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汇总(最新编写-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7402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86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汇总(最新编写-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汇总(最新编写-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汇总(最新编写-修订)(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后要比较,余 数要比除数小) 2、基本规律:(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

2、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后要比较,余 数要比除数小)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 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 1,就添 0 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4 4、0 除以任何数(0 除外0 除外)都等于 0,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5、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5、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例 1:38 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 4 个,一共要几条船?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 2 人也要 1 条船, 9+1=10 条。 答:一共要 10 条船。 例例 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做一件成人衣服要 3 米布,现在有米布,现在有 17 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 2 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

4、能做 5 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统计第三单元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平均数份数=总和 2、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 1、2、5、10 或更多单位。 2 第四单元 年、月、日第四单元 年、月、日 1、重要日子1、重要日子: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1 月 1 日元旦节; 3 月 12 日植树节; 5 月 1 日劳动节; 6 月 1 日儿童节; 7 月 1 日建党节; 8 月 1 日建军节; 9 月 10 日教师节; 10 月 1 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 31 天31 天, 4、6、9、11 这四个月是 30 天30 天, 平年 2 月是 28 天平年 2 月是 28 天,闰年 2 月是 29 天闰年 2 月是 29 天,平年全年有 365 天平年全年有 365 天,闰年全年有 366 天闰年全年有 366 天。 3、3、一年分四季四季,每 3 个月为一季; 一、二、

6、三月是第一季度第一季度,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第二季度,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第三季度, 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第四季度。 4、4、 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 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 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 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 2000 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 50 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 507=7(星期)1(天) ,知道 50 天里有 7 个星 期多一天,所以第 50 天是星期四。 6、24 时表示法6、24 时表示法 : 超过下午

7、1 时的时刻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 12。反过来要把 24 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 13 时的时刻就减 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 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 3 时3+12=15 时, 16 时:16-12=下午 4 时。 5、时间段的计算:5、时间段的计算: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 10:00 开始营业,22:00 结束营业,营业时 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6、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年、月、日、时、分、秒。 7、7、时间单位进率:1 世纪=100 年,1

8、年=12 个月,1 日=24 小时,1 小时=60 分钟,1 分钟=60 秒钟1 世纪=100 年,1 年=12 个月,1 日=24 小时,1 小时=60 分钟,1 分钟=60 秒钟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 0 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 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 0。 把 0 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 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 0。 如 : 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 35=15, 两个因数一共有 3 个 0, 在所得结果 15 后面添上 3 个 0 就得到 30 500=15000

9、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积与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3 第六单元 面积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

10、分米。 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米=10 分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千米=1000 米 1 平方千米=

11、100 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 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 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把小数点对齐先把小数点对齐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目标: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

12、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 99 页例题 1,可以先求 3 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 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 100 页的例题 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 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

13、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 34 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4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目标:1、体会【集合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 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 a=b,b

14、=c,那么 a=c。 5 四(下)复习资料 1四(下)复习资料 1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第 1 单元单元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计算。 例如:98-46+25 6398 = = = =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 例如:36+644 = =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 例如:100(4+21) = = 2、P12: 、 、 和 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 0 的运算 一个数与 0 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 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 0 相乘,得 0。 0 除以

15、一个数,得 0。 0 不能做除数,例如 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 第第 3 单元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运算定律公式举例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a+b=b+a34+89+66=34+66+89 26+47-6=26-6+47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1、只有加法, 减法。 2、注意减法 时 要 将 前 面 的 “-” 号一起 交换。 3、在简便计 算时,一般将 加 法 交 换 律 和 加 法 结 合 6 律同时运用。 P34:乘法交换律a b=b a45825=42558 P35:乘法结合律 abc =a(bc) 125678=67(12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 算时,一般将 乘 法 交 换 律 和 乘 法 结 合 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 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