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3253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 (2016 河源 ) 毛 在 到中国民族工 曾 : 工 不能忘 他。他是在清末高中状元又毅然放弃功名,被称 “中国早期 代化的前 ”,大生集 的 人。他就是()A. 张骞B. 之洞C. 謇D. 学良2. (2016 衡阳 )19 世 80 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 友尽快取得 系,下列可以 的最佳手段是()A. 发电报B.写封 信C. 上网D.打移 3. (2016 内江 ) 随着西方 本主 力的 入,近代文明也 入中国,中国社会 生了一 系 列 变 化 。 下 列 史 实 不 符 合 这 一 变 化 的 是()A.

2、1877 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 B. 1905 年清政府宣布 除科 考 C. 出 了学 宣 西学的魏源和 复等思想家D. 人 面称呼“大人”“老 ”4. (2016天津 )20世 三四十年代, 耳、冼星海等 国青年 作了大量振 民族精神 的 救 亡 歌 曲 , 其 中 后 来 成 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歌 的 是()A. 松花江上B.黄河大合唱C. 游 之歌D. 勇 行曲二、材料分析 5. (2016 外国 学校二 ) 材料,回答 。材料一科 考 用八股文考 犹如用程、朱 句填 ,在很大程度上禁 了士人的思想,以致 炎武斥之 “等于焚 ”,“ 坏人才” 。科 然有利于吸引整个

3、地主 制皇 的 ,但科 出身的官 中,相当多数往往只会空 性理,缺乏 事能力,而 多未 科 的人才却得不到任用, 人才的 掘、 展是很大的阻碍, 政治也造成 多不利因素。1名校名 推荐摘自白 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中国 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 的制度。洋 运 起后,清政府 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 代 用人才, 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 外 、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 用科学、工 制造、 事技 方面的知 作 教学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 在 程中成 重要内容,洋 教育逐 向近代化,甲午 争后, 新派开 的新学堂把学 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 和政治制度方面。摘 自方建春近代中国

4、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材料三 戊戌 法不但在政治 革上是一次 史的超越, 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 史 折。 新志士 在反 封建主 旧文化的探索和斗争中,以大无畏的勇敢姿 , 旧腐朽的旧文化和 固 力愚昧守旧的思想 行了痛 的批判和鞭 。 新志士 提倡 新文化, 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 生奠定了思想基 。摘 自 中国近代史(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科 考 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 合所学知 回答20 世 初,重 的第一所官 新式学堂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概括 新志士 在思想文化 折中的作用。(4) 上 述材料 我国文化教育的 展有何启示。【答案】 考 演

5、1. C 【解析】本 考 謇。抓住 干中的关 信息“清末高中状元”“大生集 的 人”, 謇是清末状元 家, 面 民族危亡, 毅然弃官 , 了大生 厂, 走“ 2名校名 推荐业救国”之路,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 A3. D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因此,“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不符合这一变化。故选D。4.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5. (1) 有利于维护专制皇权的统治,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人才的发掘、发展。(2) 川东洋务学堂。(3) 对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批判,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4) 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成果,教育应该全面,注重人才的发掘、发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