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5992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记者要注意的采访礼仪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 访 礼 仪,百度文库 DJM,礼仪在采访中的重要性,新闻记者的职业决定了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采访活动中,记者良好的形象易于被被采访者接受,并对记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自愿建立与记者的合作。反之,则大相径庭。,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颁奖礼仪小姐,何谓“礼仪”?, “礼”字指的是尊重(对自我、对他人) 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 “仪” 者,仪式也 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 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

2、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采访前 采访中 采访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准备好的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Maslow ):“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你总是倾向于把所有问题都看成是钉子”。 第二、详细的采访提纲 包括采访目的、采访主题、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步骤、问题列表。预计可能出现的麻烦及解决办法!,第三、联系采访对象 确定你的采访时间和地点(切忌“反主为客”) 把你的采访提纲用电子邮件或书面的形式给对方,以便使对方有充足的准备。(临时采访有时会省略) 第五、准备采访用具: 挎包、铅笔、水笔、采访本、相机、录音笔、 DV 等 提前 5 到 10 分钟过去。,采访中要注意

3、的礼仪,介绍礼仪 由高到低,位尊者有优先知情权; 由近及远,根据位置远近; 顺时针方向;,握手礼仪 位尊者先伸手(女士先伸手) 同尊者握手,双手或右手,积极伸手,握手要有力;同级者伸右手,握手也要用力; “蜻蜓点水”是不礼貌的,表示“我鄙视你,不想理你”,索要名片 有时候是采访前,有时候是采访后,看情况而定。 作为学生一般来说都只是索要,而不是交换名片,对方知道你是学生,如果对方愿意会主动把名片给你;有的时候,如果对方忘了,你可以说,“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您请教,不知道怎么联系您方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请赐名片。,鲁豫有约,体姿,站姿 身体直立、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

4、前交叉,交叉时右手置于左手之上,站累时一只腿可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正直。 坐姿 平稳落座后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上身要直,手自然置于双膝或椅子扶手上,头部保持平稳,目光平视,需要侧坐时,应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头部应向前略倾。,仪表(着装、化妆),TPO原则 TPO是英文Time place object三个词首字母的缩写。 T代表时间、季节、时令、时代; P代表地点、场合、职位; O代表目的、对象。 作为学生记者,具体怎么样着装比较合适? “分清场合,上下统一”。,案例一 穿着不得体引人反感 08年 8 月,美国某知名金融机构的总裁来华访问,并在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的安排下,接受了国内

5、十几家财经媒体记者对他的专访。采访结束后,总裁对自己的公关总监抱怨,是不是邀请来的不是专业的财经记者,或者对本次采访不够重视。原来,总裁看到前来采访的个别记者穿着非常随便,男记者穿着短裤、凉鞋,而有的女记者则穿着低胸露背的夏装。这和被采访的总裁西服革履的穿着与五星级酒店会宾厅的场合都十分不相称。,言谈,从语言学角度看,音频、音速、音量的不同,会表达出不同的信息,这些都于采访效应紧密相关。 提问时宜多用平等商讨性的祈使句为佳 诸如 “ 请您谈谈好吗? ” 、 “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 等 生硬、尖厉、粗暴的语气音调,必然不能使被采访对象敞开心扉,甚至对记者产生抵触情绪。 要求:采

6、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采访时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在提问和交流上直接表现出来。 切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信口开河,过多重复或解释并不深奥的问题或观点,以及过分死缠烂打或使用欺骗手段。,案例二随意打断被采访者谈话 某报社记者在参加一个企业的新闻发布活动时,因为听到其他新闻单位记者的提问有点词不达意,于是就打断了其他记者的提问,开始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在被采访对象正就他的问题准备展开更为详细的解释说明时,该记者感觉自己已经得到了需要的答案,不需要进一步的信息了,于是又打断对方的回答,接着问另外的问题。和他一起采访的记者纷纷对他的做法表示不满,可是他自己却满不在乎,认为这就是他采访的独特“风格

7、”。实际上,这不是采访“风格”的问题,而是不礼貌、不懂得尊重的表现。,案例三 在提问艺术上,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塔法拉奇堪称典范,在新闻采访中她以善于抓时机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闻名于世。十几年来,她走笔天下,先后采访了 30 多位国家首脑人物,素有 政治访问之母 称誉。她采写的报道影响很大,在采访中以提问尖锐泼辣、深刻精到著称于新闻界。采访中,她表现得落落大方,不亢不卑,思路敏捷,提问犀利,并能一矢中的,又不失礼节。大胆泼辣的提问,使她能够把读者最关心的,事关重大的焦点问题,及时地提出来,报道出来,因而,她采写的新闻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深刻、极受读者和政治家们的喜爱。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

8、的礼仪风范。,特别提醒:,要获得最佳采访效果,不可一味采取尖锐泼辣的提问方式 应刚柔相济、彬彬有礼,否则,会弄得不欢而散。 提问尽管尖锐,但不能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能损害现场访问谈话的融洽气氛,应该是 “ 二人台 ” ,而不是 “ 独角戏 ” 。 尖锐的提问必须尖锐到点子上,并且控制在适当的气氛中。,致谢,分类:口头致谢(当面致谢、电话致谢) 书面致谢(感谢信、便条、贺卡、 电子邮件等) 口头致谢: “谢谢您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这类使用敬语的、婉转客气的口头致谢方式能充分表达你的真诚和善意,使对方了解你的心意,同时,也为今后可能进行的采访留下了“伏笔”。,采访中的礼仪,介绍礼仪 握手礼仪 交换名片 体资 仪表 言谈 致谢,采访后的礼仪,1 、在稿子成稿的早期,要把初稿送被采访人审阅,签字。 2 、告知被采访人确切的发表时间、期数、发表栏目,电话、信件、邮件都可以,最好是可保留的。 3 、在稿件发表后,给被采访人邮寄刊物或报纸,并再次致谢!,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