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73940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分值: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

2、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 A.皆采用旧制 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 C.重晋轻鲁卫 D.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2.商代具有恐怖威慑、狞厉神秘力量的兽面纹处于青铜礼器纹饰的中心,但到西周中晚期后,复杂的兽面纹变得浑朴简小,由器物的主体退居到器物的足部,仅为附饰。春秋战国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兽面纹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先秦 A.礼器纹饰功能的质变 B.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 C.民众审美标准的嬗变 D.青铜礼器偏重实用功能3.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 A.促成了儒家

3、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 B.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C.开创了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典籍先河 D.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4.南北朝时期,寺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人口,甚至藏纳武器。民众投靠僧寺,政府不再进行管治。由此可知,当时寺院 A.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 B.维护了社会稳定繁荣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得到了民众广泛拥戴5.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 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D.突出了诗歌创作时政性6.

4、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A.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 B.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 C.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 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7.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 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 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8.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A.因阶级立场不同

5、而不同 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 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 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9.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开埠。据统计,芜湖海关1887 年的土货输出是365669海关两,到1894年达到5156030海关两,增长了14.1倍。这折射出,当时芜湖A.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B.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D.不断融入世界市场10.严复(1854-1921)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他晚年则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软弱

6、性与妥协性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国内外形势的复杂与多变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日益牢固11.1906年时报载:“厦门一岛,中国商家挂洋牌者,指不胜屈挂美商家十家,挂 英商家五十三家,挂荷商家者九家以上共计三百四十家”。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清末新政迎来民族工业春天 B.不平等条约下洋商所占优势较多C.厦门近代商业制度发展成熟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合理避税12.1912-1919年,中国新增民族工业资本13000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75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1625万元,其中仅上海在1919年各类工人就达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四分之一。这说明 A.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不断

7、壮大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绩斐然 C.上海成为中国重工业发达城市 D.工业革命带动中国经济发展13.1928年中共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中共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化表明 A.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 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D.中共经过革命洗礼已经成熟14.1940年XXX提出“三三制”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据此可知,三三制”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基本原则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意

8、在团结更多国人参与抗战 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15.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 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 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 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16.196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改变学习俄语 和其他外语人数的比例,需要扩大外语教育的规模,提倡大中小学外语教育“一条龙服 务”。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外交新局面的打开 B.“一五计划”的开展 C

9、.国际格局发生巨变 D.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17.公元242年,罗马设外事最高裁判官处理涉及非罗马公民的诉讼,他们有权不受任何形 式主义的程序规范与严格的本地法规则约束,后来前任裁判官发布的告示往往为后任裁 判官所因袭借鉴,并经过国家认可而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裁判官法。这表明裁判官法 A.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B.化解了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矛盾C.注重保护罗马人的私有财产 D.使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更加完善18.克里斯提尼改革肃清了氏族残余,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最后完成了雅 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历史过程,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促成这一变化的措施是 A.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B.成立十个

10、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C.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D.设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19.自1820年开始,英国废除了殖民地港口征收大宗关税的权利,海关所用经费由政府发放, 从而避免了海关通过进出口牟利。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放弃了对殖民地的 垄断贸易。英国这些做法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的发展 B.殖民地反英斗争激烈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20.彼特拉克曾说:(意大利市民)“强烈地渴求物质财富、世俗权力、人性之爱、家庭生活, 正是他们把意大利打造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最富裕、最文明的地方”。这表明文艺复兴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粉碎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C.带来个人主义泛滥 D.推

11、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列宁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 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因此,苏俄 A.推行粮食税政策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建设集体农庄22.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把东欧和苏联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美国此 举意在 A.避免意识形态斗争 B.推动世界和平 C.掩饰其冷战的本质 D.实现欧洲复兴23.某画家认为,造型的关键在于把握物体的本质形态。这一观念改变了传统绘画一味模仿 的认知,将绘画创作的目的,由绘画物体本身转为本体印象。这为后来的立体主义、构 成主义

12、、抽象主义等流派奠定了基础。符合以上表述的作品是 A.塞尚苹果们绿的黄的红的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安格尔泉 D.米勒拾穗者24.英国脱欧后,欧盟领导层产生分歧,反对加强欧盟权力的理事会主席曾称:“若沉溺于即 刻和全面一体化的主张,我们就会忽略普通民众的立场欧洲公民们并不持有与我们相 同的欧洲激情 。”这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 A.加强了民众的认同 B.最终走向终结 C.取决于民众的态度 D.进程曲折复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78年以后,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逐渐不再以政党和政权

13、性质进行区分。中国的经济援助方式也从无偿援助变为政府优惠贴息贷款援助方式、援助项目合资合作方式等强调互利双赢等方式。中非间发展为“全天候 ”友谊, 进而确立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摘编自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材料二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对非洲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从400多家增至3000多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从2000年开始,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曾承诺为中国国内外的非洲教育提供资金和支持。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非洲来华的留学生总数为61594人,在各大洲来华留学生中

14、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3.7%。中国还派出大量医疗人员赴非洲国家援助。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为非洲国家仗义执言。据自朱瑞君、关伟娜数据看中非:“非”一般合作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后中非交流合作的变化及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非合作的意义。(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早期阶段所带来的得失成败问题,中外学者基本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途径,”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应该积极肯定的历史阶段”!但它离中国近代化的总目标相距甚远,“不会有直接的结果”。第二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给中国准备了某些争取国家独立、培养资本主义萌芽、实现资本主义化的前提条件,但又同时保留着自己的全部矛盾性和落后性,保留着阻碍私人企业发展的封建垄断,很难发展近代化。第三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从根本上阻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却没有为持久的近代化创造条件,那些年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错失了机会的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