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73902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下图示意2018年全国省级人口(万人)净流动(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2018年我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

2、A. 安徽省人口以流出为主B. 北京市人口以流入为主C. 人口整体向东南流动D. 东北地区无人口流入2. 广东人口流动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A. 耕地资源充足B. 生态环境改善C. 交通运输便捷D. 收入水平较高【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读2018年全国省级人口净流动分布图可知,安徽省人口净流入1030万人,因此安徽省人口以流入为主,A错误;图中显示,北京市人口净流出1030万,因此北京市人口以流出为主,B错误;读图可知,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福建的人口净流动值为正,且数量较大,以人口流入为主,因此人口整体向东南流动,C正确;图中数据为人口净流动量,即流入人口与流

3、出人口之差,虽然黑龙江和辽宁人口净流动为负值,仅表示流入人口小于流出人口,不表示东北地区无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C。【2题详解】读图可知,广东人口净流动数值为正值,全年净流入30100万人,这表明广东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较强。广东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比重较小,且人口多,耕地资源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大,A不符合题意;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规模大,因此环境压力较大,因此生态环境改善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不大,B不符合题意;交通运输便捷有利于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和迁出均有利,因此交通运输便捷不是广东人口流动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务工经商的空间大,收入水平较高,这

4、是广东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拉力因素,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下图示意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 )A. 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B. 工业区面积最大C. 商业中心区面积最小D. 低级住宅区位于

5、地势较高处4. 香港混合土地利用带的楼体低层为商场,高层为工厂或住宅。这说明( )A. 城镇发展初期,功能区混杂布局B. 城镇发展中期,功能分区明显C. 后工业时期,城镇功能分区可能弱化D. 随时代发展,城镇功能区界线越明确【答案】3. C 4. C【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高级住宅区位于半山区及山顶,并没有位于市中心,A错;读图可知,住宅区面积最大,B错;根据图中商业中心区的分布可知,商业中心区面积最小,C正确;地势较高处主要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并没有位于地势较高处,D错。故选C。【4题详解】香港已发展至后工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高,但土地面积有限,混合土地利用带楼体低层人流量大,布局

6、商场,高层可布局住宅或工厂,这说明在后工业时期,城镇功能分区可能会弱化,C正确,AB错;明显这种功能区布局,其功能区界线模糊,D错。故选C。【点睛】该题难度一般,注意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同时,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征、分布等相关基础知识,需要加强理解与记忆。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其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完美反映了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水分配系统。分水制是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来确定每块梯田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是其制度文化的重要体现。下图示意红河哈尼梯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红河哈尼梯田体现的是我国哪里的地域文化( )A. 西

7、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东北地区6. 有关红河哈尼梯田的说法正确的是(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为村民提供薪柴 梯田主要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是水源村寨位于半山腰,利于防洪、耕作 分水制体现了人地协调观A. B. C. D. 【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完美反映了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水分配系统,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是我国西南民族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创造出的文化景观,因此红河哈尼梯田体现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域文化,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红河哈尼梯田主要用作水稻种植,而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8、以旱作农业为主,因此排除A、C、D。故选B。【6题详解】读图可知,梯田上边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为梯田涵养水源,为村民提供薪柴不是当地森林的主要作用,错误;修建梯田,直接平整了土地,因此主要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是地形,错误;图中显示,村寨位于半山腰,离河流较远,地势较高,利于防洪,村寨位于半山腰,离水稻梯田较近,利于耕作,正确;材料信息表明,分水制是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来确定每块梯田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可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缓解人地矛盾,因此分水制体现了人地协调观,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

9、县,总面积约100万亩。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下图示意广东东莞市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业结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据图推断( )A.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下降B. 第二产业比重一直上升C. 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波动上升D. 2010年以后城镇化速度加快8.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东莞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短缺农业用地消失A.

10、B. C. D. 【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自1990201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并不能表明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下降,A错;图示时间内,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再下降,B错;读图可知,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C正确;2010年以后非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占比较大,上升速度减缓,城镇化速度减慢,D错。故选C。【8题详解】随着城镇化发展,使得城乡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如地价昂贵的地区,建筑呈现立体式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水资源短缺,正确;农业用地并不会消失(城郊地区依然有农业用地的分布),错。故选A

11、。【点睛】注意:图中右侧纵坐标为产业结构比重而并非产值,所以产业比重下降,并不能表示产值降低。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地新建蔬菜基地适宜布局在( )A. 处B. 处C. 处D. 处10. 该地有机蔬菜能远销北京、天津等地,主要得益于( )交通条件改善 保鲜技术进步 蔬菜质量优 蔬菜产量大A. B. C. D. 【答案】9. A 10. A【解析】【9题详解】蔬菜易变质,不宜长距离运输,蔬菜基地的布局应尽可能靠近城区,从而靠近消费市场,四地相比而言,距离城区最近,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最适合建设蔬菜基地,故选A。【10题详解】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距离北京、天津

12、等地较远,而该地有机场分布,有机蔬菜能远销北京、天津,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同时,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蔬菜的保质期延长。另外,该地的有机蔬菜能远销北京、天津,说明其蔬菜质量优,深受北京、天津等消费市场的欢迎,正确;与蔬菜产量大关系不大,错。故选A。【点睛】在城市郊区,受城市市场需求的影响,多发展花卉、蔬菜、蛋禽、乳制品等农产品,一方面,这些农产品易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另一方面,城市郊区土地面积有限,发展该类城郊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位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烽火科技集团成立于1974年,是中国光纤通信(现代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光谷”吸引了

13、以烽火科技集团(含无线通信、半导体、光纤光缆等下属公司)为核心的众多光电信息及相关产业集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影响烽火科技集团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动力B. 科技C. 市场D. 劳动力12. 烽火科技集团下属公司在中国光谷集聚,便于企业( )降低土地成本 获得规模效益 减少污染物排放 统一管理与协作A. B. C. D. 【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烽火科技集团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科技,B正确;动力、市场、劳动力等均非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烽火集团下属公司在中国光谷集聚,便于统一管理与企业间交流协

14、作,促进技术创新,同时还能取得规模效益,正确;企业在中国光谷集聚并不能降低土地成本,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但并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错。故选D。【点睛】工业集聚的优势: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加强企业间的信息联系与技术交流;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取得规模效益;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下图示意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东方工业园功能区规划,当地以偏北风为主。园区工人大部分来自当地,管理人员、工业设备及配件大部分来自中国,产品远销欧美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甲工业区适宜布局( )A. 服装厂B. 石油化工厂C. 造纸厂D. 水泥厂14. 钢铁厂布局在乙工业区主要是为了( )A

15、. 靠近原料产地B. 减少对生活区大气污染C. 便于居民区上下班D. 扩大产品销售范围【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甲工业区位于城市内部,劳动力较多,适宜布局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厂,A正确;石油化工厂、造纸厂、水泥厂对环境污染较大,不适合布局在城区内部,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以偏北风为主(注意图中方向指示),乙工业区位于当地盛行风的下风地段,且位于城市外缘,钢铁厂布局在该地,主要是为了减少对生活区的污染,B正确;图中并无信息表明乙工业区靠近原料产地(钢铁厂的原料为铁矿),A错;乙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地带,与居民区相对较远,居民上下班并不方便,C错;与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无关,D错。故选B。【点睛】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垂直郊外,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