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A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73928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A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A(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孔子,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检查预习,论语,愠,说,三省,罔,殆,箪,肱,ln,yu,yn,xng,wng,dn,di,g

2、ng,陬邑,Zuy,笃,d,逾矩,吾,yj,w,检查,为人谋而不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逝者如斯夫,wi,yu,ho,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第一章,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经常,通“悦”,愉快。,了解,吗,生气,发怒,学而章,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朋友,志同道合的人,但,复习,先生,指孔子,不也是,分析文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3、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课文探究,第1句讲 第2句讲 第3句讲,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修养,第二章,分析文义,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我,每天 名词作状语,多次,反省,替,出主意,转折,转折,诚实,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第三章,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

4、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同“又”,顺承,顺承,顺承,迷惑,独立,顺承,自然规律,顺承,顺承,超过,规范,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

5、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第四章,分析文义,子曰:“温 故 而知 新, 可 以 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顺承,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可以,凭借,成为,分析文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第五章,分析文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迷惑,转折,有害,子曰:“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分析文义,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忍受,乐于学,分析文义,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

7、章,分析文义,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分析文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分析文义,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饭 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顺承,乐趣,正当手段,对于,分析文义,子曰:

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第九章,分析文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在其中,顺承,跟从、学习,分析文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9、。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第十章,分析文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逝,这,舍弃,分析文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第十一章,分析文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普通人,分析文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课文探究,本章讲一

10、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分析文义,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守,恳切,仁德,并列,分析文义,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总结,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1、“单”变“双”: 学 朋 温 乐 师 知 思 见 改 择 逝 舍,学习,朋友,温习,快乐,老师,知道,思考,看见,改正,选择,流逝,舍弃,通假字,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11、,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一词多义,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

12、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一词多义,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转折),(表转折),(表转折),(表承接),(表承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

13、,(表承接),(表并列),源于本文的常用成语:,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温故知新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醉翁之意不在酒,特殊句式,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1、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 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课外拓展阅读,它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宽宏大量。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曾子杀彘(zh)

15、,课外拓展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