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73909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下图是“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方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A.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等问题B.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C. 利用不同河流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 连通长江、黄河等水系发展航运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水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A. 地下水水位升高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土壤盐碱化加剧D. 长江口海水倒灌3. 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条件有A. 沿途的降水丰富,补给水源多B. 以长江干流的水源作为保障C. 地势大体由高

2、到低,水可自流D. 以大运河为依托有天然河道【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非常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特别是华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故选B。【2题详解】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调水,可能会造成调水区(长江下游)径流量减少,尤其是在枯水季节,进而引起海水倒灌,使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D正确;由于东线调水线路沿线地势低洼,南水北调可能会导致调水线路沿线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加剧,A、C错误;调水会造成

3、调水区(长江下游)径流量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故选D。【3题详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不是依靠沿途的降水补给,A错误;是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不是从长江干流调水,B错误;地势大致南高北低,可以自流供水,C正确;中线需要开挖新的渠道,东线以大运河为依托,D错误。故选C。浙江小商品生产曾经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困扰着小商品生产的发展。2014年浙江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下图是杭州特色小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 从杭州

4、特色小镇发展中可以看到,这里产业发展方向是A. 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B. 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C. 第一产业比重增加D.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5. 该地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有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A. B. C. D. 6. “特色小镇”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促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和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改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A. B. C. D. 【答案】4. B 5. B 6. D【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发展方向和对区域的影响。【4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特色小镇的产业有智能设备制造、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装珠宝设计等,可知产

5、业发展方向是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A正确;读材料可知,“特色小镇”建设为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资源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较低,不能以此类产业为主,推动城市化进程宜降低第一产业比重,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要求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和一定的产业基础,浙江经济较发达,具备这些基础条件,正确。故选B。【6题详解】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小城镇或乡村,不会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错误;发展特色小镇能促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和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改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正确。故选D。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 甲区域与

6、乙区域相比A. 年平均气温更高B. 年平均降水量更多C. 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D. 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8.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 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9.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甲到丙由一年一熟逐渐变为一年三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降水C. 热量D. 土壤【答案】7. C 8. D 9. C【解析】【7题详解】甲区域为东北平原地区,乙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而言,甲区域年平均气温更低,年平均降水更少,AB错;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C正确

7、;东北地区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D错。故选C。【8题详解】乙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中水田的比重大,A错;人口稠密,河网密度大,耕地破碎,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C错;土壤为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D正确,故选D。【9题详解】自甲到丙,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逐渐变好,熟制也逐渐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三熟,C正确;其他因素均非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全国最大风电项目平潭长江澳二期风电场在平潭兴建,平潭利用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最大

8、区位优势是A. 距台湾近B. 海陆交通便利C. 市场广阔D. 自然资源丰富11.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初期应重点发展A. 高新技术产业B. 港口经贸业C. 旅游休闲业D. 交通等基础设施12. 平潭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的原因是A. 春秋季风力小,径流量大B. 秋冬季风力大,径流量小C. 夏秋季风力大,径流量小D. 春冬季风力小,径流量大【答案】10. A 11. D 12. B【解析】【10题详解】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最大区位优势是距台湾近,A正确。故选A。【11题详解】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初期应重点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有了便利的设

9、施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注入,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平潭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冬季节径流量小,水电不足,但该季节风力大,可以发展风力发电与水电互补,B正确。故选B。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为某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A. 温带海滩,降水丰沛B. 热带地区,沙质海岸C. 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D.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14. 图示植被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 绿化美化沿海环

10、境,吸烟滞尘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答案】13. C 14. A【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淤泥质沿海滩涂上,AB错,C正确;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区,降水稀少,多为沿海荒漠,不适合红树林的生长,D错。故选C。【14题详解】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沿海滩涂上,能够削弱风浪,减小海岸侵蚀,保护海岸;同时,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B选项不是其主要功能,排除B;红树林分布在沿海滩涂地区,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植被破坏较严重,且降水较为集中的地区,C错;沿海淤泥质滩涂海水深度较浅

11、,泥沙淤积严重,不适合船只停泊,D错。故选A。【点睛】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其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被称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东北部。过去这里的沙丘每年以10m的速度向南推移,严重侵害着周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人民的农业生产、生活以及道路造成了巨大危害。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如今的八步沙是一片长满柠条、沙枣、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的绿洲。下图示意

12、八步沙地理位置。据此完成 以下各题。15. 导致八步沙沙丘过去向南快速推移的直接原因是( )A. 地表植被稀疏,风力大B. 人类活动过度,固定沙丘活化C. 蒸发量大,土壤干燥D. 降水稀少,沙源物质极其松散16. 为实现防风固沙和人民脱贫致富的双重目标,八步沙当前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拓宽防风固沙带,发展草场放牧业B. 铺设防渗层,发展沙漠水稻种植业C. 培育耐旱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D. 改良沙漠土壤,发展花卉园艺业【答案】15. A 16. C【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5题详解】本题考查沙丘扩张的原因分析,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直接原因,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 八步沙沙

13、丘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植被稀疏,风力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该地区气候干旱,因此培育耐旱经济作物既可以防风固沙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该地区荒漠化严重,发展草场放牧业不能有效长期的治理荒漠化,A错误;发展水稻种植业和花卉园艺业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发展水稻种植和花卉园艺会加剧荒漠化,BD错误,故选C。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

14、完成下面小题。17. 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8.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 西北高东南低B. 东高西低C. 中间高四周低D. 南高北低【答案】17. D 18.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要认真阅读材料,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判断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根据图中的河流判断地势特征。【17题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耐高温,不喜霜雪的作物”,则可判断最适宜种植木薯的要选择年均温最高的纬度最低的丁地。【18题详解】由图经纬度和省的轮廓可知,该地区是广西,又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流,水往低处流,所以该区域地

15、势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6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 油菜、亚麻、黄麻、冬小麦B. 油橄榄、茶叶、春小麦、甜菜C. 棉花、花生、天然橡胶、油菜D. 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20. 甲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说明甲省区( )A. 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B. 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C. 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D. 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答案】19. D 20. A【解析】【19题详解】图中四省区中,海南省面积最小,耕地面积最少,丙是海南省,主要经济作用是天然橡胶。新疆面积大,耕地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