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77722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21教育网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物质酸碱性的辨别。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2.教学难点: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区别。教学过程:【导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教师可以拿青苹果、柠檬、没有熟的桔子展示给学生看看,也可以让学生来尝尝

2、。这些常见水果的酸味让人“回味无穷”。而这些之所以有这样的味道,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酸的物质。酸一般具有酸味。【讲授】新课讲授 1、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醋)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 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2、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酸: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指导学生扇闻。具有相同的特性。3、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而盐酸、硫酸、硝酸都属于酸,这些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3、。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HCl=H+Cl- HNO3=H+NO3-我们把SO42- Cl- NO3- 称为酸根离子。4、让学生倒一些洗涤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有些滑。生活经验:冬天,用洗衣粉洗过的手容易开裂。这些物质是碱性物质。教师向学生演示两大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观察颜色、状态。生活中,纯碱、洗涤剂、肥皂都为弱碱性物质。生活经历:家里洗碗只用自来水,不能把碗洗干净;但在水中加点洗涤剂,就可以把碗洗的很干净。学生演示:用湿布去擦有油污的烧杯,观察现象,用湿布浸一下烧碱溶液再擦,有何现象? 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这些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实验室

4、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具有碱性的物质有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5、酸碱指示剂: 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并不一定都具有特殊的气味或颜色,那我们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呢? 实验室里有一类物质可以鉴别。能跟酸性或碱性溶液起作用的物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能跟酸性或碱性溶液起作用的物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他们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作用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下表是常用的指示剂: 溶液指示剂 酸性溶液 (如食醋、盐酸) 碱性溶液 (如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紫色)变红色变蓝色酚酞试液(无色)不变色

5、(无色)变红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注意: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是化学变化,变色的物质是指示剂,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如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也可以说是紫色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但不能说是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 不溶于水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氢氧化铜等 酸碱指示剂是从植物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汁液,只要在酸性、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即可作为指示剂。 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等。6、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某些显色的物质,它们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如何自制酸碱指示剂来测量某一溶液的酸碱性呢?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取紫甘蓝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浸泡,用纱布过滤(或挤出),所得汁液即为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测试】小结 (三)小结: 酸性物质 强酸:具有腐蚀性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物质的 弱酸性物质酸碱性 强碱 碱性物质 弱碱性物质 去污能力 石蕊试液 ?(四)练习、作业 作业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