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53053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90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这两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陈桥兵变,东京,二、北宋局部统一 1.方针 2.统一意义,一、北宋的建立,二、北宋局部统一 1.方针 2.统一意义,先南后北,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

2、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精兵,加强中央集权,藩镇割据,君弱臣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930页完成下列表格。,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军队的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分化事权,削弱相权,1、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2.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5.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皇 帝(权力集中),收精兵(兵权,夺其权(行政权),制钱

3、谷(财权,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地位和待遇降低,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

4、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表现一: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表现二: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一、保全柴氏子孙; 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三、不加农田之赋。,宋太祖的 “遗嘱”,这三条“遗训”,被王夫之誉为“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

5、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三、重文轻武的政策,神童诗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原因: 2、措施:(1)(2),发展科举制 1.措施: 2.作用:,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材料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1)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6、文治局面,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二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消极作用: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形成了“冗官”“冗费”“冗兵”和积贫积弱的局面。,积极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