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78066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6.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学,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你觉得中国可以分成哪几个区域?,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什么是区域 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地理分区,一、什么是区域,1 区域的概念,我国三大自然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体现了客观性(差异的存在)与主观性(人为划分)的统一。,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划分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2 区域的特点,具备一定的区位特征 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400毫米等降水线,

2、3000米等高线,昆仑山 祁连山,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区:社会文化区,整体性(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差异性(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南、北方) 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联系) 层次性(区域具有等级: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平原) 可变性 (边界过渡性、同一地表空间不同区划方案)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明确的边界 如行政区 不明确的边界 如干湿区,3 区域的特征,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

3、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2思考,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纬度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本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夏季风、地形),长江三角洲: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松嫩平原:43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1) 地理位置差异,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2) 气候条件差异,气温和降水,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相对较少,生长期短,(3) 土地条件差异,水稻土,

4、黑土,长江三角洲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 松嫩平原黑土,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为旱田,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当地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距煤铁等资 源近,都是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少,黑

5、土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 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 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如何比较两个区域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农业、工业、人口

6、、城市、交通、商业、 科技、文化、市场、历史基础等,、人文地理环境:,方法指导,(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2)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学以致用,b,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会有所差异。,区域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案例,宜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湖口,苏皖沿江平

7、原,长江三角洲平原,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理环境,早期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由若干平原组成,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1.开发早期,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农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3.工商业发展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交通的阻隔,交通的天然水道,开垦困难,耕作业发展缓慢,不再是限制条件,农业发展较快,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地下,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原始开发期间,(2)工商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8、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3 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区域地理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发生变化,区域发展具有阶段性,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横向(静态)-空间 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纵向(动态)-时间 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9、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科技水平,某些环境因素成为限制条件,把限制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条件,方法指导: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案例中我们应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并不是说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重要提示,处于鼎盛时期(公元2世纪)的楼兰城,周围水道纵横,绿树成荫,城中屋宇鳞次栉比。当年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古楼兰国,可谓商旅云集,贸易繁忙。但却在公元5世纪末神秘地消失了。究其原因,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是主

10、导影响因素之一。 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其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最大的,这是雨养农业区不可比拟的。公元2世纪,对当地生态环境缺乏认识的内地初移入的农业居民,对起初水源丰富的楼兰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随着垦荒面积的扩大和中、上游农业的开发,用水增加,供不上水的土地就被撂荒。固定土壤的植被被取走,撂荒的土地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潜在因素被激活,邻近的沙源侵入,原有的耕作土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失。,案例2 楼兰地区的变迁,楼兰的兴衰,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造

11、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P3 传统民居,现代住宅,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活动,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

12、体轻薄;,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利于排水)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师生互动,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

13、,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2、探究活动,(1)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的文庙,又有西方古典式建筑基督教堂。夏季可在太阳岛上玩沙戏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沿途可见温带落叶落叶林和混交林,黑土地、麦田),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与繁华

14、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可领略“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胜景。骑上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体会“弯弓射大雕”的豪情,又可到蒙古包里喝一杯醇香的奶茶,以解旅途之劳。,()山西太原附近地区是典型的黃土高坡,冬暖夏凉的窑洞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民风彪悍淳朴,阳刚的美完全体現在当地。(沿途大同煤矿、平遥古城、老式民居四合院),()江苏南部平原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其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水是极好的一幅风景画。柔和香甜的

15、空氣中弥漫着当地人民你侬我侬的溫柔。(沿途苏州园林、水田),()“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雄山峻岭,林海无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鬼斧神工的美丽向你呈現出大自然的艺术。亚热带常绿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物馆等。气候、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沿途红壤),第页活动题2:,()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山寨人民的群居生活,山明水秀的风光和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绝对另你流连忘返。(沿途喀斯特地貌、大象、孔雀、长臂猿),第页活动题2:,哈尔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山

16、西太原附近地区江苏南部平原地区江西井冈山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人文景观是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深深打上了自然的烙印。造成沿途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可沿两个方向探究: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燥,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会增加,又导致景观的变化。另外沿途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平原(苏南)与山地(井冈山)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南北方分界线,黄土高原的南界 2)1月0等温线 3)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4)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5)800mm年等降水量线 6)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8)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水 系的分水岭 9)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10)小麦生产与水稻生产分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