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55712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民族国家想象和叙事:五六十年代 小说创作概观 【本节看点】 1 民族国家想象 本时期小说发展的脉络 两种体裁两跃迁 两大题材两大支柱 民族国家想象 (英)迪克特安德森: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报纸和小说是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重要形式。,一、三个阶段三起落 150年代初期:平稳与波澜 起: “现代”作家的“当代”转向。 巴金、张天翼、周立波、艾芜等; 解放区或部队成长起来的作家成为新中国小说创作的基石或中坚。赵树理、马烽、西戎、柳青、孙犁、杜鹏程、梁斌、吴强等; 新中国崭露头角的文学新秀。如李凖、王汶石、王蒙、刘绍棠、王愿坚、茹志鹃、刘真等。 落:严苛的批评和批判。1951年对萧也

2、牧“小资产阶级文艺倾向”的批判。,250年代中期:百花与风暴 起:“百花文学”或“百花时代”,一是揭露社会阴暗面和批判官僚主义的作品;二是突破题材禁区描写婚姻爱情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落:一批小说被打成“毒草”,一批小说家被打成“右派”。 3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兴盛与狂潮 起: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 。“红色经典”的成批出现,如“三红一创”及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山乡巨变等 。 落:文艺大批判对新中国小说创作成果的否定。,二、两种体裁两跃迁 1短篇小说:从短篇故事到短篇小说 赵树理:“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 冯雪峰:“感动性不强,反

3、映现实斗争不够深刻,它所反映的矛盾很容易解决” 茅盾:“这个说法就是:短篇小说取材于生活的片段”。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流水账”似的叙述渐让位于“横断面”,故事中心向人物(性格)中心转移,某个场景画面、某种情绪心理、某种情趣氛围都可以构成短篇小说的艺术要素,短篇小说的艺术形态在可允许的规范内已经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多样化。,2长篇小说:从传奇到史诗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孔厥、袁静和马烽、西戎分别是带着传奇体(形式上是章回体)的新儿女英雄传和吕梁英雄传进入新中国。 “革命英雄传奇”:“因为,一,它比普通的英雄传奇故事要有更多的现实性,直接来源于现实的革命斗争;其次,它又比一般的反映革命斗争的小说

4、更富于传奇性,使革命英雄行为更理想地富于英雄色彩。” 徐光耀的平原烈火(1951)、知侠的铁道游击队(1954)曲波的林海雪原(1957)、刘流的烈火金刚(1958)、冯志的敌后武工队(1958)等。 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冯雪峰说:“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这还是第一部。” :“从更高的要求说,从这部作品还可以加工的意义上说,也总可以是这样的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 。, 史诗体以其宏大规模、深刻思想、完整的英雄形象、庄重崇高的艺术风格成为新中国长篇创作的理想。 “史诗风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作家们所企慕。形成了“史诗情结”。红旗谱、红日、青春之歌、创业史、三家巷(及苦斗)、苦菜花(及

5、迎春花)、上海的早晨、红岩等“红色经典”。 三、两大题材两支柱 (一)革命历史题材:从“历史”中析出的“革命历史” 【本节看点】 1 历史与小说 2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意识形态功能 3 红旗谱、红岩、百合花、青春之歌, “历史”与“小说” 主流有“史传”传统,通俗有“讲史”传统。 “史入小说”,形成了“传志”、“演义”两种形式。 “历史小说”是个悖论历史真实/故事虚构 “小说”,Fiction一词有“想象”的意思,但更主要被解释为出于某种观念或意识形态,对材料加以选择、组织说明现在。 “合法性论证”功能,即用过去的事情解释现在为什么是这要,或者说,用既往说明当下。, “革命历史小说” 60年代初

6、,“革命历史题材”的说法才渐渐流行开去,最初的含混也逐渐澄清,“革命历史”成为从“历史”中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而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历史叙述就被归入“历史小说”。 冯雪峰评价保卫延安时说:“它描绘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的写出了人民是如何战胜敌人的生动历史中的一页”,革命为什么成功? 由于革命历史小说具有为革命作合法性论证、将革命斗争历史化、打造国民关于革命的集体记忆等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常常被列在首要的位置上,新中国的评论家或文艺领导人在谈论某个阶段的文学创作成就时,经常强调:“

7、首先必须提到的是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小说”。 怎么写?写什么?,1 革命的合法性论证和历史化:红旗谱 革命历史小说承担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为革命做合法性论证,即以艺术的方式来说明革命斗争及其胜利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这是关于真理性的说明;要把革命斗争历史化,就是把那些革命斗争的生活片断和故事整合成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逻辑上具有因果性的“革命历史”,这里包括“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 。 朱老忠和严志和两家农民三代人 /冯老兰一家地主的两代人, “楔子”:讲述革命的起源,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对革命的真理性和正义性的说明。,

8、正文:压迫反抗、 不觉悟觉悟、失败胜利。 这三组情节模式构成了一个 将革命历史化的完整序列, 同时也将合法性论证包容于 其中。 “一个兼具有民族性、时代 性和革命性的英雄人物的典型”。, “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玩鸟、“磕胜利头”、“喝胜利酒” 等等。 对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吸收和改造。 将民间相濡以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同人物的阶 级地位联系起来,使得这份侠义成为阶级情感的生动体现;将民间不畏官府、不畏强权,只为公正和平等的侠义精神同现代革命追求自由、平等和人类的解放的理想嫁接起来,从而这个人物的“侠义”之“义”转变为“正义”之“义”。,打造关于革命的集体记忆:红岩 革命历史小担负着打造国

9、民关于革命的集体记忆的重要功能,这也是批评家们常说的“文学作品的这种革命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是最为我们所看重的” 。 “过去的形象一般会使现在的社会秩序合法化。这是一条暗示的规则:任何社会秩序下的参与者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建立一个开端的企图,不可避免地要回溯一种社会记忆(亦称为集体记忆)模式 ” 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 仪式是“受规则支配的象征性活动,它使参加者注意他们认为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和感情对象。” 残酷的施虐慷慨的演说众人的景仰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 “现在愿意说了吗?”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依然是那么平静。 “十指连

10、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 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 “说不说?”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 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有一阵泼水的声音 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的一丝呻吟。人们紧偎在签字门边,一动也不动。 “他们以某种方式被排除在普通人类热情与脆弱的日常循环之外,好像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活着的死人,虽然活着,但已经被排除在自然力量的普通循环之外即是说,好像他们拥有另一个躯体,一

11、个超越了普通生理躯体的崇高躯体。”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齐晓轩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崛立在一块巨大高耸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 “扫射吧!”他把双手叉在腰间,一动也不动地分开双脚,稳稳地踏住岩石。“子弹征服不了共产党人!”齐晓轩苍白带血的脸上露出冷笑,让鲜血从洞穿的身上流出,染遍了脚下的红岩 僵化中的目光,渐渐昂向远方。齐晓轩仿佛看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展回旋,渐渐溶成一片光亮的鲜红他的嘴角微微一动,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 我已经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

12、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也许你可以逃跑,可是你们无法逃脱历史的惩罚。” “你不敢承认,可是不得不承认”你们的阶级,你们的统治,你们的力量,已经被历史的车轮摧毁,永劫不复了!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改变不了你们的命运:潜伏、破坏、上山当土匪,难道能挽救你们的毁灭?你自己心里也不相信这些!你们看看人们的力量,看看人民的胜利,你敢说不害怕?不发抖?不感到空虚与绝望?你们的前途,只有一片黑暗!“, “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 福柯 超历史主义符号以未来历史主体身份宣告旧时代必然

13、灭亡的结局和一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国家的人格化”,也就是说江姐、齐晓轩、许云峰等“红岩英雄”的塑造,隐含了一个国家或者执政党(阶级)对自我的设计(想象)和认同。,3 革命历史的女性叙事:茹志鹃、刘真和青春之歌 茹志鹃 茅盾:“作者取材于解放战争的作品,更胜于取材于大跃进时期的作品”;冰心:“茹志鹃是以一个新中国的新妇女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分析解放前后的中国妇女的”,她“不放过她观察里的每一个动人的细腻和深刻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妇女的,从一个女读者看来,仿佛是只有女作家才能写得如此深入,如此动人!” 茹志鹃:就是记忆的筛子“把大东西漏了,小东西却剩下了,这本身就注定我成不了写史诗的大作家”

14、。,百合花: 细腻的情感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 充分调动细节的描写来构成生活片断。 刘 真 刘 真 :“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写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写童年的那些篇章。” 英雄的乐章(1959年) “你知道,打仗二字是用血写成的,你叫我暂时休息一下吧”;战争,“使多少个亲爱的笑容永远消失了。那些同志临死,有多少话要对这个星空世界诉说呀!”, 杨沫的青春之歌 首先,它是由女作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其次,它是叙述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转变为先锋战士的“成长”小说,其三,它是一部具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其四,它是一部较多地涉及到恋爱与革命之复杂纠葛的小说。 以革命者的“成长”作为贯穿作品的

15、主线。小说是用三次决裂演绎了这一过程。 与养母亦即封建家庭的决裂。 与余永泽的决裂可以说是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决裂。 是与小资产阶级自我的决裂。,在集体记忆中融入了相当充沛的个人记忆 。 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这三个男人的爱情纠葛,打破了男性作家惯常的一男数女模式。 这使得作品对主人公“成长”的叙述就有了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的双重意味和两条线索:一条线索以革命斗争的大世界为中心,叙述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另一条线索以个人生活的“小世界”为中心,写林道静的爱情生活和情感历程。 郭开 :“书里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的”。

16、,(二)、中国乡村的现代性想象:农村题材小说 【本节看点】 1 从“乡土”到“农村”的置换 2 赵树理、周立波、柳青、李准、浩然 从“乡土”到“农村”的置换: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茅盾: 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是看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两种不同的观照、想象和书写方式:同古旧的、静态的、凝滞的“乡土”相比较,“农村”则是蛰伏着、酝酿着或者已然存在着变动或者革命的因素。 于客观方面说 ,“革命”构造了乡村的新的现实;于主观方面说,“革命”促成了观照乡村的新的视野 。 周扬:“写农村土地斗争及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