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74230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 名 称 年产4500吨聚氯乙烯的反应器设计 课 程 名 称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学 生 姓 名 林 学 号 1340902005 系 、专 业 生化系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 导 教 师 戴云信 2016 年 6月 20 日 目 录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概 述41.工艺设计计算51.1设计依据51.2设计方案51.3工艺计算51.4设计方案的选择91.5工艺流程图92.热量衡算102.1热量衡算总式102.2每摩尔各种物值在不同条件下的值102.3各种气相物质的参数如下表112.4每摩尔物质在80下的焓值112.5总能量衡算122.6 换热设计132.7

2、水蒸气的用量133.设备设计与选型133.1 反应釜体及夹套的设计计算133.2 搅拌器设计173.3 夹套式反应釜附属装置的确定18参考文献21总 结22致2320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项目年产4500吨聚氯乙烯的反应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1、 生产规模4500 吨/年2、 生产时间:连续生产8000小时/年,间隙生产6000小时/年3、 物料损耗:按5%计算4、 乙炔的转化率:98%,其中副反应占1%。三、反应条件反应在等温下进行,反应温度为180,以活性炭为载体的氯化高汞为催化剂,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催化剂的生产能力为70kg氯乙烯/M3.h, 催化剂

3、使用寿命为一年。四、设计要求1、 反应器选型及方案设计对所有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本次设计的设计方案。 2、反应部分的流程设计(画出反应部分的流程图) 3、反应器的工艺设计计算生产线数,反应器个数, 反应器体积。反应器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4、搅拌器的设计对搅拌器进行选型和设计计算。 5、画出反应器的装配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设备管口方位图。 6、设计计算说明书容 设计任务书; 目录; 设计方案比较; 工艺流程图设计; 反应器的设计 搅拌器的设计; 设备装配图;设计总结; 参考资料。7、绘制主要设备的装配图。 用A3图纸绘制主要设备装配图(图面应包括设备主要视图

4、、局部视图等,并配备明细表、管口表、技术特性表、技术要求,设备管口方位图等),要求采用CAD制图。 指导老师:戴云信2015年6月16日 概 述此次课程设计,是结合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程的容及特点所进行的一次模拟设计。它结合实际进行计算,对我们理解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做课程设计,我们不仅熟练了所给课题的设计计算,而且通过分析课题、查阅资料、方案比较等一系列相关运作,让我们对工艺设计有了初步的设计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解决所遇难题,对我们养成独立思考、态度严整的工作作风有极大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从事这个行业做好铺垫。本次课程设计为年产4500吨聚氯乙烯的反应器的设计,是结合化学反应工程这门

5、课程的容及特点所进行的一次模拟设计。它结合实际进行计算,对我们理解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做课程设计,我们不仅熟练了所给课题的设计计算,而且通过分析课题、查阅资料、方案比较等一系列相关运作,让我们对工艺设计有了初步的设计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解决所遇难题,对我们养成独立思考、态度严整的工作作风有极大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从事这个行业做好铺垫。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相信同学们在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本设计包括:方案讨论、设备设计,工艺流程等容,涵盖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知识,对我们进一步掌握课本知识很有益处。同时,对机械基础设计和CAD制图的掌握都有明显的帮助,因此,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实

6、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是有机工业中较成熟的一个工艺。尽管现在研制出不同的催化剂合成新工艺,但设计以硫酸作为催化剂的传统工艺是很有必要的。酯化反应器设计的基本要满足传质和传热要求。因此需要设计搅拌器。另外,反应器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腐蚀能力;结构要合理,便于制造、安装和检修;经济上要合理,设备全寿命期的总投资要少。氯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乙烯直接氯化法(1)乙烯低温氯化:先向乙烯通氯,在三氯化铁存在下制取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二氯乙烷再脱氯化氢制取氯乙烯。此法是最古老的方法,其缺点是:间歇生产,同时要消耗大量的碱和乙醇,副产氯化氢以氯化钠的形式消耗。(2)乙烯高温氯化法:此

7、法为法国开发的Cldoe法,于1970工业化。此法以乙烯、氯气为原料经高温氯化生产氯乙烯,同时富产多种氯代烃溶剂。整个过程没有二氯乙烷裂解程序。据称,总收率按碳。计为945,辅助费用低,但耗氯量大。2.1.2乙烯氧氯化法乙烯氧氯化法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生产氯乙烯的方法,是美国DoW化学公司于1958年实现工业化。该法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将乙烯直接液相氯化合成二氯乙烷,二氧乙烷经精制后再裂解制得氯乙烯,副产氯化氢再与乙烯和空气,通过载于氧化铝上的氧化铜催化剂进行氧氯化反应得l,2一二氯乙烷,此时,乙烯的化率达997,二氯乙烷的选择性为998;二氯乙烷经精制后在500、2.0-2.525MPa压力

8、下,于管式炉裂解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二氯乙烷的转化率达57,氯乙烯的选择性为99;再经精制得产品氯乙烯。2.1.3乙烷直接氧氯化制氯乙烯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石油价格的上升,由石油加工而来的乙烯原料价格将会不断攀升,传统的乙烯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成本也将不断升高。从氯乙烯合成工艺上来说,传统的方法首先是乙烯氯化合成二氯乙烷,再由二氯乙烷裂解才能得到氯乙烯,工艺路线较长,设备投资较多,因此,世界各大化学公司如BF洲ch公司、盂山都公司及比利时的EvC公司等,都一直在研究开发乙烷一步法制氯乙烯的技术,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但此技术的关键是必须开发出高稳定性及高活性的催化剂。2.1.4乙炔法制氯乙烯乙

9、炔法是目前我国生产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在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乙炔法氯乙烯工艺流程较短,技术较成熟。本设计中采用的是乙炔法。主反应:C2H2 + HCL CH2CHCl +124.8KJ/mol副反应:C2H2 + 2 HCL CH2ClCH2Cl +120.0 KJ/mol1.工艺设计计算1.1设计依据聚氯乙烯生产设计任务书1.2 设计方案对于聚氯乙烯的生产既可以采用流化床生产,也可以采用固定床生产。由于聚氯乙烯的生产温度不是很高,而催化剂寿命要求较长,综合考虑选择选择固定床反应器进行生产。1.3 工艺计算1.3.1 固定床进料(1) 流量的计算表1.1 物料物性参数1名称密度(1

10、00oC)熔点/oC沸点/oC黏度/mPa.s百分含量乙炔0.6208-80.8-840.4598%氯化氢1639-114.2-84.80.5298%氯乙烯0.894-159.7-13.90.2598%化学反应方程式: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5,所以要求的生产流量为F氯乙烯=乙炔的流量乙炔采用工业二级品(含量98%),乙炔与氯乙烯的物质的量比为1:1,乙酸的转化率为98%,物料损失以5%计, 则乙炔的进料量 F乙炔= 氯化氢的流量氯化氢与乙炔的摩尔配比为1.1:1,则氯化氢的进料量为F氯化氢=1.19.817 = 10.7987 kmol/h总物料量流量:F= F氯化氢+F乙炔 = 10.

11、7987+9.817 = 20.6157 kmol/h则有原料气氯化氢含量: 原料气中乙炔含量 :产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总物料的质量流量如下计算, W总=FAMA+F乙M乙 =则有其体积流量为: 表1.3物料进料量表 .名称乙炔氯化氢流量kmol/h9.81710.7987(2) 反应体积及反应时间计算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制氯乙烯的动力学方程为程: 又因为催化剂的生产能力为70kg氯乙烯/m3h,有,可有催化剂的用量为:解得:则催化剂用量为3.646m31.4 反应器基本尺寸及列管的根数1.4.1列管根数得确定根据工程经验管长一般选择3m长的管束,管径查资料选得的管束,则有每根管子的体积为:一般的

12、,管束中催化剂得装填量为管子体积的97%,则有管数为:圆整后得,管束为1.4.2筒体直径的计算 1、管束采取胀接则管中心距t=1.4do=,最外列管中心距筒壁,取2、管子的排布采取正三角形排布,则中心线上布管数: 圆整后得3、筒体直径的计算: 圆整后取 反应器得规格为的反应器由620根的列管。1.5压力降的校核由化学反应工程12可查得如下计算公式 式中:床层压力降,Pa;H催化床层高度,m;G质量流量,kg/m2s;气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固定床空隙率;催化剂颗粒当量直径,m;气体粘度,Pas和kg/ms。(1)平均密度 (2)质量流量G:(3)当量直径dp本次设计所选用

13、的催化剂为圆柱状,3 mm6 mm,则其当量直径为:(4)平均黏度m及压降P由附录一黏度系数表,运用插法可得:表5-2 各组分的粘度系数 (/Pas)温度组分C2H2HC1H2ON2CH2CHC1C2H4C12CH3CHO353.15K383.15K120.55129.75172.51187.14355258.9198.52210.15122.70132.80110.45120.01102.78111.21则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平均黏度:空隙率取0.5,则可得 1.6热量衡算及传热面积的校核 1、热量衡算反应温度180 ,进料温度80 ,转化后温度110 ;用热水做冷却介质,进口水温97 ,出口水温102 ,不计热损失,导出液对管壁的传热系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