地市,其水质状况总体上是自 北向南污染逐渐加重, 其中长江以北段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截污导流 项目之后,水质状况明显好转,而长江以南段则由于沿线人口密集、 产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多为类和劣类水质。 根据有关单位近年的水质监测结果。 在京杭运河的 40 个断面中, 达标断面只有 4 个,超标率 90%,V 类和劣 V 类占 65%,主要污染物 以氨氮、总氮、COD 等有机污染为主,在浙江段石油类也是主要污染 物之一。 2.5.2 生态环境现状2.5.2 生态环境现状 (一)陆域

16、动植物情况(一)陆域动植物情况 京杭运河沿河区域均是人口密集,农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受人 为影响较大。陆域植被主要为农作物,适合一年二熟作物,主要为水 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棉花,林地也主要为人工绿化林带。 沿线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区, 狩猎品种很少, 饲养牲畜主要为牛、 羊、猪、狗、猫、兔等。除湖区外,其他地段均无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二)水域生态情况(二)水域生态情况 京杭运河为人工河流, 由于沿线村镇的生产生活污水长期以来一 直排入运河,因此水域污染较为严重,其内生物相对贫乏。根据有关 监测数据, 京杭运河河流内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等级均在一般和贫乏之 间,河流内水生生物量较低,主要为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区域内 无保护动植物物种。但京杭运河联通的四大湖泊,水域生态环境较为 丰富,其内分布着较多水生生物。 京杭运河所经湖泊皆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湿地, 对于维护区域 生态环境稳定具有显著作用。 东平湖属于潜水草甸型湖泊,富含有机质,整个湖泊呈现为中 富营养型状态,水生生物比较丰富。东平湖分新、老两个湖区,老湖 区接纳大汶河来水常年有水,并有水产之利;新湖区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