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78408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 / 11 最新精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 4 节 越来越宽的信 息之路拔高训练九十七 第 1 题【单选题】 我国是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们通过打电话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听筒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振动用的电动机利用了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D、手机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解析】: 第 2 题【单选题】 有关信息的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IFI 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信号的 B、“ 北斗 ” 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声波和电磁波都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2、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大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2 / 11 第 3 题【单选题】 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可实现光纤通信 B、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都是清洁能源 C、江苏田湾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远距离微波通信只能通过通信卫星来实现 【答案】: 【解析】: 第 4 题【单选题】 在马航 MH370 失联的事件中,我国调动了近十颗卫星协助搜寻卫星传递的信息是利用(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各种射线 【答案】: 【解析】: 最新教

3、育资料精选 3 / 11 第 5 题【单选题】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倡导 “ 节能环保 ”“低碳生活 ” 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 【答案】: 【解析】: 第 6 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电磁波及信息传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现代生活中手机通话主要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B、光纤是网络中传输媒介最理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传输容量大、质量好、损耗小 C、家用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的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波速c、波长 和频率 f 之间的关系是 =cf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4 / 11 第 7 题【单选题】 关于电子邮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要输入对方的信箱地址 B、电子信箱是某用户计算机上的空间 C、对方的计算机没开机,邮件就没法发送 D、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要输入自己的信箱地址 【答案】: 【解析】: 第 8 题【单选题】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线 C、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

5、源 D、光纤通信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5 / 11 第 9 题【单选题】 下列方式中,不属于现代通信方式的是( ) A、卫星通信 B、光纤通信 C、网络通信 D、书信通信 【答案】: 【解析】: 第 10 题【填空题】 世界上凡是计算机集中的地方,例如企业、机关、某些居民小区等,大都已经把自己的计算机联在一 起了,这些网络又互相联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_;“ 歼 20”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 隐形功能的第五代新型战机(如图所示),它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有良好的_(选 填 “ 吸收 ” 或“ 反射 ” )作用 【答案】

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6 / 11 【解析】: 第 11 题【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智能手表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具有蓝牙同步手机通话、跑步记数、音乐播放、图片处 理等功能,深受人们青睐智能手表通过接收手机发射的_来接听电话将手表戴在手腕上跑步时, 以手表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_(选填 “ 运动 “ 或“ 静止 ” )的我们听到智能手表播放的音乐,是通 过_传入人耳的手表屏幕显示的彩色画而是由红、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A、电磁波 B、运动 C、空气 D、绿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7 / 11 第 12 题【填空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5 年 3 月 30 日

7、,搭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如图18)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地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 颗卫星送入工作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 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预计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 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其定 位精度 10m,测速精度0.2m/s ,授时精度10n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5 颗静止轨 道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5 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 、80 、

8、 110.5 、140 、 160 ,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 104km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 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 离地面高度约为2.15104km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_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_卫星和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3)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离开大气层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上升和调整姿态三个阶段第 17 颗北斗导航卫星点火发射时,相对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是_的(选填 “ 运动 ” 或“ 静止 ” ); (4)第 17 颗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卫星的动能将_(选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卫

9、星的 重力势能将 _(选填 “ 增大 ” 或“ 减小 ” );卫星的机械能将_(选填 “ 增大 ” 、“ 不变 ” 或“ 减小 ” ) (5)若从地面向静止轨道卫星发送电磁波信号,至少需要_s 可返回地面 【答案】: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8 / 11 【解析】: 第 13 题【填空题】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人分享,其中因通信技术所做原创性工作而被称为“ 光纤之父 ” 的是美籍 华人 _,请你说出光纤通信一个优点:_ 【答案】: 【解析】: 第 14 题【解答题】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9 / 11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有关未成年人上网的消息,并且一部分人被网络所诱惑或不能自拔,所以有人 就

10、提出: “ 未成年人不得上网”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A 答:未成年人可以上网,共享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网上购物等,但未成年人不能上不健康和不利 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网等 【答案】: 【解析】: 第 15 题【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5 年 3 月 30 日,搭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如图18)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地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 颗卫星送入工作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 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预计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 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

11、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其定 位精度 10m,测速精度0.2m/s ,授时精度10n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5 颗静止轨 道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5 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 、80 、 110.5 、140 、 160 ,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 104km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 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 离地面高度约为2.15104km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0 /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_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_卫星和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离开大气层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上升和调整姿态三个阶段第17 颗 北斗导航卫星点火发射时,相对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是_的(选填 “ 运动 ” 或“ 静止 ” ); 第 17 颗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卫星的动能将_(选填 “ 增大 ” 或“ 减小 ” );卫星的重力势 能将 _(选填 “ 增大 ” 或“ 减小 ” );卫星的机械能将_(选填 “ 增大 ” 、“ 不变 ” 或“ 减小 ” ) 【答案】: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 11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