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3611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科技学院 马 珂 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们沉醉于哲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是无济于事。 罗素,课程概述:,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城乡空间规划 第四部分:城市专题规划 第五部分:城市规划的实施,课程概述:,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绪 论,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和观点的形成过程,延续时间长,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城市规划原理作为规划编制者的理论指导有着特殊意义。

2、研究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入手,认识规划行为背后的本源。 本门课的任务在于:了解城市规划与其基本原理,树立对城市规划正确的认识和操作方法,掌握各种类型城市规划编制的具体方法。,二、课程教学 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研讨交流。 以具体理论为主,结合实际案例。 以城市规划基本理论为主,穿插相关知识。,三、知识结构,参考书目 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城市文化(区域规划的圣经) 刘易斯-芒福德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孙施文 广义建筑学 吴良镛 城市并非树形 C-亚历山大,拼贴城市 柯林-罗 紧缩城市 詹克斯 城市意象 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 凯文-林奇 城市的形成 s-科斯

3、托夫 城市经济 J-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J-雅各布斯 城市建筑学 阿尔多-罗西,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张景祥 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 广亩城市 F-赖特 正在消失中的城市 F-赖特 明日之城市 勒-柯布西耶 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 勒-柯布西耶 建筑模式语言 c-亚历山大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R-文丘里,城市?,城市的基本概念 1、城市 关于城市,我们很难给其下定义,正如L. 芒福德所说:“城市的表现形式非常之多,很难用一种定义来概括” 。我们只能列举一些对“城市”的看法,希望从中能对“城市”的含义有一些深入的认识,并能体会出城市之复杂。 (美 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9年,P1。),杰拉尔德迪克斯:“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是以一种简单然而是不断变化的方式表现着人类丰富多彩和永无止境的创作活动。” 莫里斯埃马尔:“城市是活动的场所,不进行生产,它是举行典礼仪式、节日庆典、戏剧演出和游戏娱乐的地方。”,珍妮特阿布卢戈德:“城市是这样一个处所,总会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不论何时何地,你总想不出在街拐角那边会出现什么。” RE帕克:“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中产分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 1 美 珍妮特阿布一卢戈德著,龚小庄泽,“从街面上看纽约与开罗

5、”,载城市的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1年版 2 美R E帕克等著,宋峻岭、吴建华等泽,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北京 1987年版,P1。,L芒福德:“城市在其完整的意义上,是一个地理的复杂体,一个经济组织,一个制度的方法,一个社交活动的戏院,并且是一个集中统一的美感符号。”“城市都具有各自突出的个性,这个性是如此强烈,如此充满性格特征以致可以说,城市从一开始便具有人类性格的许多特征。” F吉伯德:“城市建设的目的之一既要使人感到美,又要解决人的活动问题。” 1 转引自:西蒙德著,王济昌译,景园建筑学,台隆书店出版社,台北1982年版,P273,P61。,城市是包含着政治、经济、军事

6、、文化、社会、宗教、艺术等等内容的复杂的、富于变化的综合体。 城市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人,城市本质上也就是人类的化身,也正是因为人是形形色色、复杂多变的才使得城市必然是复杂综合的、动态发展的。因此,研究城市应该从研究人入手。,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起源 聚 邑 都,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 居民点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伴随着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到新时期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人们的生活与农业均离不开水,所以原始的居民点大多都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多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为了保护聚落,开始构筑最原始的墙及栅栏与等防御措施。我国的黄河

7、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下游都是较早形成城市的区域。,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2. 城市的形成 易经中所说: “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指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的崛起,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城市便在此阶段成型。,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从汉语中“城市”二字上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曰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密集程度不同。,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3. 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村庄镇城市

8、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居民点序列方式均按此等级) 村庄:是乡村型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城市和镇:是城镇类型居民点,居民从事非农业活动,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各国对现代城镇的定义都包含三个本 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具体来说,城镇主要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主要为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除此以外,城市还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区别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对比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按照行政区划标准,我国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不同,还可把市进一步分为

9、地级市与县级市。,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因聚而生,并伴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 古代城市的发展 我们通常将农业社会时期的城市称呼为古代城市,将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称呼为近代城市。,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1 城市与防御要求 我国春秋时期的墨子,已经记录了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古代罗马建筑所写的建筑十书中的城市将城市的防御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2 社会形态

10、发展与城市布局 社会阶级划分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明显反映,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3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 刘易斯-芒福德,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2. 近代城市的发展 2.1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张也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些都加速了城镇化,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2.2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2.3 城市与环境 城市的扩展使得

11、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逐渐减少,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学中的重要课题。,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2.4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聚集效应及高质 量的城市生活 高科技的背景下,城市人口 人口大量聚集,促使城市发 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 力的聚集,创造了大量的物 质财富。,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三节 城镇化 城镇化(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已经成为历史趋势,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了解各国的城镇化进程,对于科学预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远景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 城镇化的含义,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 城镇化的含义,第一章

12、 城市与城镇化,2.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3.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4. 中国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慢,发展也不平衡,东南部沿海比较发达,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在农业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速度加快,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背景,中西部地区但是仍较为缓慢,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将长期存在 我国当前总体规划面临着新宏观发展环境,必须树立引导城市科学理性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这不仅仅是正确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指导城市规划编制工

13、作开展的前提。,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4. 中国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

14、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4. 中国城镇化道路,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本章小结: 城市的发展已经经历漫长的历史。本章主要讲述了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形成过程,阐述了城市再不同时代的发展与局部特征,介绍了城市化这种现象和表现特征,以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思考,1、城市是由哪些基恩要素构成的? 2、工业化城市与工业化前城市的差异? 3、城市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有什么联系?,END,下节内容: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