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52867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39张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问: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课前问: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 ( )外交政策。2、1953年底,( )首次提出( )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 )和( )完整,互不( ),互不干涉( ),( ),(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3、1955年,( )参加( )

2、会议,提出(“ ”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来了”,1971年11月8日,时代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10月,总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秘书处,性质,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旗正中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徽记是一幅从北极鸟瞰的世界地图,由橄榄枝组成的花环拱托,象征世界和平。,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苏

3、中)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背景:,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时间:,1971年10月25日,3.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8,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赞成票中亚洲19,非洲26,拉美7,欧洲23。,毛主席形象的指出 : “这是非洲黑人朋友把我们抬进去的 。”,2.时间: 3.会议: 4.意义:,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方红一号,P86问题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东方红一号,P86问题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三:毛泽东曾表示:“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材料二:随着亚非拉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总数

5、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2、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支持中国。,3、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美国霸权地位削弱。,(最重要原因),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二 1969年初,尼克松入主白宫时,摆在他面前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摆脱困境,尼克松试图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1.原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对付苏联的实力。,材料一:70年代美国还深陷在越南战争之中;西欧日本的崛起削弱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阶段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 -改编自高等教

6、育出版社世界当代史,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四 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1.原因(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改善关系可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美国: 美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 中国的国际地位

7、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改善国际地位。 中苏关系恶化,关系改善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美运动员科恩和中运动员庄则栋1971年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反应:,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二、中美关系正常化,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就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也为尼克松访华探路。,(2)基辛格秘密访华,(3)破冰之旅1972年尼克松访华,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

8、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节选 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问题: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1972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4)中美正式建交:,美国

9、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美方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解读外交辞令,(3)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思考:从60-7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你认为制定外交政策是以什么为最终出发点的?,国家利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

10、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1949-1979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新热潮。,“建交潮”,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第三篇章 走进新时代 全方位外交,三、全方位外交,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三、全方位外交,(1)

11、、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2、外交活动:,三、全方位外交,(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4)、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的外交布局。 (2)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3、外交成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三、全方位外交,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新时期外交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外交成就的影响:,四、全方位外交,中国“蓝盔”维和部队,维和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