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3287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4讲中国的农业精讲精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考点 1我国农业的概述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业、林业、畜牧业业、渔业等部门。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考点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1)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 ( 气温和降水 ) 、水源等。(2)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水平、市场需求、与城市工矿区的距离、交通条件、农业技术装备等。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地、陡峭的丘陵林业;平原 (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种植业;草原 ( 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畜牧业;河湖较多的地区_渔业考点 3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1东西差异400 毫米

2、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分为东部和西部。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考点 4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农业面临的问题人口压力大,耕地面积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2对策(1)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2)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如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 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1名校名 推荐江流域的成

3、都平原、江 平原、江淮地区、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南部的珠江三角洲) 。(3) 西部地区 决 行退耕 林、 草,大力 展生 、特色 。(4) 整 构, 展多种 考点精析一 (共5 小 )1在 田,人 种植庄稼;在牧 ,人 放牧牲畜;在山野,人 植 造林;在水域,人 撒网捕 上述情景描述的 是()A B 工 C旅游 D服 【考点】 O1: 及其主要部 【分析】 属于第一 , 的 象是有生命的 植物, 得的 品是 植物本身我 把利用 物植物等生物的生 育 律,通 人工培育来 得 品的各部 , 称 【解答】 解: 属于第一 利用土地 源 行种植的活 部 是种植 ,利用土地空 行水 养殖的

4、是水 ,又叫 ,利用土地 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 ,是林 ,利用土地 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 展畜牧的是畜牧 些 品 行小 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 它 都是 的有机 成部分,故A 合 意故 : A2下列四幅 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ABCD【考点】 O3:主要粮食作物和 作物的分布【分析】 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 主,南方主要以水稻 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油菜主要 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 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 普遍,山 、河南两省 主要 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 , 主要分布在 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

5、 最大 区【解答】 解: 可得,B 所示的是水稻,我国南方地区 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 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 : B2名校名 推荐3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 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 一年三熟【考点】 O5:耕作制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解答】 解: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

6、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松嫩平原为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选: A4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推进农业生态化加速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ABCD【考点】 OB:影响农业的因素【分析】 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解答】 解: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加速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故选: D5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主要的是必须依靠()A充足的劳动力B 优越的自然

7、条件C吃苦耐劳的品质D科学技术【考点】 O2:我国农业的发展【分析】 农业科技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必须依靠的是科学技术,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解答】 解: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必须依靠的是科学技术,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3名校名 推荐故选: D二填空题(共5 小题)6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是甜菜、棉花、大豆等【考点】 O3: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分析】 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

8、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我国的粮食作物, 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 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 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解答】 解: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花生、棉花等,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故答案为:甜菜棉花大豆7目前,国家为了缓解华北平原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考点】 O2:我国农业的发展【分析】 华北地区虽然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但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 在每年的春季, 由于气温回升, 蒸发强烈,但季风雨带未到达华北地区,容易出现

9、干旱,所以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紧张【解答】 解:华北平原耕地多,水资源少,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资源紧张,目前,国家为了缓解华北平原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因此从长远来看, 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行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故答案为:南水北调;节水8东北地区的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考点】 O3: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分析】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甜菜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

10、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解答】 解:甜菜是重要的制糖原料黑龙江省是中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甜菜总产量占全国的1/3强,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4名校名 推荐故答案为:松嫩平原9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判断对错)【考点】 O5:耕作制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解答】 解: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其中,主要的原因

11、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故答案为:10南方农作物的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农作物的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考点】 O5:耕作制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南方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和北方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解答】 解: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地区大部分是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故答案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三多选题(共1 小题)11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美丽中国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兰兰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图) ,读图,下列兰兰所

12、发微博正确的是()A沿路线1 领略了我国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B沿路线2 看到了东耕西牧的差异C沿路线3 从南往北从地势第一级阶梯到达第三级阶梯5名校名 推荐D沿路线4 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考点】 O3: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分析】 读图可得,路线1 经过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路线2 经过了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路线3 经过的地区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路线4 经过的地区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答】 解:路线1 经过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沿路线3 在第二阶梯上,选项B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BD四解答题(共7 小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越冬油菜,性喜凉,要求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