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54750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0.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吕 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

2、orld are affected by disasters every year, Mary Todd, co-author of Facing up to the Storm.,事实上,这就是饥饿。 一位饥饿的爱尔兰农民在土豆危机时说道,埃尔津詹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巨大的坟墓。 1939年土耳其埃尔津詹地震中的一位幸存者说道,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从古至今,公元年月日,维苏威火山爆发,罗马古城庞贝被湮没,整个城市直接从世界上消失。,526年安提俄克、叙利亚大地震,死亡人数25万人以上 542年东罗马帝国瘟疫,30万人死亡 1347-1351年欧洲黑死病,7500万人死亡 14世

3、纪中国的旱灾、饥荒和传染病,死亡人数900万以上 1520年墨西哥天花传染病,400万人死亡 1556年中国大地震,83万人以上 1755年里斯本、葡萄牙大地震,5-10万人死亡 1845-1850年爱尔兰马铃薯危机,1029552人死亡,1180409人移民,经济损失7亿2千5百万美金 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24.5万人死亡 ,无论发达还是落后,2011年3月12日,日本东北地方宫城福岛岩手,9.0级,并引发强烈海啸。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6.3级地震。 2010年8月7日,中国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1月12日,海地,7.0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中国

4、汶川,8级地震。 2005年8月25日,美国,Katrina飓风。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 ,内容构成,导言 城市地震灾害 城市洪涝灾害 城市地质灾害 城市气象灾害 城市火灾 安全城市建设途径及案例,1导言,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 从560 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极易导致社会失序、分配失衡、百姓失业和道德失范以及各种生产事故,是社会风险的“高发期”。而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面临着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带来的的双重挑战。提高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

5、关注的问题。 本章内容框架: 1.1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1.2城市安全问题的新特点 1.3安全城市的评价体系,1.1 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0世纪60年代,灾害被认为是对社会的全部或者部分基本功能造成巨大破坏和危险的不可控事件。 随着易损性概念得到重视,灾害被认为是极端的物理自然力与易损的人类群体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社会破坏与人员伤亡。 灾害的双重性逐渐被认识:灾害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而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是自然系统与人类物质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 城市灾害是发生在城市区域,承灾体为城市的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二者兼有的原因造成的一切对城市生态环境、物质、人文建设和

6、发展,尤其是对生命财产等造成或带来危害性后果的事件。 易损性和双重性是理解灾害的两个关键概念,1.1 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城市灾害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城市自然灾害(如城市地质与地震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海洋灾害等)和城市人为灾害(如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流行、生产事故、环境公害、城市生物灾害等)。 根据城市灾害发生的时序和因果关系,可以分为原生灾害(导致次生灾害的主灾)和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1.1 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1996-2010)中,把地震、洪水、气象灾害、火

7、灾和地质灾害等五大灾种列为导致我国城市灾害的主要来源,它们同时也是国家认可的主要城市灾种。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城市管理者及城市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要从城市自然灾害、城市人为事故、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城市社会恐怖事件四个层面去把握城市安全的态势。 这些城市灾害具有几个一般性的特点:(1)突发性;(2)大多数情况下的不可预测性;(3)具有次生性、衍生性;(4)很大的破坏性,1.2 城市安全问题的新特点,1.3 安全城市的评价体系,第一种评价体系:根据风险内容的不同来进行指标分类 这是现有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指标分类方式。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两大类

8、,又可在两个大类之下划分若干小类。,1.3 安全城市的评价体系,第二种评价体系:根据影响城市安全的正面以及负面因素来划分指标 这种划分方式可以更好的体现出一个城市作为一个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负面的因素依然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两个方面;正面因素包括抵御危险的能力以及恢复的能力。,“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3 安全城市的评价体系,第三种评价体系:从不同性质的城市空间产生危险的概率来划分指标 这种分类方法与城市空间质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利于识别城市的不安全空间。,汪丽,王兴中. 对中国大城市安全空间的研究以西安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2003(05).,2城市地震灾害,地震是城市最突出的

9、灾害之一。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按其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 本章内容框架: 2.1城市抗震防灾主要措施 2.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案例,中国地震震中分布(2300B.C.-2000A.D.)图,2.1 城市抗震防灾主要措施,1)城市建筑物抗震设计 我国2010年12月1日颁布了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全国采用统一的设防原则、设防目标,建筑防御地震的标准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资料来源:张红红.防震减灾引导城镇规划与建筑再生

10、.城市环境设计,2008,(06),日本抗震建筑设计施工要求 抗震建筑体现在形体抗震设计和结构选型、结构设计等几方面,具体措施有: (1)建筑的选址:按建筑物的性质和重要程度选择建设场地,对生命线工程、政府机关和大量公共建筑严格避开不易建设的地段。 (2)地基处理:确定场地后对地震地质和工程地质进行勘察,以勘察的数据进行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对于地质较差的场地要进行地基处理。 (3)建筑形体:简单的形体抗震性能好,建筑平面力求规则、对称、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 (4)以基本烈度为依据,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合理确定抗震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

11、失抗震能力。 (6)建筑的抗震技术,耐震、制震和隔震技术在日本建筑中已广泛应用。,日本针对房屋防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2)城市交通生命线,城市生命线系 统防震规划,美国提出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地理条件及城市规模,设有足够数量的对外出口,市区道路要确保与重要交通枢纽(机场、车站、港 口、码头)的连接。,日本神户市重建规划将港口建设和交通网络建设和修复列为振兴“都市活力”中除产业振兴之外的主要内容,形成海、港、空相结合的交通网络和防灾中枢据点。,一般来说,震后城市交通的生命线要依赖平常在交通组织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地面正常交通作保障。在国外,每次大地震后,公路抗震设计规范一般都会进行补充和修

12、订。,2)城市交通生命线,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规划,作为灾后附近居民的紧急疏散场地和中转地点,要求就近布置,居民可以在510分钟之内到达,临时避难场所,灾后收容附近地区居民,使其免受伤害,在相当时期内供避难居民生活的场所,配备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居民在地震期间避难,以及灾后进行紧急救助、重建家园期间供灾民长期生活的场所,配备供水、供电、通信、物资与人员运送、卫生防疫、厕所、指挥、保卫、消防等设施,固定避难场所,中心避难场所,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4)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5)建设城市抗震减灾规划体系,5)建设城市抗震减灾规划体系,2.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案例,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

13、,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灾后12-24小时之内,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社区防灾机制,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家庭防灾准备,“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1)在平常注意防火,(2)准备灭火器和消防用品,(3)想办法防止家具等的倒塌和窗子玻璃等落下来,(4)考虑住宅外部的安全对策,检查和修缮院墙等,(5)准备好水、粮食、医药品、携带式收音机等紧急外出用品,(6)预先确定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的 家属成员的分工 、避难和联络方法等,(7)积极参加都、区市町村主办的防灾训练和防灾事务,(8)协作町会和自治会等建立地区和社区的相互合作机制,(9)在灾害时有需要救 援的家庭成员,在方便

14、的前提下事先向居民组织或消防署及警察岗亭等通知,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2)汶川地震后区域安全建设框架,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对区域安全和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规避自然灾害危险点或紧急治理危险区,最大限度降低致灾因子的强度;通过提高基础设施与居民住房的抗震性能,从而降低承灾体脆弱性;通过灾区避难场所建设与应急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来提升区域灾害管理能力。,2)汶川地震后区域安全建设框架,3)南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等级,3)南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4)重庆城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重庆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

15、以及水文气候条件,市内及周边存在多条断层,虽然抗震设防烈度较低,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位的变化将改变地应力场的分布,有可能导致库岸沿江城镇包括重庆主城区地震危险性的加剧,抗震防灾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重庆市避难场所的适用面积、服务半径及基础设施,重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立的原则,(1)安全原则。,(7)灵活性原则。,4)重庆城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城市洪涝灾害,洪涝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约5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受到洪涝的严重影响。洪涝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地区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各地较大的暴雨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每两年

16、一次。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多次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灾害。 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强,容易与其他自然灾害相互影响,产生连锁反应。暴雨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下能够演化为洪水、涝渍、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自然现象和灾害,又可进一步演化为水土流失、血吸虫、瘟疫和次生洪涝灾害。,本章内容框架: 3.1城市洪涝灾害定义及分类 3.2城市化与洪涝灾害 3.3城市洪涝灾害防御,雨涝指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因渍生灾的现象。海面突然上升,使海水登陆而泛滥也可以造成洪涝灾害。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很难区别,所以通常称作洪涝灾害,洪水:是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堤、道路和桥梁被毁、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洪涝灾害,3.1 城市洪涝灾害分类及定义,洪涝灾害按灾害成因分类,3.1 城市洪涝灾害分类及定义,城市在发展,洪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近几年不分南北,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