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优质说课稿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767872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优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优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优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优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优质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0.3 课题学习 :从数 据谈节 水 说课( 二) 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 *号选手,说课前,请大家看一 组画面(视频)正 是这组画片,让我选择了人教版七年 级下册第十章第 3 节第 2 课时 的内容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我将从教 材分析、 教法学法、课前准备、教学程序及几点 说明 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为学 生提供一 个参与实际统计 的机会,在经历第一课时 的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基础上,学会描述和分析 数据, 体会统计 在解 决实际问题 中所起的作用, 从而增强 学生的用水意 识, 得到人文 教育。 2、教学目标 新课标

2、 要求:“ 通过亲身经历独 立思考、 动手操作、 团结 合作、 互相交流的 学习过 程,学会合理处理信息, 发展数学应 用意识。 ” 结合课标要求及本 课特点,我 这样设立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灵活运用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描述 数据. 学习从资 料中收集整理 数据,并对收集的 数据选择合适的 统计图 进行描述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独 立思考、 动手操作、 团结合作、互 相交流的 学习过 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 发 展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 值观: 体验数和图形是有效描述 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 体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 节约用水的 紧迫性 2 3、重点

3、和 难点 本节课,我确立“培 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为重点;“能根据 具体问题选择 适当的统计图 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作出合理的 判断和预测”为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 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 学法上突出 学生的“探索 发现”。在教学过 程中立足于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 问题为 主线。思路 让学生讲,疑难让学 生议,规律让学 生找, 结论让学 生得, 错误让学 生析,小 结让学生做。 同时为了加强 教学的直观性,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我采用 计 算机多媒体 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台, 软件 Excel 三、课前准备 学生第一 课时

4、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整理的 资料和本 节作图工具: 1、一段 阅读资料、生活中的 图片、媒体 链接资料 2、两份调查 表:生活用水 统计表、家庭人均用水量 频数分布表 3、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 图工具。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通过“情景 导入课题设疑 自我探索与众不同 资源共享多措宣传归纳反思,自我提升”等四 个环节进 行设计。 其中自我探索活 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 时也是难点。 一情景导入,课题设 疑 由说课开头 的引入,自然引出 课题 :从数据谈节水。 1、直接提 问:“你能找出 课题中的关键字吗?”学生很容易找 出:数据、节水。 然后通 过开放设疑,激 发学生兴趣,产生学生想要知道

5、的 问题 链:用什 么样的数据,哪些数据,怎样来描述数据有说服力?最后 3 落脚点是生活中有 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怎样达 到节水的目的? 让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自我探索, 与众不同 为了使数据更有说服力并对手中资料进行筛选,师生经过探讨 共同设置了以下三 个活动: 活动 1:通过扇形图分析水资源现状,折 线图描述城市用水量 情况变化趋势。让学生感知水 资源的稀缺。 活动 2:通过直方图来调查 全班 54 位同学家庭人均月用水量的 范围,及用 计算后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到我 们正在浪费水。 活动 3:展示学生搜集的 图片,文字、 视频资 料,说明生活常 见的浪费水的现象有

6、哪些及有节水小妙招。 活动 1 缺水、活 动 2 浪费水之间产生了矛盾。自然引出活 动 3 我们 应该节 水并宣传节水。 具体操作如下: 活动一问题设 置: 播放视频资料,并阅读课 本 173 页,从中收集 数据,画出合适的 统 计图,并回答下列 问题: 1、地球上的水 资源和淡水 资源分布情 况怎样?人类可利用的水占淡 水资源的百分之几? 你会选 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 描述数据? 2、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 变化趋势怎样 ? 3、我市地下水 变化趋势怎样 ?如果 你是水利局局 长,你会对 市民说 些什么? 问题 1 从视频 或是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多方位来说明问题。 问题 2 因为数字较大

7、,我选择指导学生使用 Excel 中自动生成。 让 学生感受人均用水量在逐年增加。把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 的强有力的工具。 问题 3,结合市情让学生通过画折线统计图 ,与问题 2 形成强烈 对 比,从而感受 节水的必要性。而追加的问题“如果 你是水利局局 长, 你会对 市民说些什么呢?”引 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 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 4 活动二:调查全班 54 名同学的家庭月人均用水量, 并回答问题: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 经历将实际问题 抽象成 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是在 调查过学 生家庭用水量的基 础上,设置了以

8、下 问题: 1、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收集到的 数据,选择合适的 统计图来 描述 数据。 并指出家庭人均用水量在 哪个范围的最多, 哪个范围最少? 展示学生 QQ 群中的讨论:张雪遥家共三口人,平均月用水总量达 20 吨,人均月用水量 约 7 吨 其他学生提出思考: 2、按生活基本日均量50 升的用水 标准,张雪遥家是否超 过用水标 准?你家呢? 1 吨水相当于 1000升,人均月用水量7 吨相当于 7000 升 日均量: 700030 233(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 发进一步一探 讨: 3、全班人均月用水量超 过 7 吨水的有多少人?以三口之家为例,这 些家庭一小 时一共用去多少 瓶冰红茶的水

9、量? 计算: 34 个 3 口之家每小 时用水量: 343202040(瓶) 太浪费了! 情感在此 处得到共 鸣,然后自然引出活 动三。 学法总结:所有活 动中,学生都是通 过独立思考,小 组交流意 见, 发表个人观点,代表 汇报等方式 来共享资源,突破 难点。 活动三:通 过收集的生活的浪 费水资源的图片,引 发学生思考, 进 一步探 讨节约 用水的措施, 进行人文教育和爱国教育。 (三) 资源共享多措宣传 曾有人 说过:“如果人 类继续 浪费水资源,那 么人类的最后 一滴水 将是自己的眼 泪。” 5 1、生活中有 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展示学生搜集的 图片,视频 2、你认为可采取 哪些节水措

10、施? 3、可以采取 哪些方式 进行节水宣传? 鼓励学生做个拍客,当个博主, 写个帖子,用 现代化信息技 术传播 文化,把 教育从课堂延伸到 课外,多措 并举。 四、归纳小结 自我提升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 程进行小结: 请同学闭上眼睛回 忆一下本 节所学,所感。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 ),你认为重点是什 么? 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 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结束课程,享受、回味。 实践作业 1、结合统计图表和调查结 果,写一篇调查报告,说明我国水资 源短缺的形 势、水资源浪 费的情况及节约用水的 紧迫性和可行 办

11、法。 2、写一份倡议书 3、建立 节约用水的博客等 4、写出科学小论文或手抄 报 任选一题 ,也可小 组合作。利用多 种形式锻炼学生的社 会实践 能力,展 现数学 的应用价值。 五、几点 说明 1、板书设计 10.3.2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扇形图淡水 2.5% 缺水 折线图可利用 0.25% 节水 6 直方图标准 50 升 实际 233升浪费 板书条理清晰,层次明确,再 现过程,突出重点。 2、时间大体安排 情景导入 课题设 疑 自我探索 与众不同 资源共享 多措宣传 归纳反思 自我提升 7 分25 分8 分5 分 时间安排 侧重于自我探索 环节,安排合理, 层次分明。 3、整个设计 突出的特色 信息 与数学 相整合: 教参中指出:“ 教学中如果能使用 计算 机作统计图或进行统计分析, 将有利于理解 统计思想。”通 过鼓励 学生在 EXCEL 中演示生成的 统计图,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 了本节课的效率和效果。 我的 课堂我做主: 通过设置问题链和探究活 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 学生在老 师的启发引导下,通 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 ,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 评价多元化。每次小 组汇报 ,我会让其他 学生给予评价,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以上是我 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 处,请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