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4072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的延续与政治制度的外在保障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为只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才能延续下来。 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五千年文明,两千年一统 是什么力量导致这一奇迹呢?,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个主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两大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矛盾 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监察和选官制度不断革新。,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概况,成汤灭夏建立商朝,武王灭商 建立西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出现王位继承传

2、子的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权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出现,要了解商朝的状况可以通过哪些历史材料获得?,青铜器; 甲骨文材料 殷墟的考古发掘,二、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公天下家天下),1、禅让: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2、王位世袭:启建立,3、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商朝的政治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2013上海卷】

3、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方国联盟,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处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5、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迷信色彩;设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分封),【2011上海单科6】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三)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也随之崩溃,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巩固西周统治)

4、,内容:周王对同姓亲族、功臣、姻亲、附属国(古代帝王后代)“授土”“授民”,立诸侯国;规定诸侯必须服从政令、戍守王畿、定期朝觐、缴纳贡赋 。,作用:,特点: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辨析: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得周政治文化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说明什么?,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

5、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逐渐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后朝仍有残留。,发展演变,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1)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为了支配其他诸侯国,彼此进行争霸战争。,3)王室衰微,血缘关系的疏远,1、分封制,2、宗法制 (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含义: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父系血缘关系分配和继承权力、财产、土地,维系政治等级,巩固政治统治的制度。,内

6、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传宗继统的系统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二者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形成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关系的基础。,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核心内容,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规范了王位、爵位的继承原则,尽管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陷于崩溃,但作为一种宗法观念、继承原则沿袭下来,成为中国古代的传承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与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以政权为

7、中心,以土地为纽带。 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材料: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

8、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礼乐制:即周礼。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规定了等级尊卑,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秩序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宗法制是西周分封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分封的文化制度。 前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分封制是对权利的分配形式,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确立亲疏嫡庶的依据,是分封制的基础和纽

9、带,是核心。 礼乐秩序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用以规范贵族身份地位,确立政治文化和道德规范。,点评:材料旨在说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即在封建社会形成了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反对理性、经验守旧的保守观念。,宗法制在整个中国古代都存在,但教材只简要介绍了它在奴隶社会的影响,显得不足。对此,下述材料是一个补充。,“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

10、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思维拓展,5、分封制、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深远的影响,(1)分封制对当今行政区划的名称仍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齐鲁、燕京等。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来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 a.“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b.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c.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d.干部职务终身制

11、,1.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即时巩固】,D,【解析】浙江郑氏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家风浓厚,体现的是郑氏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D。,(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浓厚的部族色彩)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

12、性。 3、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D,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13、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概括材料,(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

14、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整理得出答案,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是分封对象类型多; 规定了周王与诸侯权利和义务;层层封授,等级森严。,1.(2011年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

15、】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C,2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 A国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 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 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

16、护政治联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故A、B、D不正确,C项正确。,3在北京一处战国时期的燕国遗址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B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C诸侯国之间存在商业贸易往来 D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曾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因此北京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说明AC正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战国时期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这些地方有燕国货币出土说明B正确。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多个,比如齐国的临淄也是,因此D说法错误。,(1)经济上: (2)政治上: (3)文化上:, 春秋战国(东周)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期。 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统治秩序在确立, 构成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铁器的使用和牛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