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64034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题解题技能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题解题技能2 “观察类实验” 的应用 样题细研 现有如下材料和用具,欲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的 形态和分布,及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 请选择最理想的材料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 材料和用具:藓类的小叶、菠菜叶、棉花叶、玉 米叶、200 W灯泡、25 W灯泡、显微镜、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等。,(一)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 细 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 或球形,可以用 显微镜观察 它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步骤 (1)取材:选取最理想的材料 三份。该材料最理想的原因是 . 。 (2)将上述三份材料分别放在载玻片中的清水滴 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3)将三个临时装片分别放在200 W、25 W的白炽灯和暗处,处理5 min。 (4)观察:先用 观察,找到相应的细胞,然后转动 ,换上 镜,调节 使视野亮度适宜,最后调节 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三)实验现象 (1)叶绿体的形态: 。 (2)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 面朝向光源,好处是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 面朝向光源,好处是 。 答案 (一)叶肉 高倍 (二)(1)藓类的小叶 藓类植物的叶子薄而 小,叶片是单层细胞,叶绿体清楚,不需加工即可 进行观察 (4)低倍镜 转换器 高倍 光圈 细准焦 (三)(1)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椭球体的正 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 椭球体 的侧 不至于被强光

3、灼伤,拓展提升 显微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显微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选用合适的材 料,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 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 植物细胞等。 (2)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 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 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3)注意制片方法 在观察类实验中常采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等。临 时装片制作有装片法、压片法和切片法。 ,压片法:用于比较疏松的材料,如根尖、花药等用较小的力即可把材料压成一薄层。压片法的一般过程是: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 装片法:把某些微小生物,如草

4、履虫、衣藻等,或某些大型生物的一部分,如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从整体上取下,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制成装片。其过程是:将材料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放盖玻片时应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产生气泡;染色或改变溶液浓度时,从一侧滴染色液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切片法:用刀片将待观察的材料切成极薄的片,用于显微镜观察。,2.熟悉此类实验的常规内容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 术、标本制作技术等。具体列表如下:,3.注意此类实验的拓展 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 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主 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 设计思

5、路;二是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 技术(如显微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关于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拓展:题中 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如下图中1、 2、3所示),请考生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 的模式图。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识别题中的三幅,图,根据课本中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可确定这三幅图分别是前期、末期、中期,并知道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再根据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画出后期的分裂图(如图中4所示)。,所以,提醒同学们要特别关注教材中有关实验内 容的复习,特别是极容易被忽略掉的知识点,要 求对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不

6、但要知道“是什么”, 还要理解“为什么”。 变式训练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 (1)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作为 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 况? 。 (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 (1)幼叶中有叶绿体这一参照物,可较清 楚地观察到细胞质流动,而幼根中无叶绿体,细胞 质流动由于没有参照物而不便于观察。(2)应该 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对象,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镜,否则可能找不到观察对象,甚至弄 (坏)脏镜头。(3)光照影响叶绿体的形态和分 布,能够加速细胞质流动。 答案 (1)幼叶中存

7、在叶绿体,便于细胞质流动 的观察,而幼根中无叶绿体,细胞质流动没有明显 的参照物,不便于观察 (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 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3)光照,随堂演练 1.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 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 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 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 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 细胞质壁分离,解析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 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细胞

8、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 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 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 象。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随着细胞的失水,液泡 逐渐缩小。外界溶液浓度越高,质壁分离所需时间 越短。高浓度的NaCl、化肥等均可引起植物细胞发 生质壁分离。 答案 D,2.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 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 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染液鉴定 蛋白质,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 醋酸洋红或

9、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叶绿体 中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实验室 通常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NA粗提取实 验中,利用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来提取DNA。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双 缩脲试剂,苏丹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试剂。 答案 D,3.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生活状态下的线粒体 和叶绿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观察线粒体需染色,叶绿体则不用染色 B.高倍镜下看到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 球形 C.观察生活状态下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材料都是 菠菜叶 D.观察临时装片时,都要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解析 线粒体无色需染色;叶绿体中有叶绿素等色

10、 素,呈现绿色,所以不用染色。在高倍镜下看到的 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菠菜叶可用 于观察叶绿体而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因为叶绿体 的绿色会掩盖线粒体的染色效果,影响实验观察。 观察线粒体,一般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材料。显 微观察的顺序是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答案 C,4.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过程叫分离,作用是使根尖组织细胞分散开 B过程叫漂洗,主要目的是洗净解离液 D过 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使细胞相 互分散开 E过程中需要先在高倍镜下找到分 生区细胞,才能继续观察,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洋葱根尖

11、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的理解能力。图中A过程叫解 离,其作用是使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B过程叫漂 洗,主要目的是洗净解离液,便于染色;C过程是 染色体着色,便于显微观察;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 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使细胞相互分散开;E过程 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才能 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答案 B,5.下图是某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此图是在 镜下观察到的 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2)如果图中细胞被麻风杆菌寄生,效应T细胞与它 密切接触后,效应T细胞能释放 , 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这在免疫学上属于 的过程。 (3)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上图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 。,(4)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 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肯定 会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细胞除了细胞膜以 外,还有如图中的 (填序号)等所含有 的生物膜。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与该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 答案 (1)电子显微 动物 (2)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 (3)细胞核主要呈绿色,细胞质主要呈红色 (4)大于 (5)前者无细胞核,而后者有,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