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744754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 我是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 _上读到王宏甲这本新书的。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作家说,王宏甲的名字我知道,但这本书的名字我看不懂,我知道有协约、违约、公约、条约,不知道还有个“塘约”。我告诉他,塘约是贵州安顺的一个村,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名字,村里应该是有塘的,不光有塘,还有两条河,一条叫洗布河,一条叫塘耀河,洪水一来两条河的水就暴涨,把村里的田地都淹了。“塘约”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约定,一个由村里共产党员带头、老百姓共同响应,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盟约。靠着这种约定,他们齐心协力

2、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攻坚的道路,一条实现富裕幸福梦想的道路,一条具有农村发展典型意义的道路。塘约道路既不同于华西村模式,也不同于小岗村模式,但两者的成功经验都在这里得到借鉴。塘约是革命老区,是红军走过的地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王宏甲通过塘约困惑、塘约经验、塘约模式、塘约道路,讲述了 _社会主义道路在基层的成功实践。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国道路。 王宏甲是讲的高手。书中有这样一段:“当晚,(左二牛的)父亲主持家庭会。父亲问儿媳妇:这个村主任,你同意不同意他干。儿媳妇说:他想做的事就做吧,我从来都没拦着他。父亲说:村干部要付出的,没有你支持,他干不下去。儿媳妇问:咋支持?父亲说:你就

3、支持他两点,一是他有事,随时要走的,你不能拖后腿;二是有人来找,端椅倒茶要及时,找你吵架,你也必须先倒茶。儿媳妇说可以。然后问二牛什么态度。二牛说牛还在。父亲说:没必要老想着挣钱你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是福气啊!第四天,二牛就把牛全部卖了,开始当村主任。”一段朴素的白描,描绘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共产党员、老农民、老父亲形象,描绘了一位敢于担当的年轻村干部形象,描绘了一位朴实、明理的农村媳妇形象。这个家庭会的故事让人想落泪。像这样的故事,书中有很多。王宏甲的白描功底很深厚,字里行间,让我们似乎读到了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孙犁的荷花淀。通过一本书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讲述中国社会的故事、改革开

4、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塘约道路的意义。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关键词中国故事。 故事的主角当然是人物。塘约道路的故事是从村支部书记左二牛、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写起的。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使三位基层干部不期而遇地集中在一个画面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什么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什么叫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庄是中国社会一个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终端、执行终端、受益终端,基层组织、基层政权至关重要。在11人的干部会上,大家对合作社、就医、就学、基本

5、建设、土地流转中心等问题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落地的, _ _在小岗村提出的“四个不能”是怎样实现的,农村深化改革、基层民主建设是如何推进的,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在基层是怎样落实的。一句话,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关键词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是王宏甲这部塘约道路最突出的三个主题,是对 _ _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前两年,王宏甲曾有一本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一书,书里梳理了从尧舜禹、汤文武等中华先圣的民本思想,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6、再到 _ _的人民观,视野宏阔,思考深邃,思想性强。这部塘约道路可以说是人民观的农村版、基层版、实践版。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书写 _主人、推动进步的主力,讴歌人民就是赞美英雄。我认为,王宏甲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再一次为我们塑造了人民的群像、英雄的画卷。 近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京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 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认为,塘约达到了土地所有者、

7、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统一。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应该明确承包制的必要性,塘约是在承包基础上的推进、完善,不是简单地重回集体化。专业化生产才能让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守英教授表示,塘约经验一是对农民和集体关系的变革。过去的集体制是模糊产权界定,这里是全面的产权确定;二是对公与私问题的触及,承包制解决的个人利益,但集体公有财产的归属没有顾及;三是产业分工合作,规模扩大,具备发展前景;四是村治和党支部的关系,新的村规民约,结合了传统的村治和共产党的管理,值得关注。 日前,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

8、中心举行。 连日来,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约道路一书,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该书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扶贫攻坚为主题,反映了当下贫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脱贫故事。我们关注和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看故事的表象,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 启示之一:只要同心协力,就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各地脱贫攻坚激战正酣。攻城拔寨、脱贫摘帽,往往越是到最后越是艰难。面对“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到底如何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9、各地都在结合不同实际探索路径、寻找答案。应该说,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启示之二: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生活是创作的深厚沃土,人民是创作的不绝源泉。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报告文学塘约道路一书

10、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应,再一次地印证了文艺创作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该书作者王宏甲以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通过一年多在塘约村的深入采访、写作,记录下这个小山村一个个撞击心灵的真实故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农村波澜壮阔的画卷,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胜利号角,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_,让人们看到农村脱贫的新路径、中国农村的新希望。 总之,研讨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经济发展和文艺创作的双赢。 以上是关于2018年塘约道路心得体会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道路,人民、故事、脱贫、农村、中国,一个,基层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