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沉陷学(知识点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3381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6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开采沉陷学(知识点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山开采沉陷学(知识点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开采沉陷学(知识点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山开采沉陷学 1 矿山开采沉陷学矿山开采沉陷学 第一章:第一章: 1:在地下开采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局部矿体被采出后,在岩体 内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导致周围岩体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 移动变形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它是一个 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 移动 岩层 移动。 2: 充分采动区 COD 位于采空区中部上方,其移动特征是:煤层顶板在上覆岩体重力作用 下,先向采空区方向弯曲,然后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向下冒落而充填采空区。此后,岩层 成层状向下弯曲

2、,同时伴随有离层、裂隙、断裂等现象。成层状弯曲的岩层下沉,使冒落破 碎的岩块逐渐被压实。移动结束后,此区内下沉的岩层仍平行于它的原始层位,层内各点的 移动向量与煤层法线方向一致,在同一层内的移动向量彼此相等。 3:岩层移动形式 (一)弯曲,这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当地下开采后,从直接顶板开始沿层面法线方向 弯曲,直到地表。 (二)岩层的垮落(或称冒落) 。当煤层采出后,采空区附近上方岩层弯曲而产生拉伸 变形。当拉伸变形超过岩层的允许抗拉强度时,岩层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冒落充填于采 空区。此时,岩层不再保持其原有的层状结构。这是岩层移动过程中最剧烈的形式,通常只 发生在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中。 (

3、三)煤的挤出(又称片帮) 。采空区边界煤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一部分被压碎挤向 采空区,这种现象称为片帮。由于增压区的存在,煤层顶底板岩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产生竖 向压缩,从而使采空区边界以外的上覆岩岩层和地表产生移动。 (四)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在开采倾斜煤层时,岩石在自重力的作用下,除产生沿层面 法线方向的弯曲外,还会产生沿层面方向的移动。岩层倾角越大,岩层沿层面滑移越明显。 沿层面滑移的结果,使采空区上山方向的部分岩层受拉伸,甚至剪断,而下山方向的部分岩 层受压缩。 (五)垮落岩石的下滑(或滚动) 。煤层采出后,采空区为冒落岩块所充填。当煤层倾 角较大,而且开采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下山部分煤层继

4、续开采而形成新的采空区时,采空区 上部垮落的岩石可能下滑而充填新采空区,从而使采空区上部的空间增大,下部空间减小, 使位于采空区上山部分的岩层移动加剧,而下山部分的岩层移动减弱。 (六)底板岩层的隆起。当底板岩层较软时,在煤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水 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矿山开采沉陷学 2 3:岩层移动的三带 (一)冒落带(Caving zone) 冒落带是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 回采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煤层直接顶岩层产生破坏 的范围。冒落带内岩层破坏的特点为:冒落岩块大小不一;无规则地堆积在采空区内;冒落 岩块间空隙较大,连通性好,易导水、导砂。 具:碎胀性、可压缩

5、性。 分:不规则冒落带、规则冒落带 (二)裂缝带(断裂带)(Fractured zone) 裂缝带是指在采空区覆岩中产生裂缝、离层及断裂,但仍保持层状结构的那部分岩层。 位于冒落带之上。其特征为 : 岩层不仅产生垂直于层理面的裂缝或断裂,还产生顺层理面的 离层裂缝,易导水。分:严重断裂带、一般断裂带、微小断裂带。 冒落带和裂缝带合称为 冒落裂缝带,或导水裂缝带(Water conducted zone)。 (三)弯曲带(Sagging zone)(整体移动带) 弯曲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其移动特点为:岩层的移动过程是连续而有规律的, 并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缝 ;

6、弯曲带顶面(地表)有时产生一 些拉伸裂缝,一般到一定深度尖灭。 4:地表移动 所谓地表移动,是指是指在采空区面积扩大到一定的范围后,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使 地表产生移动和变形,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地表移动。 5:地表移动和破坏形式 (一)地表移动盆地(Ground subsidence trough): 在开采影响波及到地表以后,受采动影响的地表从原(有标高向下沉降,从而在采空区 上方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得多的沉陷区域,这种地表沉陷区域称为地表移动盆地, 或下沉盆地 。 (二)地表裂缝(Surface fracture)及台阶(step): 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外边缘拉伸变形区可能产

7、生裂缝。裂缝的深度、宽度与有 无第四系松散层及其厚度、性质和变形值大小有关。 (三)塌陷坑(Subsidence cave)及塌陷槽 开采缓倾斜煤层和倾斜煤层时, 地表破坏主要是地表出现裂缝, 但在某些特殊地质开采 条件下,地表可能出现漏斗状塌陷坑或塌陷槽。 6:充分采动和非充分采动 充分采动(full subsidence):是指地下煤层采出后,地表下沉值达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 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称为地表达到充分采动,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扩大,影响范围相应扩大, 但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增加, 地表移动盆地将出现平底。 地表只有一点达到最大下沉值 刚达到充分采动临界开采(Critical extra

8、ction)。地表移动盆地呈碗形。有多个地表点达到 最大下沉值超充分采动超临界开采(Supercritial extraction),地表移动呈盘形。 采空区尺寸(长度和宽度)小于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临界开采尺寸时,地表任意点的下 沉值均未达到该地质采矿下应有的最大下沉值, 称这种采动为非充分采动, 此时地表移动盆 地为碗形。 7:充分采动角 充分采动的范围用充分采动角(以表示 )确定。充分采动角的确定方法是:在充分 采动的条件下, 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 移动盆地平底边缘 (在地表水平线上的投影点) 和同侧采空区边界连线与煤层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称为充分采动角。 下山方面的充分采动角 以1

9、表示,上山方面的充分采动角以2 表示,走向方向的充分采动角以3 表示。 矿山开采沉陷学 3 8: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 在移动盆地内,各个部位的移动和变形性质及大小不尽相同。在采空区上方地表平坦、 达到超充分采动、 采动影响范围内没有大地质构造条件下, 最终形成的静态地表移动盆地可 划分为三个区域(图 7b) 移动盆地的中间区域(又称中性区域) ; 移动盆地的内边缘区(又称压缩区域) ; 移动盆地的外边缘区(又称拉伸区域) 。 在刚达到充分采动和非充分采动时,盆地内不出现中间区域。 拐点:内外边缘区分界点、下沉曲线凹凸变化点。 水平煤层水平煤层开采时地表达到充分采动的地表移动盆地,它有下列的特征:

10、 (1)地表移动盆地位于采空区的正上方。盆地的中心(最大下沉点所在的位置)和采 空区中心是一致的。盆地的平底部分位于采空区中部正上方。 (2)地表移动盆地的形状与采空区对称。 矩形椭圆形 (3)移动盆地内外边缘区的分界点,大致位于采空区边界的正上方。 (4)在水平煤层开采的条件下,非充分采动和刚达到充分采动的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 和超充分采动的移动盆地特征相似, 不同的是移动盆地内不出现中性区域, 只有一个最大下 沉点,且最大下沉点位于采空区中心的正上方。 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未达到充分采动时,地表移动盆地有如下特征: (1)倾斜方向上,盆地中心(最大下沉点)偏向采空区下山方向。 (2)移

11、动盆地与采空区位置不对称,倾角越大,不对称越明显。在走向断面上,盆地 特征与水平煤层类似。 (3)移动盆地上山方面较陡,移动范围小,下山方面较缓,移动范围大。 急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开采时,地表移动盆地有如下特征: (1)盆地形状不对称性更加明显。 (2)盆地明显偏向采空区下山方向;上边界上方开采影响达到煤层底板岩层,下山方 面移动范围达到开采范围以外很远。 (3) 地表最大下沉值大致位于采区下边界上方;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大于最大下沉 值。急倾斜煤层开采时不出现充分采动的情况。 矿山开采沉陷学 4 9:主断面 通常就将地表移动盆地内通过地表最大下沉点所作的沿煤层走向和倾向的垂直断面称 为地表移动

12、盆地主断面, 沿走向的主断面称为走向主断面, 沿倾向的主断面称为倾向主断面。 当走向达到充分采动,倾向未达到充分采动时,可作无数个倾向主断面,但只有一个走 向主断面,反之成立。 实测表明,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有下列特征: (1)在主断面上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最大; (2)在主断面上地表移动最充分,移动量最大; (3)在主断面上,不存在垂直于主断面方向的水平移动。 10:最大下沉角 所谓最大下沉角, 就是在倾斜主断面上, 由采空区的中点和地表移动盆地的最大下沉点 (在基岩面上的投影)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在煤层下山方向一侧的夹角,以表示 最大下沉角 ,一般是通过实地观测求得,大量实测资料表明,最大下沉角

13、除与岩性 有关外,还与煤层倾角有关。在倾斜或缓倾斜煤层条件下, 值随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一般用下式表示: = 90 k 式中 k与岩性有关的系数; 煤层的倾角。 最大下沉角 ,也可按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当 45时, = 90 (0.40.2) 10:移动盆地主断面内的移动变形分析 下沉下沉 地表点的沉降叫下沉,用 w 表示,是地表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以本次与首次观测点 的标高差表示,即 wn=Hn0-Hnm 式中wn地表点的下沉 (mm) ;Hn0、Hnm表示地表n点首次和m次观测时的高程 (mm) 正值表示测点下沉,负值表示测点上升,它反映了一个点不同时间在垂直方向的变化量。 水平移动水

14、平移动 地表下沉盆地中某点沿某一水平方向的位移叫水平移动, 用 u 表示。 以本次与首次测得 的从该点至控制点水平距离差表示,即 un=Lnm-Ln0 式中un地表 n 点的水平移动,mm; 矿山开采沉陷学 5 Ln0、Lnm分别表示首次和 m 次观测时地表 n 点到观测线控制点 R 间的水平距离, mm。 水平移动正负号的规定是 : 在倾斜断面上,指向煤层上山方向的为正值,指向煤层下山方向 的为负值;在走向断面上,指向右方向的移动为正,左方向的移动为负。 倾斜倾斜 地表倾斜是指相邻两点在竖直方向的下沉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 它反映了地表移动盆 地沿某一方向的坡度,通常以 i 表示。即 式中i

15、m-n为 m、n 两点的平均倾斜变形,mm/m 倾斜实际是两点间的平均斜率。倾斜的正负号规定为 : 在倾斜断面上,指向上山方向的 为正,指向下山方向的为负。在走向断面上,指向右方向的为正,逆向走向方向的为负。 曲率曲率 地表曲率是两相邻线段的倾斜差与两线段中点间的水平距离的比值, 它反映了观测线断 面上的弯曲程度。由下式计算: 曲率有正负之分,地表下沉曲线上凸为正,下凹为负。为了使用方便,曲率变形有时以曲率 半径 R 表示,即: 水平变形水平变形 地表水平变形是指相邻两点的水平移动差与两点间水平距离的比值, 通常用 表示。 由 下式计算 水平变形代表了线段的拉伸和压缩,正值表示拉伸变形,负值表

16、示压缩变形。 11:临界变形值 临界变形值:建筑物不需要维修、仍能保持正常使用所允许的地表最大变形值。 i=3mm/m,=2mm/m,k=0.2mm/m2 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的影响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的影响 地表大面积、平缓、均匀的下沉和水平移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很小,一般不会引起建筑物 破坏,通常不作为衡量建筑物破坏的指标。积水会对其中的建筑物造成很大的影响。 地表倾斜变形的影响地表倾斜变形的影响 不均匀的下沉会使地表产生倾斜变形, 倾斜变形会使其中的建筑物产生歪斜, 从而影响 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特别对于底面积很小而高度很大的建筑物,如烟囱、水塔、高压线铁塔 等影响较严重。倾斜会使公路、铁路、管道、上下水系等的坡度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的 矿山开采沉陷学 6 正常工作状态。 地表曲率变形的影响地表曲率变形的影响 不均匀的地表倾斜导致地表产生曲率变形, 使地表产生上凸 (正曲率) 或下凹 (负曲率) , 地表上凸或下凹后, 会使建筑物与地表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 打破了建筑物的原始应力平衡 状态,使建筑物地基反力产生变化,从而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