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83033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师德高尚的一代宗师。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博学多才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便是“有教无类。”1招生不分远近贵贱的原则,学生

2、每人只交纳十条肉干的学费就可以前来就学。孔子敢于向传统教育挑战,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他认为应该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及国别,都可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他曾深情地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即便是有过错、有污点的人,只要是诚心求学,都一视同仁,力加教诲。如其所说:“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3正因为这样,孔子门下便云集众多学子,他的广大学生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无所不有。他并不按贫富、贵贱、特长、态度、老小、远近等类别而有所偏向或歧视。,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和指导、以促使学业成功。教师在教育中要平

3、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隐私。在课堂上,教师应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重视尖子生,对差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外,教师应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不是你的学生,只要他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向你求教,你就应该耐心地为他解答。教师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在分数面前抬起头来。,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采取多方面、多形式,在多种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情景中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使学生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行为指向

4、,在公平的评价体系下发展自我。,二、启发式的教育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就是众所周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

5、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启发式教学与现代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恰当时机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的许多教师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

6、况屡见不鲜。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时间。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实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我们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启发诱导,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更是独树一帜,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在因材施教方面,孔子做到了

7、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然后依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情况施以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大有启发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

8、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四、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学与思的紧密结合是孔子教育原则的重要出发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学习活动的两个方面,只学习不思考必然一无所获;反之,过多思考而不学习必然陷入困殆的境界。孔子强调把学与思统一起来,把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孔子最为强调的和重视的,他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

9、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说,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孔子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悦,“欲罢不能”。,那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呢?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

10、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如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此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也。,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今天,我们更应该像孔子那样,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二是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孔子就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

11、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天,我们应像孔子那样,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六、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

12、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比如,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一而足!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应该为孔子最为强调的。 孔子十分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时又重视思,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四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了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一面或者使两者脱节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足见孔

13、子是大力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 总之,孔子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是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孔子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会学习。在孔子看来,光有知识,没有能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七、循循善诱和正面疏导的教育原则,孔子认为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无所顾及的宽松环境,使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在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耐心、不要中途打断发言,更不可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若有学生不想发言或思想不集中,应等待一下,切勿急噪或批评斥责。相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许;教师总结,尽可能简明扼要,作到画龙点睛。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他创立的一些教学方法对广大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99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巴黎开会,在大会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可见孔子已经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让孔子那博大精深、充满智慧之光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服务,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