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终极测验考卷-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77832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3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终极测验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原终极测验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原终极测验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原终极测验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终极测验考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C(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A)有“高尚的理想

2、”(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C(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5.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D(A)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

3、史趋势是B(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8.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C(A)劳动力成为商品(B)货币的出现(C)商品交换的实现(D)社会分工的存在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国家自然垄断经济(D)公私合营经济10.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种观点表明C(A)劳动可以创造一切(B)人在实践中可任意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成果(C)意识具有能动性(D)它是一种片面

4、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11.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C(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B)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C)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12.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观点说明实践D(A)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使认识具有科学性(C)为认识提供了可能(D)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3.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B(A)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

5、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C)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D)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D(A)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的基本因素(B)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的根本因素(C)决定社会进化的速度的基本条件(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7.

6、下列能够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资本是Q )D(A)商品资本(B)流动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C(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C)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20.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C(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21.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

7、许多,但不包括D(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金融风险加大(C)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B(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C)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23.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A(A)矛盾分析法(B)客观分析法(C)调查研究法(D)具体分析法24.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B(A)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C)能转移自身的价值(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就消失25.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

8、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D(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2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A)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D)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2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9、(D)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8.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是A(A)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B)人民当家作主(C)人民代表大会制(D)按劳分配29.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D(A)实际体现(B)客观体现(C)真实体现(D)根本体现3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D(A)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B)波浪式发展的过程(C)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D)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31.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社会意识D(A)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10、(C)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一致的(D)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32.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D(A)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B)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街的政治机制(C)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D)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3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D(A)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C)阶级性(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4.真理的一元性是由B(A)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B)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C)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35.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

11、区别的根本标志是D(A)生产资料私有制(B)人民当家作主(C)较高的劳动生产率(D)生产资料公有制36.“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B(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37.资本周转速度B(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

12、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3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B(A)生产国际化(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C)新科技革命(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39.“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D(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40.下列命题中反映规律客观性的有B(A)“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1.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